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0年10月2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

2024-10-20刘双才

党史博览 2024年10期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日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作战后的第一枪。毛泽东批示,将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派海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30日,又命令美国陆军在朝参战,粗暴地干涉朝鲜内政。7月7日,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8日,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两次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保卫国防、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13日,毛泽东批准了周恩来报送的《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调4个军、3个炮兵师、4个高炮团等部队于8月5日到东北地区,以未雨绸缪。8月4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后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问题。18日,毛泽东就边防军问题复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要求边防军“务在九月三十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

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与此同时,美军飞机、军舰不断袭扰我领空、领海,干扰破坏新中国的建设。28日,美军占领汉城,朝鲜人民军实行战略退却。

30日,周恩来在国庆节庆祝大会上讲话,针对朝鲜战争郑重声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然而,“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方面的多次抗议和警告,决心大举北进。在新中国欢庆成立一周年的日子里,南朝鲜军队悍然越过了战前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北纬38°线。麦克阿瑟更是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在这一天深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约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柴成文,直接向中国提出了出兵援助的请求。

10月2日至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出兵援朝问题。5日,中共中央经过充分讨论,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8日,“联合国军”围攻平壤。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按预定计划于19日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同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

从19日黄昏开始,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志愿军第40军与第39军主力及炮兵第1师从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第39军第117师、炮兵第2师和高炮团从长甸河口(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第38军、第42军和炮兵第8师从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乘夜色过江。所有部队都遵照毛泽东的电令,严格保密,从每日黄昏开始行动到翌日凌晨4时停止,白天隐蔽。至10月22日晚,由4个军及3个炮兵师所组成的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

由于作战对象、作战环境等均出现了重大变化,为进行有把握的作战,按毛泽东的战略设想,志愿军入朝之后,先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第一个阶段进行防御作战。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分割歼灭敌人;如敌守在平壤、元山不北进,我也不主动进攻,6个月后视情况再转入反攻作战。

然而,朝鲜战局急剧恶化。“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后,分三路大举北进。东路南朝鲜军占领元山,中路进逼阳德,西路美军占领平壤,之后敌人分东西两路快速向中朝边境进逼。志愿军先敌到达预定地区组织防御已不可能。

当时,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包括美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英军第27旅、第29旅,加拿大旅,土耳其旅,南朝鲜军第1、第2、第3军团等。同时,还有美国第5航空队,拥有各种作战飞机700余架;第20战略轰炸航空队,拥有各种轰炸机300余架。“联合国军”的总兵力已达到42万多人,各种飞机1000多架,各种军舰300多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后,机械化部队随即全速“北进”。至10月24日,第一线已推进到三八线以北200公里的清川江畔。“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达了总追击命令,要求“各级指挥官,全力以赴向鸭绿江突进”。为了实现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的计划,“联合国军”以13万人的地面兵力向鸭绿江分路疾进,以师甚至以团或营为单位,以车载步兵为前驱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然而,志愿军在开进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联合国军”的注意。他们仍然分头冒进,这就为志愿军在运动中歼敌提供了良机。

24日中午,志愿军第13兵团部与彭德怀在大榆洞会合。25日,志愿军领导机构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朝鲜人民军领导人朴一禹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同时成立了志愿军党委,彭德怀为书记,邓华、朴一禹为副书记。

10月25日,南朝鲜军第1师进至云山,并根据美军第1军团的命令继续向鸭绿江畔推进。上午,当其先头部队以坦克(随南朝鲜军行动的坦克均为美军配属)为先导,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进,遭志愿军第40军120师360团猛烈打击后缩回云山。之后,志愿军第360团官兵依托仓促构筑的野战工事对敌进行抗击,坚守阵地两天三夜,使云山之敌未能北进,保证了主力部队在温井地区的作战。

与此同时,25日10时许,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及一个炮兵连乘车由温井(这里距彭德怀的指挥所所在地大榆洞仅十几公里)向北镇进犯。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在353团配合下,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在两水洞到丰下洞之间对该敌发起攻击,将敌围歼。跟进的南朝鲜军第2团主力遭到志愿军354团4连顽强阻击,无法前进一步。经5小时激战,志愿军118师全歼南朝鲜军第2团第3营及炮兵连,取得了志愿军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

