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4-10-20孙弘敏

新校园 2024年9期

新高考下,高中语文命题呈现“无情境,不成题”的特点,侧重以情境与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以大单元教学为形式,更关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下的语文课堂不能再固守旧的教学模式,而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尝试。采取情境化教学方式,整合学习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辐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凸显学科价值及育人价值,十分有必要。本文以《阿Q正传(节选)》教学为例,对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焦课堂目标

能够入选教材的文本其经典性自不必多说,可以用来鉴赏学习的议题往往很多,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多个议题,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目标时不能贪多求全,这个也想讲、那个也想讲,导致哪个都讲不好、讲不透。因此,“一课一得”式聚焦的课堂目标是设置情境教学课堂目标的最佳策略。

以《阿Q正传(节选)》为例,要确定聚焦的课堂目标,首先,应进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时代的镜像”为人文主题,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了解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名篇,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高超精湛,作品语言幽默讽刺。本课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在该部分,鲁迅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塑造了一个不朽典型人物——阿Q,并无情解剖了民族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学习该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加深对当下现实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应进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通过高一的学习已能较好地理解文章所描写的社会背景,对鲁迅及其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对小说的要素及鉴赏方法也有了初步的积累。但鲁迅小说思想较深刻,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尚浅,人生感悟相对简单,对“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和所反映的国民劣根性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精神胜利法”的悲剧内涵。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一是通过分析阿Q的“行状”,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二是探究“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及现实意义。

二、只缘身在此山中——真实的情境任务

新课程理念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收的学习模式。情境任务的驱动会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做事的过程中建构起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如何设计适合的情境任务对教师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它既要真实地贴近语文学科及学生生活,又要贯穿课堂以持续地引起学生较高的参与度。

好的情境任务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因此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是进行情境教学的基础。首先,本课属于小说,梳理情节、了解人物是鉴赏的基础。因此我确定了第一个学习内容:梳理情节,初步了解阿Q其人及“精神胜利法”。其次,“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及创作意图。因此我确定了第二个内容:挖掘“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及价值。最后,为落实单元任务群中“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要求,我确定了第三个内容:写作练笔,为阿Q寻找出路,解决现状。

此外,好的情境任务既要结合文本,契合学生学习需要,又要贴近时代,使教材中的经典焕发新的活力。因此,需要创新形式、贴近生活,真正搭建起文本和当代生活之间的桥梁。结合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贫民形象,以及鲁迅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创作初衷,我将本文与我国当下的“精准扶贫”话题进行了跨时代的联动。“扶贫先扶志,治贫必治愚”,该情境任务的创设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以指导当下的社会生活实践。具体情境如下:

近日,精准扶贫工作小组来到未庄,你作为小组成员,接待了一位名叫“阿Q”的来访者。请你调查阿Q的相关情况,并为他制订一份脱贫方案,帮助他改善现状。

三、两岸猿声啼不住——持续的学习活动

通过设置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会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仅仅是“戴帽式”的情境任务,可能会流于形式。真正高效的情境要具有持续性,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在“做事”中,不断产生学习和探索文本的兴致,从而深入阅读,由浅入深地习得语文知识和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此,围绕本节课的主要情境任务和三个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逐渐深入的学习任务。在“精准扶贫”的大情境下,通过“识人—探因—划策”三步,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时,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思维的深化及素养的提升。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锁定目标识真贫。

活动1. 完善一份资料。初读文本,根据课文内容,完善阿Q的基本情况(见下图)。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课文预习情况,对阿Q的形象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为下一活动做铺垫。

活动2. 认识一件法宝。通过阿Q的资料可以看出阿Q一贫如洗,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贫穷,反而觉得自己很“阔”,因为他有一件法宝——“精神胜利法”。请大家找到“精神胜利法”,概括其使用时的情形。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精神胜利法”发生的情境,总结其形成和发展过程:面对欺凌,阿Q一般会先采取语言反驳或行动冲突,但在反抗失败之后,会逃避现实。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明确其本质是一种弱者的逻辑。

任务二、寻根探源析贫因。

活动1. 合作探究法宝的由来。从阿Q个人和所处环境两方面,分析“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任何事物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这一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精神胜利法”形成的根源,尤其是对社会环境进行深入思考。

活动2. 理性看待法宝的用法。《阿Q正传》创作距今已有百年,当下社会还有“精神胜利法”的存在吗?我们应如何看待“精神胜利法”?

设计意图: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过探究阿Q悲剧的原因及在当代的表现,理性看待“精神胜利法”,以及其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深远意义。

任务三、精准扶贫寻良策。

现在你对阿Q和他的法宝“精神胜利法”已经有所了解,请你根据相关情况,为他制订一份精准脱贫方案,帮助他改善现状。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思考阿Q的出路,也是对自我的提示,“扶贫先扶志,治贫必治愚”,只有自身强大起来才不会任人宰割,这是鲁迅先生留下的宝贵的思想财富。

从课堂情况来看,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做“事”热情,并能让学生习得相应的学科知识。到最后一个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按照教学预期写作,实现了课堂学习目标。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系统谋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实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知识、获取能力、更好发挥语文学科的“立德树人”功能。综上所述,语文教师不妨从课堂目标、情境任务和学习活动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丰富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文本、涵泳文字、联系自我、关照现实,引导学生真正发现语文课的魅力与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线语文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锐意改革,勇于探索,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鸟语花香的百花园,让更多的学生“入得花丛来,惹得满怀香”。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