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行业标准化进程和发展展望
2024-10-19姜佳佳胡斌毛永荣王新文吴云季一顺
摘要:随着中国标准化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粮食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相互协调的二元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粮食行业标准体系覆盖粮油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的全链条,顶层设计精简国家标准、优化行业标准、彰显地方标准、培优团体标准、搞活企业标准。但粮食行业标准体系出现一些新问题,如标准结构不合理,原始创新动力不足等。面对产业发展新需求,统筹规划粮食标准体系框架、聚焦节粮减损绿色生态领域等手段是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和保障能力,打造体系健全、技术创新、先进合理、开放融合的格局,引领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粮食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粮食行业;标准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40322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grain industry in China
Jiang Jiajia, Hu Bin, Mao Yongrong, Wang Xinwen,Wu Yun, Ji Yishun
( Anhui Grain and Oil Products Guality Supervision and Pesting Station, Hefei, Anhui 230031 )
Abstract: With China’s standard-led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continu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in industry into a new period, the government-led and market-driven coordination of the new binary standards system has basically been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grain industry standards covers the whole chain of grain and oil acquisition, storage, processing,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top-level design to streamline national standards, optimise industry standards, demonstrate local standards effectiveness, cultivate excellent group standards, revitalise the enterprise standard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new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grain industry standards, such as irrational standard 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for original innov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new deman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planning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grain standards system, focusing on green and ecological areas of food conservation and loss reduction are the important grasps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the standard and guarantee the ability to build a sound syste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vanced and reasonable, and open and integrated pattern, to lea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grain industry, and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rain industry.
Key words: grain industry; standardisation; current situation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接近7亿t,粮食企业1.8万家,产值3万亿元,有效仓容总量及食用油罐总罐容超过9亿t,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市场稳定,库存充足[1]。粮食行业进入改革转型、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标准在粮食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愈加凸显。
至今粮食行业标准化之路已走过曲折发展的70余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央技术管理局,该局内设立标准规格处,我国标准化工作从无到有,之后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1966—1976年,标准化发展停滞。随着《标准化管理条例》的发布,标准化工作逐步得到恢复。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步伐,《标准化法》发布实施,标准化体系形成并渐渐完善。为推进粮食行业标准化工作改革,促进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粮油标准实施监管办法》《粮食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粮食和物资储备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等应运而生。
在一系列助力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的举措下,我国粮食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我国粮食行业标准化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更侧重于政府引导,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更侧重于市场驱动。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协调作用下,国家标准持续精简、行业标准不断优化、地方标准推广效能彰显、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大力实施、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方兴未艾、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推进[2]。
1 标准发展现状