同日,志愿军第42军在东线黄草岭地区也对北进的南朝鲜军展开了阻击。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全面展开。

1951年8月28日,毛泽东批示,同意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提议的将10月25日作为志愿军赴朝作战纪念日。

10月25日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标志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志愿军与南朝鲜军的交战,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就这样开始了。实际上,志愿军与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军队的较量也就此开始了。

1950年10月25日中午,南朝鲜军第1师向美军第1军团司令部报告:“在云山和熙川北部,有2万名中共军队正在待命。”随后,有关与中国军队发生交战的报告不断送抵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然后上报“联合国军”司令部。

“联合国军”司令部基于中国军队不可能已经参战的判断,决定保持既定计划不变,训令各部队继续向中朝边境全速推进。“联合国军”分兵冒进,为志愿军分歼敌人提供了良机。

此时在西线除与敌接触的第40军118师、120师外,其他部队仍在向指定位置开进中。彭德怀于是决定改变原来集中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一部围歼南朝鲜军2~3个师的计划,决定采取边打边进,分途各个歼灭冒进之敌的方针。

26日,毛泽东回电同意彭德怀的作战方针,并指出“先歼灭敌人几个团,逐步扩大,歼灭更多敌人,稳定人心,使我军站稳脚跟,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同时强调,“我军第一个战役须确定以歼灭上述3个伪军师(南朝鲜军第1、第6、第8师)为目标,分为几个大小战斗完成之,然后再打美英军”。

同日,西线的“联合国军”继续分兵冒进。南朝鲜军第1师进至云山地区。第6师第7团进至古场。该团一个营窜至鸭绿江边的楚山并向中国境内进行炮击。该师第2团遭志愿军打击后退至熙川地区。第8师师部及两个团进至熙川。美军第24师、英军第27旅分别进至龙山洞、博川地区。

对此,志愿军总部决定:以第38军、第40军两个师,第42军125师首先歼灭熙川南朝鲜军第8师两个团及第6师一部;以第40军118师、第50军148师协同歼灭进至楚山、古场之南朝鲜军第6师第7团;以第39军进至云山西北地区,钳制南朝鲜军第1师及美英军,阻敌东援熙川,并相机歼灭南朝鲜军第1师;以第66军准备阻击向新义州进犯之敌,保障后方安全。

27日,志愿军开始行动。这时,美军第8集团军对志愿军入朝参战的迹象开始重视,令南朝鲜军第2军团收缩防御,稳固战线;将第7师由美第1军团归还第2军团指挥,并支援南朝鲜第6、第8师;第6师主力和第1师从西、南两个方向向温井方向移动,以求救援第7团;第8师则折返球场以北集结。

对此,志愿军总部下达新的命令,令第40军阻击各路进犯温井之敌,令第38军及第42军125师攻歼熙川之敌,令第39军一个团在利洞阻击云山之敌北上。

28日,敌仍处于分散状态。志愿军总部遂令各部分别抓住当面之敌,予以各个歼灭,并令第40军主力迅速歼灭龟头洞之敌。28日夜,第40军向南朝鲜军第6师第19团、第8师第10团发起攻击。至29日晨,歼敌4个营大部,缴获榴弹炮20余门、汽车60余辆,并争取一部分南朝鲜军投降。

从25日至30日,志愿军第40军连战皆捷,连续取得了两水洞、龟头洞、龙谷洞等战斗的胜利,共歼敌1400余人,取得了初战胜利。

在第40军歼灭当面之敌的同时,第39军进至云山周围地区;第38军向熙川发起攻击,之后向球场、军隅里方向攻击前进;第66军进至龟城以西地区,第50军主力向铁山半岛集结。

31日,志愿军在西线完成战役展开,三面包围了南朝鲜军第1师,占领熙川,为此后作战创造了条件。

在南朝鲜军第6师大部被歼,第8师一部遭沉重打击的情况下,“联合国军”司令部仍认为中国军队参战规模的报告“大概言过其实了”。因此,美军指挥机构坚持迅速占领朝鲜的计划不变,训令部队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据此,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调整部署,令南朝鲜军转入防御或保护侧翼安全,而增调美军加强一线突击力量,继续向鸭绿江推进。

