APP下载

情感老物件

2024-10-21王继怀

广州文艺 2024年10期

过年回乡下老家,在父母房间看到很多似乎已经用不上的老物件。

在城里的家里,我同样也有不少似乎已经用不上的老物件。

“为啥要留着这些老物件?”我问父母。

父亲微笑着看着我没有回答。

母亲却说:“这些都是你爸的宝贝,谁要丢,肯定跟谁急。”

在这些老物件中,我看到一个黄色帆布书包,书包里放着很多信件,一扎一扎分得很清楚。有我写给父亲的,也有哥哥写的,还有妹妹写的。

我抽出一封看了起来。

这是我读高中时写给父亲的,信中我感谢父母为了我们兄妹的学业不辞辛苦地劳累,说自己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会好好报答父母,也向父母报告了我的学习情况。

看这封信时,母亲坐在我旁边。

母亲说,我写给父亲的这些信,父亲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看,有时还会看得泪流满面。

母亲说,我上高中那会儿,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家里经济特别困难。那时在大山深处的湘西老家,乡亲们经济都不宽裕,因供不起孩子上学,很多家庭孩子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但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父母,却咬着牙根,坚持让我们兄妹读书。那时父亲在地里干活,有时还带着一封我写的信,累了就拿出来看看,看完后他似乎又有了使不完的劲。听母亲说这些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在另一个布袋子里,我看到了一个封面已经破损的笔记本,上面记着一笔笔的人情账,什么时候爷爷、奶奶生日,邻居亲戚送来什么礼,我们兄妹读书什么时候去哪家借了多少钱,什么时候邻居亲戚帮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一笔笔人情账,记录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记录着一段段温暖而让人难忘的时光。

有一段记录让我特别感动。

那是我读高二那年,因没钱交学费,一位让我至今仍很尊敬的邻居大伯把他准备用来买猪崽的钱借给了我们,并跟我父亲说:“买猪崽的事晚一点没关系,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耽误了那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的儿时湘西农村,养猪是乡亲们的大事,因为这关系到一家人一年吃肉的问题,关系到一家人一年的生活,然而这位善良的大伯却把买猪崽的钱借给了我们。

看着这段记录,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我赶紧拭去,怕母亲看到。

对于他人的帮助,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兄妹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这么多年来,我始终以一颗感恩之心真诚地对待关心过我、帮助过我的人,我想这与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记得我参加工作第一年回家过年,回家之前,父亲打电话给我,要我带些糖果之类的礼物回去。

当我带着糖果回到家后,父亲就分成一袋一袋的。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把糖果分袋。

父亲说:“你读书时,乡亲们没少帮你,如今你参加工作了,要记得去感谢他们,要懂得感恩。”

第二天吃完早饭,父亲就带着我去了院子里的邻居家,一家一家地去拜访,一家一家地感恩。

现在我每次回到村子里,还都会给邻居们捎点东西,去邻居家坐坐,也算是对给予我们帮助的人一点感恩。

在一个小铁盒里,我发现了一支钢笔和一张照片。

那是一支英雄牌老式吸墨水钢笔,照片是父亲去韶山参观时照的黑白照片。

父亲是种庄稼的能手,他曾被乡亲们选为村小组组长。

当村民小组长的那几年,父亲带领乡亲们,每年粮食产量在乡里遥遥领先,他被评为乡农业生产先进代表,奖了这支钢笔,并选派到外地参观。

现在说起这些时,父亲都很自豪。

还有一张正方体形状的老式柜子,这是外公给母亲的嫁妆,也是唯一的嫁妆。

这柜子是母亲的宝贝,听母亲说,这柜子是外公祖上留传下来的。母亲小时候因家穷,也因要带我小舅和小姨,成绩很好的母亲只读了一年书,就不得不退学了,每次谈及她上学的事,母亲总禁不住泪流。或许是外公觉得亏欠这个女儿,于是在母亲出嫁时,把他当时认为家里最值钱的这张柜子作为母亲的嫁妆。

记忆中,不只是衣服、被子,似乎家里一切珍贵物品都珍藏在这儿。柜子用一把铜锁锁着,钥匙自然由母亲掌管。柜子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我们自然是不知道的。越是不知道,越充满好奇,每次母亲打开柜子时,我们兄妹都会睁大好奇的眼睛,总想去发现一些我们未曾发现的秘密。

长大后,我才知道,其实柜子里放的“宝贝”,除了衣服、被子外,最珍贵的就是为我们准备的学费,以及我们兄妹的成绩单和奖品,当然也有母亲偶尔赶集从街上给我们带回的一些小糖果。

那天,看了这些老物件,特别是知道了其中一个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后,我读懂了父母不愿丢掉这些老物件的原因。

