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牧在连云港地区的革命生涯
2024-10-19葛永明
谷牧原名刘家语,又名刘曼生,1914年出生于山东荣城。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他曾在连云港地区从事革命工作长达12年之久,与连云港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发展万毅入党
1936年8月,谷牧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到东北军中开展兵运工作,后被分配到东北军第67军107师任司书,驻防豫南、皖北一带。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谷牧所在的67军107师先是在津浦路北一线,阻击沿子牙河一路南下的日军,后调赴淞沪战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战斗中,部队被打散,谷牧与师部失去联系,独自去武汉寻找党组织。
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谷牧提交了一份报告,叙述了自己在东北军中的工作情况和对抗战的一些认识,并提出去延安学习和工作的要求。周恩来亲自接见谷牧,对他说:“敌后工作可能更需要你。”不久,中共中央长江局派谷牧和张文海二人,到驻新浦的第57军112师334旅667团做万毅的工作。
万毅,东北讲武堂第九期毕业,西安事变时,坚决支持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联共抗日。七七事变后,被重新任命为672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后调任667团团长.驻防苏北、鲁南地区,参加连云港保卫战。
1938年2月,谷牧即与张文海乘火车赶到新浦,住进陇海公寓,随即派人捎信给万毅,说是有两个乡亲前来拜访,望能一叙。万毅接信后很快赶到。为了消除万毅的顾虑,谷牧主动说是从刘澜波那里来,接着亮明身份,告诉万毅“周恩来同志让我们来看看你”。
万毅听后十分感动,一再表示感谢。双方开诚布公地对当前的抗战形势进行了讨论。由于大家都在东北军中工作和战斗过,对国民党上层的指挥失误及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有同感,相谈十分投机。这时,谷牧不失时机地问道:“你想过加入共产党没有?如果有这个愿望,我们可以转达。对你的过去我们也知道一些,所以才同你谈这件事,希望你考虑一下。”万毅想了想说:“我觉得自己确实不够。打鬼子我没有二心,我不会投降,但是要参加共产党,首先是我的革命理论基础差,虽然看过《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讲话》等书,但是连马克思主义的ABC还不太清楚,再说红军有铁的纪律,是很厉害的,我行吗?”谷牧和张文海见万毅思想上还有些犹豫,让他考虑成熟,改日再谈。
第二天一早,万毅就来到陇海公寓,向张文海和谷牧表态:“我想通了,如果组织上觉得我够格,我愿意加入共产党。”并告诉张、谷二人,昨天晚上他一夜没睡,思前想后得出结论,要打败日本鬼子,靠国民党没指望,得靠共产党,所以下决心参加共产党大干一场。
万毅率领的667团,是南京保卫战后收容第57军在战斗中被打散的各部官兵新组建的部队,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需要训练,急需一批骨干才行。恰在这时,万毅在驻防北平时结识的另一老乡、一二·九运动领袖人物、中共党员邹鲁风找到新浦,说有一支100多人的队伍滞留徐州,成员大多是立志报国的进步青年,请万毅帮助收留。万毅随即与张文海和谷牧交换意见,张、谷二人表示同意。于是,万毅便派副官去徐州,从57军112师留守处库房领了军衣,又要了车皮,持667团的护照把这批青年接到新浦。这批青年共108人,号称“一百单八将”,领队的是共产党员伍志钢、邹鲁风、李欣。
伍志钢一行加入万毅的667团后,党员的人数增加,党的力量加强。报经长江局批准,在张文海的主持下,秘密成立中国共产党第112师工作委员会,伍志钢任书记(伍志钢牺牲后由谷牧继任),谷牧、李欣为委员。各营和团直属队也分别成立了党支部,由李欣、赵书扬、赵志刚、王中分任支部书记。
工委成立后召开第一次会议,主题是讨论万毅入党问题。工委成员一致同意万毅入党。1938年3月11日,万毅被正式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主要由伍志钢和谷牧负责秘密联系,执行组织分配的特别任务。万毅入党后,张文海回武汉复命,谷牧则留在667团工作,开始了他在连云港地区长达12年的战斗生涯。
恢复重建地方党组织
以伍志钢、谷牧为主要负责人的112师工委成立后,不仅在军队中积极开展工作,培养发展进步官兵入党,壮大党的力量,还与连云港周边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建立了联系,积极开展民运工作,帮助地方上一批与党失去联系的党员与上级组织接上关系,恢复重建党组织。
1938年4月,667团在开赴日照阻敌南下时,工委先后派出赵志刚等人组成民运工作团,深入日照以南、赣榆以北地区开展工作。他们在团部驻地费家湖及周边的沟洼、牟家小庄、巨峰等村庄宣传抗日,组织民众成立抗日动员委员会和抗敌自卫队,成立半政权性质的区联会。工委还帮助日照成立临时县委,赵志刚任县委书记兼112师工委鲁东南特委书记,负责日照、诸城、莒县、赣榆等县的民运和建党工作。