1.1 国家标准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70)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筹建,负责粮油标准化工作,下设5个技术委员会。现行粮油国家标准386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数据,截止2023年7月6日)。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GB)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GB/T)381项,指导性技术文件(GB/ Z)1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占主导地位,强制性标准逐步整合精简。现行粮油国家标准又分为原粮与油料、粮油制品、检测方法、粮油储藏、粮油机械、粮油基础与管理6大类,按标准数量统计,检测方法最多,粮油基础与管理最少。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39项,采用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标准2项。现行粮油国家标准2008年的数量最多,占比接近30%。标龄在10~20年的占比为66%,我国标龄更新速度相对ISO较慢。
从现行的粮食行业国家标准来看,粮油及制品种类趋向于丰富多元,花椒籽油、核桃油、杏仁油、牡丹籽油等木本油料促进油料产能进一步提升;富硒稻谷、大豆蛋白粉、谷朊粉挖掘粮油营养健康价值;留胚米、玉米糁、饼粕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粮油储存、加工、运输设备有效提升行业机械化水平;大豆、大米、小麦粉、菜籽油修订部分指标,引导适度加工节粮减损。
1.2 粮食行业标准
现行粮食行业标准287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数据,截至日期2023年7月6日),强制性行业标准7项,推荐性行业标准280项,部分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通过整合精简的手段构建新型强制性标准体系。现行粮食行业标准分为原粮及制成品、油料油脂及制品、饲料产品、检测方法、名词术语及管理规范、粮油信息化、粮油机械与仪器、标准样品8大类别。除标准样品外,现行粮油国家标准标准集中在2017年附近。标龄在10年以内的占比为60%以上。细化粮食行业标准内容,燕麦米、红米、蒸谷米、面皮、米皮等极大丰富了粮食及制品;12项籽类油料、15项油脂丰富了油料种类;14项饼(粕)标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16项粮食重金属、真菌毒素、农残快速检测标准促进污染物的快速高效筛选;气调储粮、智能通风、病虫害防治等标准促进节粮减损、提升绿色生态储粮水平;小麦大米系列标准样品填补粮油质量、储存、品质方面标准物质的空白;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油储藏、粮食信息登录标准迅速涌现,推进数字储粮时代发展,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正逐渐融入粮食产业链条。
1.3 地方标准
全国地方标准归各省市行政部门主管,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备案的地方标准统计结果显示,山东、江苏、四川、河北、安徽地方标准数量位列前五。以安徽为例,批准发布部门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场监管局为主导,多归口于农业类技术委员会,粮食行业标准主要涉及的行业分类为农林牧渔业,标准类别多为方法标准。在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搜索“稻”,共检索到1 488项标准,其中1 050项规程、231项规范,规程和规范占86.09%。为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升经济效益,水稻生产全过程需要实现技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包括稻谷的种植、栽培、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水肥管理、农药使用以及副产物的再利用等方面。
1.4 团体标准
2017年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化法》明确了团体标准的概念。201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规范了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并明确了团体标准要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大力发展团体标准。2022年《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指出符合要求的团体标准可按规定程序制定为国家标准,旨在提高社会对团体标准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在各项政策激励下,近5年团体标准充分发挥平、短、活、快的特点,致力于解决行业中的标准缺失问题,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积极填补空白,标准数量呈现了井喷式增长。
2021年培优计划对象确定为中国粮油学会等10家社会团体的24项团体标准。团体标准主要为特色优质产品和规范标准,其中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溯源信息采集规范、加工技术规范、副产物综合利用成为亮点。
截至2023年8月1日,20个省市县级粮食相关行业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并公开好粮油系列现行有效团体标准127项,其中生产质量控制规范1项,技术规程1项,产品标准125项,产品标准占标准的98.4%。
除好粮油系列以外,各地还陆续发布了地域性特色粮油标准,包括浙江好大米、吉林大米、水韵苏米、天府菜油、荆楚大地、山西小米等系列团体标准;山西的“有机旱作·晋品”、内蒙古的“蒙字标”等优质特色品牌;江苏发布了全国首个粮食全产业链省域团体标准等,这些团体标准瞄准市场中高端产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地理生态环境,发挥自身优势,覆盖产品全产业链,以标准准则统一质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优质粮油团体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1.5 企业标准
标准是企业管理者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有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按照《标准化法》有关规定,2017年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全面取消,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开始实施。2023年发布实施的《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旨在统一标准创新型企业信息平台,激发标准、技术、服务和管理互动方面的活力,培育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行业标杆企业。1990年颁布实施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新需求,为适应局势,我国已发布《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推进“领跑者”制度、融资增信、对标达标,深化标准化改革,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每年一度的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评选结果来看,粮油产品类别、企业数量、企业标准数量逐年增加,有力推动生产看领跑、消费选领跑市场氛围的形成。得标准者得天下,在改革转型创新发展新时期,标准引领、质量先行,质量是企业话语权决定因素,市场竞争标准先行的特性日益凸显。标准竞争紧随产品竞争、品牌竞争,竞争形式层次更深、影响更大。
1.6 国际粮食行业标准
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减少贸易壁垒、推进国际粮食贸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化标准机构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谷物科学与技术委员会(ICC)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而它们又各有特点。