看了这些老物件,也让我想起在城里家里那些老物件,那些至今让我温暖、让我难以忘怀的故事。

在我家里,我收藏着一副已经磨损了的旧球拍。

它一面是黑色海绵胶,一面是红色带颗粒状。算一算,它跟随我已经30多年了,是20世纪80年代我父亲从邻近的安化县润溪街上给我买回的。

拥有这副球拍时,我正在湘西大山深处善溪江边的老家读三年级。

现在城里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坦克……可遥控的,不可遥控的。我们那时玩得最多的是就地取材自制的棍、毽子、陀螺、高跷、弹弓、铁环、纸飞机、风筝……

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就与小伙伴们玩自制的土玩具,常常是大人站在晒谷坪里大声地喊了好几遍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去吃饭,匆匆扒几口饭,又趁着月色出来玩,疯够了才回家睡觉。

我们也打乒乓球。乒乓球桌是用门板或几块木板摆在几条长凳上做成的,买乒乓球的钱大多是我们积攒了很久或是趁大人高兴时说了很多好话讨来的。乒乓球拍都是自己动手用杉木板锯成的。

二宝的舅舅从城里给他买回一副球拍,让我们羡慕极了。我想,我也能有这样一副球拍该多好啊。可那时家里穷,我们三兄妹都在上学,虽然日思夜想,但我知道父母不可能给我买的。

我父亲只读了两年书,他和我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兄妹身上。老家湘西不少孩子因家里穷,没读几年书就走出大山打工去了,但我父母却省吃俭用,供我们兄妹上学。每遇到上学要花大钱的关口,我父亲总是默不作声,但他在心中存事,过些天他做出重大的决定,让形势变得柳暗花明。

我们家养过好几头耕牛,其中一头很大的黄牛,因为头上的角像扁担,我们称它“扁担角”。这头牛个大,健壮,俨然一副王者风范。外村也有头很健壮的牛,有一次在山上碰到了,不知道“扁担角”的实力深浅,竟然来挑衅,结果那牛被“扁担角”顶得落荒而逃。那年我哥考上大学了,为了凑学费,父亲把“扁担角”卖了。卖牛的那天,父亲在牛圈前站了很久,默默地看着牛,牛也默默地看着他,牛流泪了,父亲也流泪了。

还有一年,为了我们兄妹的学费,父亲把外公送给他的结婚礼物卖了,那是一把留传了几代人的老玉烟斗。我参加工作后,几经周转,花钱把烟斗赎了回来,这是后话。

父亲本是种庄稼的能手,可是为了我们兄妹三人的学费,父亲决定另辟财源,他拜了邻县一个木匠为师。很快他的手艺得到认可,方圆几十里很少有人不知道“王木匠”的。那段时间,借助名气,父亲只要一听到有木工活,就会挑起装着斧子、刨子的工具架离开家。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我们都已经睡了,睡梦中被敲门声惊醒。过了一阵,我听到母亲在问:“是谁?”门外的人说:“是我!”

原来是父亲。母亲起来开门,我们三兄妹也都跟着起来了。

父亲进屋后,母亲和我们齐声问:“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父亲指着我们对母亲说:“我给他们送乒乓球拍回来了。”

我们兄妹都很惊讶。

我两眼更是直勾勾地盯着父亲手中的球拍,不敢相信是真的,抢着问父亲:“你不是跟师父公公在润溪街上做木活吗?怎么回来给我们送乒乓球拍?”

父亲说:“上个月有一天晚上,我起来去茅厕,听到怀宝(我的小名)在说梦话:‘爸爸,我也要一副乒乓球拍,就是二宝他舅舅给他从城里买的那种球拍。’孩子做梦都想要一副球拍,说啥也得给他买一副。第二天我就去找二宝看了那副球拍,记住型号,一定要给你们也买一副一样的。”

父亲说,他到润溪干木活的时候,终于在一家商店找到了这种型号的球拍,等润溪的活干完了,一拿到工钱,就去那家商店,花5块钱买了这副球拍。5块钱在当时的偏僻山村可不是小数目,父亲干一天木工活才8毛钱。

父亲想给我们一个惊喜,买到球拍,当晚就决定送回来。他起初担心师父不同意,因为第二天清早他们约定要去金凤乡干木活。没想到师父公公听后很爽快地答应了:“赶紧给孩子们送回去吧。”他还把买给他孙子的零食也分了一份给我们,让父亲带回来。

从润溪到我们家要走40多里的山路。我上高中之前,我们村里不通公路,也不通电,接电话要走3里多地去村主任家,我大学毕业时,村里才通了公路。

那天,父亲在雇主家吃完晚饭后,8点多动身往家里赶。我小时候也走过夜路,在夜深人静的大山里,得大着胆子,不时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有时一只黄鼠狼从跟前闪过,会吓人一身冷汗。

