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10-19周若琳李星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3期

摘要:农产品加工业向前连接农业、农村和农民,向后连接工业、城市和市民,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起着牵一连三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从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改善农村环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文章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区位熵、耦合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并探讨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4030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JD34);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2023XC063)。

Analysis of the coupled coordin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ou Ruolin, Li Xingxing

( Economic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

Abstract: The agro-processing industry connect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front, and connects industry, cities and citizens in the back, spanning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s, playing a role in promot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primary and tertinary industry, and occupying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B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the agro-processing industry extends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nd enhances the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thus driving agric0b66ad163abcb022fcbccf3b6202c6eaec1d40aaffc0d6c5b5cffab2dbacb0e9ultural efficiency,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improving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 it is a fundamental path to solve the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peopl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from 2012 to 2020,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location entropy, coupling model and other methods,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hin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近年来,我国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中期发展阶段[1],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并提升农业价值链,从而带动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农民增收等,并改善农村环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从生产、产业发展、经营模式等多方面融入现代化元素。在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有利于跨区域整合资源要素,优化涉农企业的空间布局[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业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链尚未完善[4],由于两者之间依赖作用的强弱存在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导致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性可能会出现脱钩现象。探究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对赋能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使其向现代农业变迁的过程[5],包括农业生产、质量效益、经营管理、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现代化[6-7]。大部分学者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农业现代化水平[8-9],如重点参数比较法、多指标综合测度法[10]、模型法[11]、BP神经网络评价法[12]等,也讨论了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13-14],并细化为农业现代化与文化资源、人力资本、区位交通的协调发展问题[15-16],使得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有学者指出数字乡村[17]、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18]、财政支农力度、农村人力资本[19]、农业贷款、区域交通及农业技术[20]对农业现代化均有显著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向前连接农业、农村和农民,向后连接工业、城市和市民,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21],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单一属性、单一目标的静态评价走向多属性,多类目标的动态评价[22]。关注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关系等[23-24],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关系的研究,我国学者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农业产业链能发挥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对优势产品、先进技术和社会资本进行集聚整合,从而实现优势共享、产品增值的目的[25],而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已经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在准确、深刻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内涵特征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并构建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结合赋权法测度我国省域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指数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及影响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以期为差异化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耦合协调,提供实践参考。

1 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1.1 农业现代化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论述,综合考虑指标的系统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信息化水平、农民生活、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五大维度,选取16个指标来评价各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26],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见表1),计算研究各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

具体步骤: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当指标为正向时用式(1),当指标为负向时用式(2)。

式中:minXj和maxXj分别为第j列数据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其次,确定第j个指标的熵值Ej(Ej≥0),如式(3)所示,其中Pij指第i个样本关于第j个指标值所占比重,计算方法如式(4)所示。

2 数据来源

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所涉及的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选择2012—2020年为研究时段,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数据均来自《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库》。农业现代化指数各项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

为定量测量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本文借鉴丛晓男[28]的计算方法,并参考王成等[29]的方法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个等级,按式(8)计算出农业现代化指数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耦合度。

式中:D为两者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值;T为协调值。

3 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耦合协调性分析

2012—2020年总体上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与农业现代化空间分布不同,存在着“整体偏低,重心迁移”空间特征。截取2012、2015、2018、2020年的数据,如表2所示。

“整体偏低”体现为,西南地区以云南为首,全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格局由东西连片割裂,全国整体偏低,而云南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领先全国,这主要是因为云南烟草业起步早,发展迅速,基础设施现代化、规模化,服务专业化,建立了以“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为框架的多个服务体系,这主要是因为云南的烟草加工业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受多方因素影响。“重心迁移”是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重心集中在安徽和河北,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在东北领先,这也是导致两者耦合协调程度偏低的原因。

4 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分析

4.1 资源禀赋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业物料、人工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资源较为匮乏的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相较于东部地区明显偏低。资源禀赋与农产品加工业息息相关,但资源禀赋对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不一定全部都是正向关系[30]。基于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资源禀赋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4.2 交通便利性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运输成本是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发达的运输网络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流通速度,进而影响到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从而影响农业现代化。从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化来看,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城市逐渐向沿海聚集,可能的原因是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资源禀赋限制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现象变少,而东部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从而提高了耦合协调性。

4.3 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对于地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通过补贴、规划等行为,可以引导区域产业集聚。相较于第二、第三产业,农业更容易受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其弱质性决定了财政支农越多,农业基础设施越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越改善,越有助于吸引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和农业现代化。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不同,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农业发展的政策[31]。

4.4 龙头企业示范作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也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如重庆、北京等龙头企业较多省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多为勉强协调,协调程度较好,主要的原因是龙头企业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生产效率[32]从而充分发挥龙头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 魏后凯,崔凯.面向2035年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J].China Economist,2021,16(1):18-41.

[2] 刘俊显,罗贵榕.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和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21(9):9-11.

[3] 程前锦.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聚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4] 谢俊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困境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3(9):23-24.

[5]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2:1-5.

[6]刘世薇,张平宇,宋凤斌,等.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J].地理科学,2018,38(7):1051-1060.

[7]安晓宁,辛岭.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J].资源科学,2020,42(9):1801-1815.

[8]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46-650.

[9]辛岭,王济民.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基于全国1980个县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6):673-678.

[10] 刘彦随,甘红,王大伟.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比较优势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49-153.

[11] 田野,黄进,安敏.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与综合熵值法的联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1(3):100-113.

[12] 王肖芳.基于因子分析-BP神经网络的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评价[J].经济经纬,2015,32(4):37-42.

[13] KARIMOV A A. Factors affecting efficiency of cotton producersin rural Khorezm, Uzbekistan: re-examin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dicators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J]. Agricultural & Food Economics,2014,2(1):1-16.

[14] 蒋正云,胡艳.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机制及优化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3):702-721.

[15] 陈国生,萧烽,黄鑫.湖南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20,40(10):176-182.

[16] 高歌,何启志.数字乡村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22(3):272-282.

[17] 高静,白佶.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如何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J].农业经济,2022(6):98-100.

[18] 崔惠玉,田明睿,董安琦.农业财政补贴与农业现代化:基于全国农业宏观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1(12): 66-75.

[19] 庆华,姜松,曹峥林.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动态转换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2):93-101.

[20] 辛岭,刘衡,胡志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21(12):101-114.

[21]李明贤,刘宸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产业融合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9(3):106-113.

[22] 辛岭,郝汉.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5):747-758.

[23] 张红宇,张海阳,李伟毅,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目标定位与改革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2015(1):4-13.

[24] 舒坤良,徐晓红,王洪丽,等.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重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4):38-42.

[25]刘佳,毕鑫.共享经济下农业产业链的内容要素与功能实现[J].农业经济,2023(3):15-17.

[26]汪昊,张俊飚,王志娜.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测算与俱乐部收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8):158-170.

[27]于斌斌.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行业、地区与城市规模异质性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1):98-112.

[28]丛晓男.耦合度模型的形式、性质及在地理学中的若干误用[J].经济地理,2019,39(4):18-25.

[29]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37(6):1100-1114.

[30]刘林奇,蔡颖颖,王辛月.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空间耦合强度及其影响因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5):54-61+80.

[31] 石小晶,姜敏勤,姚安阳,等.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1):42-46.

[32] 夏雪轶,郭晓东.产业集聚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