石桥、柘汪战斗期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张树仁、李克济等人,与工委接上了关系。是年夏天,受谷牧的委派,赵志刚两次到赣榆,找张树仁、李克济等人谈话,研究发展党员和恢复重建党组织等问题。在赣榆县城昭忠祠对面的一座农家小院里,秘密召开了赣榆县第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宣布成立中共赣榆县特别支部,张树仁任书记,隶属112师工委鲁东南特委领导。赣榆特支是1930年赣榆县党组织中断活动后,在抗日战争烽火中由112师工委帮助组建的第一个党组织。112师撤离连云港地区参加武汉会战时,将赣榆党组织关系移交山东省委鲁东南特委,自此,赣榆党组织归属山东领导。
1939年春节后,东北军第57军奉命由苏北调防鲁南,112师布防于费县关阳司一带。667团驻沂水县河阳镇,与山东分局机关驻地相邻。谷牧曾多次骑自行车秘密到王庄,代表112师工委向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汇报工作。1940年2月上旬,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第115师政委罗荣桓指示112师工委,开展对东北军上层的统战工作。谷牧多次秘密来到115师师部,向罗荣桓汇报工作。罗荣桓向谷牧着重说明了团结东北军对坚持鲁南和整个山东抗战的重要意义,特别肯定了112师工委吸收训练进步知识青年,改造旧军队的成绩。他说,与八路军一些师、团单位的政治工作相比,112师毫不逊色。
1940年初,万毅升任57军111师333旅代理旅长,112师667团继任团长是个顽固分子,处处与进步力量作对。工委的工作受制,难以开展,且由于埋伏在军中的国民党特务策划叛变,谷牧的身份暴露了。3月底,罗荣桓在115师驻地吴家沟秘密约见谷牧。在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后,罗荣桓指出:对东北军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团结争取广大官兵一道抗日,另一方面对部队中进行阴谋破坏活动的国民党特务要进行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的反动面目,防止东北军向坏的方向转化。当前要压住阵脚,提高警惕,静观形势变化,做好应变准备。考虑到谷牧的身份已经暴露,罗荣桓指示谷牧可先撤出来,在八路军第115师挂个“参议”的名义,继续领导东北军112师工委的工作。
根据罗荣桓的指示,谷牧返回112师后,立即召开工委会议作了传达安排。接着便以母亲生病为由告假,撤到八路军115师后勤部驻地大炉村,此后便通过交通员朱长禄、刘远等人用传递口信或找人出来谈话等方式继续领导工委工作。
7月下旬,57军军长缪征流部署“清洗共党力量”,加紧对57军内部进步力量的迫害。为避免更大损失,罗荣桓专门找谷牧作了具体研究,决定将我党派入东北军中工作的同志全部撤离,东北军中“土生土长”的党员,只要身份未暴露,就继续坚持岗位。谷牧逐个确定撤离和留守人员名单,并要求将撤离时间、集合地点及行军路线,分别通知到每个同志,要求留下的同志做好隐蔽,提高警惕。
9月22日清晨,驻苏北、鲁南地区的东北军官兵起床后,发现200多人不知去向,他们的枕头下都有一份油印的《告东北军抗日将士书》,写着:“我们是为抗日救国而来,为抗日救国而去。此处不给我们继续抗战的机会,只得另寻为抗战尽力的地方。”财务人员的枕头下还放有清清楚楚的账单,表明两袖清风,无私无弊。此举受到东北军爱国官兵交口称赞。
战斗在滨海区
谷牧从东北军撤出后,先后担任八路军115师高级“参议”、山东分局统战部部长、山东分局秘书主任、滨海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华东局秘书长、滨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务。在血与火的年代,他与滨海人民一起浴血奋战,共同迎来了新中国胜利的曙光。
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在赣榆县西部马鞍山上修建抗日烈士纪念塔。担任山东分局秘书主任的谷牧,经常组织分局机关干部和党校学员到工地义务劳动,并且从每人每天仅有的9两粮食给养中,节省出1两细粮,捐给建塔指挥部,作为工钱发给参加建塔的工匠。在没有机械情况下,他们全凭人力,搬石运土,日夜奋战,仅用一年的时间如期建成高大雄伟的纪念塔,创造了山东敌后抗日战场的一大奇迹。纪念塔竣工后,滨海区抗日xHezURbN1+pCoZAIxGN0ew==军民5000多人在马鞍山上隆重集会,举行落成典礼及公祭大会。山东党政军领导人参加庆典并合影留念。
1941年9月12日,国际主义战士、德国共产党员、著名记者汉斯-希伯打破敌人的新闻封锁,在新四军部队护送下,从苏北来到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驻地滨海区海陵县朱樊村(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南辰镇)进行采访。山东分局指定谷牧负责协调汉斯·希伯工作和生活事宜。