走了五个多小时的高低不平的山路,父亲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因为和新雇主约好了早上要赶到金凤乡去干活,父亲不敢耽误,在家里歇了一个多小时,母亲给父亲做了一点吃的后,父亲又急匆匆带着夜色赶路了。

从父亲手中接到梦寐以求的球拍时,我转过身去,不想让家人看到我的眼泪。我知道父亲供我们读书已经不易,没有想到,父亲竟然还把我做梦想要一副球拍的事情当真,满足了我心中这个小小的渴望。父亲走后,我在被窝里暗暗对自己说,将来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很多年过去了,我在好几个城市生活工作过,也好几次搬家,有些旧物送了人或捐了出去,但那副球拍我却始终舍不得丢。

在我家书柜的显眼处,摆着两本高考试题集。这两本试题集在家中珍藏多年,不忍丢弃,也不舍送人。

记得那是在20多年前,我来羊城打工时,一位好心的书店老板送给我的。看着眼前的这两本书,点点滴滴的过往,又浮现在脑海中。

高三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哥哥妹妹都在读书,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我们上学了。听村里人说,在建筑工地上做事很赚钱,经过两天两夜的思考,我决定去羊城打工给自己赚学费。

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当我说要出去打工时,父亲很是吃惊。但当我告诉父亲出来打工的目的是赚学费,将来要回去考大学时,父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他哽咽地说:“崽,你不是孬种,有志气。你一个人出去,一定要注意身体,按时吃饭,不要太累了,家里有办法了,你就回来读书。”

“爸,我都18岁了,您不要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说这些时,我的泪珠不争气地掉了下来。那晚,我们谈到了深夜。

一个下着暴雨的夜晚,水流在印满牛蹄印的崎岖山路上激起泡沫和水花,整个天空,都是炸雷的声响,震得人耳朵发麻。我怀揣着父亲从亲戚那里借来的路费,顶着暴雨,走了40多里山路来到邻县的润溪镇,跟着老乡挤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来到了羊城。

在工地上,我每天和灰、筛沙、扛水泥,甚至打混凝土、抬预制板。幸好我从小就干农活,能够出力气。为多赚点钱,我经常加班。长期的劳累,让我的手上长满了血疱。

尽管如此,每天晚上,累得精疲力竭的我依然坚持在老乡们打扑克、玩麻将的吆喝声里看书,纵然时常遭到一些人的讥讽,说我在做不切实际的梦。

爱好看书的我,打工之余常去附近的一家旧书店看书。那家旧书店很小,两边各摆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房子中间摆着一些过期的杂志,留出的空间刚好够一个人进出。

书店的主人退休前是一位中学教师,因为儿子在这个沿海城市工作,退休后就随儿子来到这里居住。老人在家里闲着没事,酷爱读书的他就经营起了这家旧书店。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历年高考数学试题集,正蹲在地上认真地看。他走到我跟前说:“小伙子,这是一本好书,你在这里打工还看这类书?”我抚摸着这本书角有些磨损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心里十分喜欢,但又不知道价格是多少。

老人见我有些犹豫,便笑着对我说:“小伙子,还准备回去参加高考?”看到我点头后,老人说:“有志气!这本书我送给你了。”当时我真的有点难以置信。我要给他钱,他却淡淡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是位老师,看得出来,你是位有志气的青年,这本书就是我对你的鼓励。”

后来,为了学英语,我想找一本历年高考英语试题集。那时店里没有,但老人知道后,满口答应给我去找一本,要我过一段时间再来拿。

当我再次来到旧书店时,老人从小书桌里拿出那本他没有放在书架上的试题集,并对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要我坚持学习,不要放弃,还给我讲了他教过的一些学生的故事。异乡打工的我,听得眼里噙满了泪水。

那个让人难忘的秋天,赚够了学费的我,离开羊城,回到家乡,重新走进了校园,后来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记得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祝福、赞扬的话语塞满了我家洋溢着喜气的两层小木屋。

参加工作后,我选择了湘西南的一座城市,在那儿工作生活了快十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经过慎重考虑,我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市——羊城,到如今也已十余年了。也许是因为喜欢这里温暖如春的气候,喜欢这里的美食,喜欢这里的人和事,也可能是因为这两本高考试题集,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太多温暖感动的故事……

这些老物件,也让我想起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过的一段话,摆放在房间里的那些瓶瓶罐罐,那些老物件,在别人眼里,或许很不起眼,甚至认为早就该丢掉,但对你或者对它的主人来说,很可能都是宝贝。因为这些不起眼的老物件,或许就隐藏着一段段不愿透露给人的记忆,写着一个个珍藏在他们心底已经许多年的温暖故事……

责任编辑:杨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