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锤炼课堂语言

2024-10-20徐广艳

新校园 2024年9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声语言极具震撼力,在打开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象的兴趣,这就是课堂语言的魅力所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素养之一,也是沟通师生情感、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工具媒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修养,才会让课堂精彩、学生喜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锤炼课堂语言方面的粗浅看法,希望对老师们有一定帮助。

一、课堂需要怎样的教学语言

第一,课堂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直接面向学生,应当口语化、通俗易懂。比如,“唯物史观”这个概念艰涩难懂,讲清楚不容易,有位教师在讲这个问题时另辟蹊径,令人难忘:“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指的是我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客观、要‘唯物’,不能主观、不能‘唯心’,要考虑那时的社会环境,不能用我们当代人的眼光去评判历史,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看问题。比如有人说三国时的马钧太落后了,没有发明出抽水机;秦始皇太落后了,没有提出三权分立;张衡太落后了,没有发明出原子弹;郑和太落后了,没有开辟出新航路等等。这种认识就是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当然,通俗讲授的前提是教师要对问题深刻、准确、清晰地理解。

第二,历史语言要准确明了、干净简洁,切勿长篇大论、冗长啰唆。总结性的语言要言简意赅,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效果。纪连海老师曾经在《百家讲坛》中这样评价康熙皇帝:“清代的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平三藩、定台湾,两克雅克萨、三征准噶尔,文治武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位教师在讲英国责任内阁制特点时总结道:“此时的国王没有实际权力,这种情况我们送给他(她)四个字——统而不治。”这样,就很好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文史不分家,适当用文学化、艺术性的语言修饰我们的历史课堂。比如笔者在讲秦末农民起义时这样陈述:“陈胜、吴广点燃了农民起义的烈火,很快发展为燎原之势”,远比说“陈胜、吴广掀起的秦末农民起义影响很大、发展很快”吸引学生。一位同事在讲完慕尼黑阴谋之后,曾总结道:“在慕尼黑阴谋中,如果把希特勒比作一个强盗,把英、法、意三国首脑比作一群为强盗呐喊助威的流氓恶棍,把捷克斯洛伐克比作一位受到强盗抢劫的美丽少女,把苏台德地区比作少女脖子上的一串珍珠项链,那么慕尼黑阴谋其实就是一个强盗在一群恶棍的呐喊声中抢走了一位少女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如此形象的比喻,会使学生终生难忘。这种生动传神、悦耳动听、韵味十足、引人入胜的课堂语言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情绪一下子激发起来,从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干瘪无味的语言则容易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大大降低学习效率。

第四,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并独立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讲述历史,教师就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升级为问题的启发者、指引者。学生会禁不住顺着教师的思路将思考引向深处。

二、锤炼课堂语言的途径

第一,终身读书,丰富涵养。语言贫乏的背后是思想和文化积淀的贫乏,语言的苍白即是思想的苍白。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感受愈丰富、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世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人,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所以,不断读书,积累厚重的学科素养是锤炼自己教学语言的根本所在,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只有不断充实自己,课堂教学才会幽默风趣、逻辑严密,才会做到学生问不倒,自己讲得清。教师可以通过阅览历史专业书籍、学术论文、教育博客、教育期刊等,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也可以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如高三一轮、二轮复习研讨会,交流观摩名师课堂等,逐渐锤炼出流畅、简练、生动、风趣、富有变化性和启发性的课堂语言。当今媒介比较发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课堂语言。同时,还要反复揣摩修改完善,熟记于心,才能运用自如、信手拈来。

第二,学习榜样,收获启发。窦桂梅和纪连海老师的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窦桂梅老师写的教案篇幅很长,她提前把授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详细写在教案本上,课后进行反思打磨修改,日积月累,趋于完美,貌似拙笨的方法,成效却十分显著。受窦桂梅老师启发,笔者在备课时,把导语、过渡语及需要强调补充的话都用“批注”的形式写进课件里。一些教师把自己在课堂上要讲的话打在了课件下面的备注栏里,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纪连海老师的课颇受大家的喜爱,但他的课也并非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怎么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爱听呢?”纪老师想到了相声,他开始研究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官场斗》,研究他说话的技巧、艺术,学习他是怎样抖包袱的,把相声里面的元素融入课堂,逐渐地他的课堂生动了,学生爱听了。一次他讲和珅,“和珅姓什么呢?”听众会本能地认为姓“和”,他却话锋一转,“当然姓钮祜禄了”,听众随即会心一笑,令人拍案叫绝!再比如,纪连海老师讲俾斯麦是这样开头的:“19世纪中期普鲁士有位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嗯?您说的不会是俾斯麦吧?唉,恭喜您猜对了。”这种一问一答表演式的叙述无疑会比平铺直叙更令人“神”入历史。

第三,准备充分,思维清晰。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思维清晰了,我们的语言表现才有冲击力。所以,教师在锤炼课堂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依托教材,但并不完全拘泥于教材,精心备课、反复推敲、用心设计,教学进程要按照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梳理清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语言才会严谨周密、逻辑清晰。

三、小结

教学语言的锤炼,既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学习研究,也离不开教师课后的及时反思沉淀。教师上完课后可以对刚刚讲过的内容进行“复盘”,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哪个问题表达得不清晰,啰唆、有废话,琢磨怎样讲才能更好,并记录下来及时修改,做到下次讲授时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坚持下来,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进步很快。总之,课堂语言的锤炼既能启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也能成为引发师生共鸣的桥梁,同时也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