ISO作为全球最权威的综合性标准化机构之一,制定的非强制性标准被广泛推广应用[3]。ISO标准至少每5年修订一次。内容全面,定期补充。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创立的。粮油产品标准主要是产品质量标准,其中谷物及制品质量检测方法按化学组成和产品类别分类,CAC标准侧重于同类产品归类制定标准,方便查找和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ICC是由全球谷物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制定标准方法来促进国际合作,提高谷物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美国和欧盟国家粮油标准体系也高度聚焦国际贸易。美国粮食行业标准制定组织主要有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和美国油脂化学协会(AOCS)。制定原粮标准、成品粮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其中快速仪器检测标准推动原粮贸易对外出口。欧洲国家侧重采用ISO标准、EN标准和ICC标准,高度重视与国际接轨,旨在提高粮油产品的竞争力[4]。
2006年我国承担ISO谷物与豆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开创了主导粮食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新局面。ISO专门设置了农产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和淀粉及其衍生物与副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93,TC34下设分技术委员会,其中SC2油料种子和果实、SC4谷物和豆类、SC11动物和植物油脂制定粮油方面的标准[5]。ISO现行的动植物油脂标准共88项,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不同程度采用的有30项,国家标准不同程度采用的有6项已废止。
中国正努力采纳国际标准,与全球市场接轨,致力于提高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贸易壁垒,以增强我国粮油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2 粮食行业标准化现存问题
2.1 标准体系框架需科学合理
粮食行业产品、检验方法标准数量较多,生产加工技术、信息化、销售、服务、管理等方面规范数量较少,各类标准数量不平衡,多个领域标准缺口较大。标准制修订效率不高导致部分标准更新滞后。标准之间衔接不紧密,粮油标准与跨行业标准协调有待提升[6]。标准仍重制定、轻实施,缺乏高效的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估准则。对国际标准的采用和借鉴力还需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进出口粮油产品竞争力有较大上升空间。
2.2 绿色生态低碳标准缺口较大
全链条节粮减损处于起步阶段,适用于节粮减损的智能化、机械化装备较少,绿色无公害虫霉防治和粮仓储存减损降耗新技术需创新推广,过度包装、装卸抛洒、散漏损失观念要转变,适度加工标准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过度追求高标准,造成营养素破坏、健康风险大、严重浪费。运输、装卸部分缺失。污染粮食处理体系尚待完善,污染变质粮食资源转化和合理利用率有提高空间[7]。
2.3 原始创新内生动力不足
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还未完全体现,原始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涉粮涉储企业标准引领不突出,创新意识不强,人才结构供需矛盾,基层职工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少,教育培训滞后,投入少、条件差,轻视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不能有效对接行业发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与标准结合不紧密,重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轻技术的成熟性和可推广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不能有效衔接,新技术标准集成能力弱,关键检验仪器、机械化创新能力不强,现代化水平偏低。
2.4 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不均衡
粮食行业全产业链信息化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粮油领域供应链复杂、风险因素多、循环期长,全局信息采集技术不先进,智能化遥感等客观支持有限,信息整合分析处理不够快速准确,致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投资效率不高、建设不规范、标准不统一、耦合不紧密、复制性不强、互联互通不足以及重建设轻运维等问题,导致内外源危害物动态变化规律不清、危害物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智能化水平低,政府、企业等各主体缺乏准确客观的洞察和决策依据。
2.5 产品供给侧改革待持续深入
粮油产品量值溯源停留在传统的末端管理,全面的风险控制转型难度系数高,以次充好和伪劣掺假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产品真实性辨别不清,难以保证依质论价。粮油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待全面探索,个性化功能化产品开发缺口大,副产物利用挖掘空间大。粮油产品文化和地域特色仍需凸显,特色品牌的美誉度欠维护,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低。
3 发展方向
3.1 统筹规划粮食标准体系框架
持续完善配套主粮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大宗粮油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方法标准体系。织密筑牢粮食领域安全标准网,加强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有毒有害限量指标、高通量检测方法及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等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8]。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加强与农业、机械、气象等行业的协调,互联互通,推动标准向跨产品、跨领域、跨行业转变,整合标准,形成合力。创新标准监管模式,强化国家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追溯、监督和纠错,形成有效的国家标准动态维护机制,全面提高标准质量水平,加强标准贯彻实施效果评估,提升国家标准实施效能,推动标准化由数量规模型升级为质量效益型[8]。积极参与标准化国际合作,坚持开放融合,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国家标准体系的系统性、一致性、协调性、开放性和适用性。
3.2 聚焦节粮减损绿色生态领域
制修订符合节粮减损要求的智能化仪器设备、成套机械设备等标准,减少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粮食损耗,深入推进产运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探索绿色检验技术新途径,研究出入仓机器人、低毒无毒化提取溶剂、智能检测前处理仪器、绿色高通量快检、智能测控在线检测等装备技术。完善加工标准体系,科学合理界定产品加工等级,限制过度加工,加快大宗油料酶法制油、酶法脱酸脱胶等标准研制,推动粮油副产物食品转化循环、高值、梯度高效利用标准制定。加强绿色储粮、低温储粮、生物基降解材料等技术工艺及粮食储备设施建设等相关标准制修订,不断提升粮食保质保鲜储存水平,服务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污染、变质等不合格粮食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建立污染粮食无二次污染处理技术体系,提高资源合理利用和转化效率[9-10]。