28日,美军骑兵第1师编入第1军,由平壤北上云山、龙山洞地区,接替南朝鲜军第1师防务;美军第9军第2师由平壤北调安州,作为第8集团军预备队;南朝鲜第2军团第6、第8师余部退集球场地区,第7师自博川、龙山洞东调球场、德川,阻止从熙川南下的志愿军;南朝鲜第1师由云山东移至宁边地区,保障美军第1军与南朝鲜军第2军团接合部安全。

“联合国军”虽然发现志愿军参战,并作了部署调整,但对志愿军参战的意图和兵力判断错误,仍依清川江以师或团为单位,分散配置在龟城、定州、云山、球场、博川一线上,美军与南朝鲜军之间空隙很多。

这时,志愿军在清川江以北地区已经集中了10~12个师,12万~15万人;而“联合国军”投入了3个美军师、英军1个旅、南朝鲜军2个师,6万~7万人。而且志愿军对敌情基本明了,而“联合国军”对志愿军情况懵然不知。

据此,志愿军总部迅即决定:以对美军第8集团军侧后实施战役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集中志愿军主力,在西线各个歼灭云山、泰川、定州、宁边、球场地区之敌。

11月1日9时,彭德怀正式下达攻击部署,命令西线志愿军各部于1日黄昏开始对清川江以北地区南朝鲜军和美英军发起猛烈攻击。

1日早晨,云山地区大雾弥漫。驻云山的美军骑兵第1师接到空中侦察报告:在云山地区周围发现大量部队移动。为此,美骑兵第1师师长盖伊随即向美第1军报告,要求将该师留置清川江南岸的第7团调至龙山洞,同时令位于龙山洞的第5团向云山搜索前进,以确保云山至龙山洞公路的畅通。

志愿军第39军原计划于19时30分向云山之敌发起攻击,但在15时30分发现敌人有撤退迹象(实际是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与南朝鲜军第1师第12团换防),遂乘机以8个步兵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提前于17时发起攻击。激战至次日凌晨,攻占云山,歼美骑兵第1师和南朝鲜军各一部,缴获坦克、汽车70余辆,并在云山以南堵住了由云山撤退的美骑兵第8团直属队和第3营的退路,并将该敌包围。11月2、3日,该敌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拼命突围,均未得逞。3日18时,志愿军将被围之敌全歼,云山战斗结束。与此同时,担任阻援任务的第39军115师343团在云山以南龙成洞、龙头洞地区,击溃了由博川北援云山的美骑兵第1师第5团,保证了云山战斗的胜利。

云山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较量,志愿军以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采用灵活的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美军,打出了军威,坚定了志愿军战胜敌人的信心。

10月25日初战开始后,全国掀起了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国人民和志愿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开始后,党和政府在国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宣告成立,迅速向社会各界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唤起全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忾。

随后,在城镇,召开各级干部会议、各界代表会议以及青年、妇女等群团会议,并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宣传队、话剧等形式,大力宣传抗美援朝运动,揭露美帝侵略朝鲜的阴谋。

在广大农村,通过土改工作队和农会,结合征粮、土改等工作对广大农民进行时事宣传教育。在区、乡干部中,选拔一批临时宣传员深入乡村,对群众进行有关抗美援朝的宣讲活动。通过广泛发动,运动规模从城镇普及到广大农村。抗美援朝运动的宣传深入到各家各户。有的农民把分来的农具、家具上都写上了“抗美援朝”四个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捷报频传,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的斗志。为了把志愿军在前线英勇杀敌的事迹和取得的辉煌战绩传达给全国人民,各地邀请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作传达报告。慰问团代表用大量事实揭露了美军的暴行,歌颂了中朝战士并肩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事迹,阐明了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各界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战胜美国的必胜信心。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为支援抗美援朝奉献自己的力量。

云山战斗中,美军骑兵第1师8团部分官兵被志愿军俘虏
1958年10月29日,毛泽东接见从朝鲜胜利归来的志愿军代表团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把订立爱国公约作为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中心工作之一。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自上而下订立爱国公约。主要内容有爱国增产、捐献武器、优待军烈属、反对美国与日本单独媾和等。

据统计,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全国有2.29亿多人参加抗美援朝、反对武装日本、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到7月,有3.39亿多人参加投票反对美国武装日本,3.44亿多人签名支持世界和平理事会关于缔结和平公约的决议。

