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大力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2024-10-20田卫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专门部署。德州市是全国5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产量150亿斤以上。德州市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全力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作出德州贡献。
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德州市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2023年全市耕地面积净增加9.68万亩,耕地总量连续多年实现动态平衡,在山东省党政耕地保护责任制目标“首考”和耕地保护激励市评选中均获得一等等级。
严格制度管地。出台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实施意见、规范临时用地使用监管和复垦验收工作意见等系列制度文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确保农地农用。
扎紧篱笆护地。将耕地保护“个性化清单”纳入市级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实行违法违规占地建设住宅移交农业农村部门、失职失责违纪违规问题移交纪委监委、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公安部门的“三移交”执法模式,制定土地卫片发现违法占用耕地和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双清零”奖惩制度,有效保障耕地占补平衡。
盘活资源增地。深入挖掘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土地清理平整、田块归并、客土回填等措施,变后备资源为优质耕地。盘活农村闲散建设用地,通过优化乡村规划、拆旧复耕等措施,改善农村居民点散乱、耕地细碎、建设用地粗放浪费等问题,确保耕地只增不减。
扎实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2021年9月以来,德州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全国率先开展“吨半粮”创建,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3/FJVJZKgvcykdLATRiKTGMJ.webp)
坚持书记抓粮。深入落实党政同责,建立书记抓粮机制,把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首位责任放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层层设立书记“指挥田”,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高产片、市抓核心区,把各级书记“指挥田”当成“责任田”,抓成“样板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重农抓粮良好氛围。
突出科技增粮。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共建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去年5月正式成立,是打造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的范例。抓好现代种业提升、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农机装备提升、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六大工程”,邀请院士、首席专家担任科技顾问,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度融合。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一方面抓良种繁育推广,发挥陵城区、宁津县两个国家级制种大县的作用,良种繁育面积40余万亩,“吨半粮”核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德州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实施规模种粮。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让愿种粮、能种粮的人多种粮、种好粮。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种粮大户等方式,不断提高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种粮“主力军”。围绕提升规模化经营效益,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多处集生产服务、仓储、烘干等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
坚持政策稳粮。把创建“吨半粮”示范区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推进不力的降低考核等次。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农耕贷”“强村贷”等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在全国首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稳居全省首位,经验全国推广。市财政每年列支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
加快食品名市建设
树立大食物观,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把食品加工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打造从田间到舌尖、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培植农食融合全产业链生态集群,初步形成了以粮油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功能食品、食品调味料、休闲食品以及饮品饮料等六大领域为支撑的产业链条,小麦、玉米、大豆、肉制品、乳制品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
强化园区支撑。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在德州共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打造中国北方“食谷”,2023年4月产业园已正式开园,目前已有航天食品、同福集团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京东数智物流园项目正加快推进。统筹推进12个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法国贝勒、中粮等9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德州,培育省级以V0aa3chWYlV0caOUt3Pc4Bfyyki1VhGRZ228FEorcJo=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家。
强化品牌支撑。打造以县市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2+N”品牌体系。先后举办“五进园区”、京东零售招商选品会、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研讨会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食博会、预博会、“鲁渝协作”辣博会等食品行业展会活动,“德州味”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强化安全支撑。守牢“食品安全”生命线,健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追溯体系,扎实推动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双城联创”,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深入开展节粮减损集成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德州市围绕打造全国粮食高产和节粮“双示范区”,在抓好“吨半粮”产能建设基础上,启动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初步探索出“收储运加消”全链条粮食损失调查评估办法,经验做法被国家有关部门推广普及。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3/59ur7fM277evqsx77ecY3w.webp)
实施“颗粒归仓”行动。从农机和机手双向发力,通过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引导现有农机更新换代;定期对各类农用机械进行检修,确保机械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作业。同时,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从源头上严控粮食机收减损,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明显降低。
实施“微损存储”行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储好粮、管好粮,不断加大新扩建和升级改造仓容力度,向农户免费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动粮食仓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迈进,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
实施“低耗运输”行动。全域提升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全面优化粮食运输路域环境,全力提高粮食运输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建制村硬化路“一定通”。建立粮食应急运输车队,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实现原粮散装化、散运化、散卸化、散存化“四散化”运输,全市运输环节粮食损失率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3/37jFJt3TC6ja3knyHJ5uw4.webp)
实施“粮尽其用”行动。大力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行动,延长产业链、强化产业集聚,升级节粮节能加工装备生产线,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转化减损,做到应用尽用。
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出台《德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大力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整治行动和“文明餐饮示范店”“绿色饭店”创建评选,推进全域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将反对浪费纳入村规民约,推进粮食消费环节节约减损。
责任编辑:董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