3.3 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整合资源
推进制度管理标准化创新,布局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以人才发挥创新内驱力作用,促进粮食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聚集与融合[9]。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发展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热点问题,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区域链、产业链协同攻关,着力补齐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营造优良的标准化政策环境,加强科研与标准从项目规划到实施评价一体化、全过程对接,助力标准创新基础能力的提升,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融入标准,增强创新型标准竞争力,创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资源的聚集方式,发挥标准对创新和产业化的联通和放大作用。促进信息、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互联互通,探索创新融入技术、专利、标准的联动体系。
3.4 发展粮食产业信息智能化建设
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区块链新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进行深度融合。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库,完善国家、省、企业三级粮油信息化标准,推动数据治理、服务能力、资源规划、图数据库等标准研制实施,按照标准进行数据共享交汇、分析、智能评价等,消除“数据孤岛”,推进区块链系统联动、行业应用等标准研制,健全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粮食行政管理、宏观调控、生产和经营决策[11]。凭借信息化标准,支撑智能化粮油生产,动态监测粮食作物品种、长势、灾情,快速决策水肥施用和智能化农机作业,促进生产模式高效便捷。加强智慧粮库、数字粮库建设,统一标准高效管理粮食购销、出入库、仓储、质检、统计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粮油交易电子信息一体化,构建完整供需链,逐步实现技术先进、实用安全、统一规范的粮油信息化标准体系升级转型[12]。推进粮油食品可溯标准化,完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服务于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典型区域不同类型粮油食品危害物进行风险快速预警、防控与应急召回联动机制。
3.5 多元化粮油产品供给体系
加快构建通用基础与产品分类分等分级相结合,传统粮油产品质量标准、中国特色风味粮油产品和粮油产品加工控制管理和追溯规范并举的粮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关注粮油营养健康功能评价相关标准,基于微量营养素平衡专用化和个性化的营养健康粮油食品,加强全谷物、杂全粉加工及杂粮与主粮同煮同熟营养复配的主食、特殊人群膳食粮油营养相关标准制修订[13],开发米糠、麦麸、小麦胚、豆粕、玉米皮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生物转化生产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功能活性物质及综合利用标准,构建多元化粮油产品供给体系,加大研制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打造优质粮油品牌标准,更好地满足人们健康消费需求[9]。
3.6 提升专业化标准服务体系质量
完善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丰富标准样品信息平台,畅通标准样品供需渠道,提升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健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标准化职业教育,大力选拔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畅通标准化人才成长渠道,打造标准化专业人员梯队,着力培养标准化科研人才、标准化管理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以及企业标准化人才[14]。加速发展产后“全程不落地”多环节、全程托管服务标准,推进标准制定的公开性、高效性和透明度,强化从技术内容到研制过程标准的导航式服务,使各方参与标准制定更加广泛便捷。优化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结构体系,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标准服务体系,服务现代粮油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J].中国粮食经济,2019(11):35-43.
[2] 袁文静.标准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任务:访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中国标准化专家 委员会委员 吕薇[J].中国标准化,2022(20):7-17.
[3] 王利丹,何明涛,张颖.国际标准化组织粮油标准体系浅析[J].粮油食品科技,2020,28(6):182-190.
[4]徐广超,尚艳娥.国内外粮食标准体系的对比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20,35(12):177-182.
[5]张艳,祁潇哲,万众,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谷物与豆类领域标准化现状和展望[J].粮油食品科技,2022,30(1):45-49.
[6]杨卫民.我国粮油标准现状及问题分析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19,27(5):61-64.
[7]刘慧.节粮减损要强化标准引领[N].经济日报,2022-10-13(4).
[8]徐志远.增强国家标准化建设能力 推动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1,27(5):12-15.
[9]中国政府网.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1-04)[2023-10-04].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1/04/content_5156343.htm.
[10] 李玥.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强化标准引领质量安全监管 服务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S1):1-3.
[1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06)[2023-10-04].https://www.sac.gov.cn/xxgk/zcwj/art/2021/ art_51ab9411394a44d78985f6f5efdc80a7.html.
[12] 赵瑞华.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N].粮油市场报,2023-01-14(B02).
[13]张葵,车佩云.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功效调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9):102-108.
[14]李佳,赵旭,刘长,等.辽宁绿色储粮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