为了改善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早日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随后,各地召开干部会议,研究部署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并订立捐献飞机大炮的计划。农会、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相继开展了制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军烈属三项爱国运动计划。

抗美援朝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掀起参军参战热潮,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各地根据中央指示和部署,制订了抗美援朝和动员参军的工作计划,在全国掀起踊跃参军的热潮。在各地召开的动员会上,不少青年当场要求报名参军,各地到处出现妻送夫、父送子、兄弟争相入伍的热烈场面。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先后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达290多万人,大批志愿队伍奔赴一线,70余万人组成运输队、担架队,汽车司机、铁路员工、医务人员等4.5万多人志愿进行战场勤务,成为志愿军作战不可或缺的保障力量。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先后组织3届大规模的赴朝慰问活动。这就为赢得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成为鼓舞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血战到底的精神动力。

在纪念抗美援朝作战一周年之际,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指出:“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为了继续坚持这个必要的正义的斗争,我们就需要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抗美援朝运动,全国人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促进了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全国人民一起,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从1950年10月25日向美军亮剑,至1958年10月25日志愿军主动全部撤军回国,诠释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美国以“联合国”名义纠集的“联合国军”,敌我实力悬殊。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战争威胁,敢不敢与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侵略者进行较量,这是摆在我党面前艰难的决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经验的总结,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950年10月上旬经过多次讨论,党中央和毛泽东最终下定了“应当参战,必须参战”的决心,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反抗侵略,敢于斗争的决心,展现了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维护正义的气概。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和行动,得到了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并通过志愿军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胜利,保卫了中国和亚洲的和平,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朝鲜停战后,志愿军为朝鲜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维护停战协定,严防侵略战争再起的同时,抽调力量投入到帮助朝鲜医治战争创伤、重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中。广大志愿军指战员把朝鲜人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像建设自己的祖国一样,帮助朝鲜人民建设家园,恢复生产。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8年间,主要是在停战后的5年多时间内,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00余间,恢复修建大小桥梁4260余座,修建堤坝4090条约430余公里,修建大小水渠近2300余条全长1200余公里,运输粮食6.3万余吨。其间,志愿军官兵节衣缩食,节约粮食1000多万公斤,衣物58万余件,帮助部分驻地人民渡过灾荒,并为朝鲜人民治病188万余人次。

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以实际行动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战后重建,为朝鲜经济恢复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加深了中朝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停战后到1955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分3批主动撤出了大量部队回国,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赞誉。之后,又不断撤出部分部队。同时,通过战争的较量,中朝人民战胜了美帝国主义,对世界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信心。停战后,经过中朝两国人民努力,朝鲜局势趋于稳定,朝鲜人民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没有必要留在朝鲜。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志愿军于1958年底全部撤出朝鲜。20日,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并要求美国和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各国同样采取措施,毫不拖延地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撤出南朝鲜,以利于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远东紧张局势的缓和。

中国人民志愿军宣布撤军回国是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事件。搞好撤军,善始善终地完成抗美援朝任务,对于巩固中朝并肩作战取得的伟大胜利,对于促进中朝战斗友谊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完成这一重要政治任务,志愿军党委发出了“不骄不懈,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的号召,并要求部队“交好,走好,到好”。

从3月15日至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3批全部撤离朝鲜。

1958年10月25日,也是一个不凡且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8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官兵乘坐最后一列撤军列车离开平壤的日子。朝鲜首相金日成等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亲自到车站送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向广场30万平壤市民致告别词。12时,列车在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声中徐徐驶离平壤车站,沿途志愿军官兵又受到朝鲜各地人民的欢送。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撤军公报。至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已全部撤离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彰显了中国人民和平的诚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和平的真正含义。

26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主动从朝鲜撤出,为缓和朝鲜的紧张局势,促进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种新局面下,美国政府应该从南朝鲜撤出它的军队。”然而,美国政府不但拒绝从南朝鲜撤出军队,而且系统地破坏停战协定,大力增加在南朝鲜的军事力量,甚至在南朝鲜部署原子武器和导弹,大规模建立军事基地和导弹基地,不断举行军事演习。几十年来,美军一直赖在南朝鲜不走,严重地阻碍了朝鲜半岛的和平发展,威胁半岛的安全局势,与中国追求和平、谋求亚洲安全形成鲜明对比。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美国则是世界麻烦与战争威胁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