在谷牧的陪同下,汉斯·希伯的足迹踏遍了滨海和沂蒙山区,采访了许多党政军领导人、战士、农民以及一些日本战俘,并参加各种集会和夜袭战斗。这段时间里,汉斯·希伯白天采访,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用英文打字机通宵达旦地写作,先后创作《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八路军在山东》《为恢复山东而斗争》等文章,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报道八路军在山东敌后战场坚持抗战的英勇事迹。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平静的生活是短暂的。1941年底,侵华日军总司令烟俊六坐镇临沂,亲自指挥5万多日军分11路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实施大“扫荡”。为保证国际友人的安全,山东分局领导动员汉斯-希伯暂回上海。但他坚定地说:“一个想有作为的记者,是从来不畏惧枪炮子弹的!”几次劝说未果,上级嘱咐谷牧加强对汉斯·希伯保卫工作。
1941年11月27日凌晨,山东分局机关和1 15师师部在沂南县双后崖子乡西梭庄被敌人包围。敌强我弱,战斗十分激烈,不断有战士牺牲倒下,弹药也越来越少。突然,一颗子弹击中正在指挥的谷牧的胸口,从后背贯穿而出,顿时鲜血浸透了上衣。战士们用担架将谷牧抬到一户老乡家里养伤。谷牧伤愈归队,始知汉斯-希伯已在大青山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他强忍悲痛,作诗悼念:“大青山上共生死,捐躯曾有异域人。笔底风雷惊海右,胸中烈火振民心。蒙山常见高高影,沂水时闻嗒嗒声。战友英魂今安在,春光一缕便是君。”
1942年春,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化名胡服,在奉调回延安的途中,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山东检查指导工作。山东分局指派谷牧接待陪同。
刘少奇一行到达朱樊村后,谷牧安排他们住进原清末赣南总兵王德胜宅邸。刘少奇住3间正房,东边一间为卧室,搭起两块门板做床,用换洗衣服当枕头。中间一间为餐厅兼客厅,西边一间住警卫和电台人员。刘少奇对这样细心安排很满意。在谷牧的陪同下,刘少奇经常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阶级关系等。掌握基本情况后,刘少奇连续召开会议,实事求是地分析山东的抗战形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严肃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此后斗争的主要任务。
5月起,日军频繁“扫荡”滨海,部队经常转移。为了确保刘少奇的安全,决定刘少奇和山东分局领导随第115师师部行动。每到一地,刘少奇顾不上休息,就让谷牧陪同他深入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刘少奇的具体指导下,滨海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初步改善了贫苦农民的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刘少奇在滨海区工作的3个多月里,谷牧一直跟随在身边。他亲耳聆听了刘少奇对于时局的精辟分析,亲眼目睹了刘少奇下基层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特别是刘少奇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让谷牧非常敬佩,终身受教。
1943年春,滨海军区成立后,谷牧调任滨海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他积极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发动青年参军,支援前线;组织群众掩护八路军伤员,保护军用物资,执行战勤任务。
日军投降后,谷牧根据山东军区全面大反攻的统一部署,立即指挥海陵县地方武装在陇海路牛山至石湖段炸翻日军火车,并将铁路全部破坏,使敌无法外逃,迫使驻新海连地区的日军无条件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谷牧任滨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华野司令员陈毅专门向谷牧下达支前任务:“山东的仗越打越大了,后方的支前工作必须跟上,要做到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民夫有民夫,要担架有担架。这个任务首先要由滨海区负责,因为鲁中、鲁南地区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再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确实有困难。滨海区基础好,我们又长期住在这个地方,你们要全力以赴,把支前工作做好。”谷牧当即表态:“坚决按陈老总指示办!”陈毅半开玩笑地说:“军中无戏言,前方的仗打不好,杀我陈毅的脑袋。支前方面出了问题,杀你谷牧的脑袋。”谷牧坚定地说:“请陈老总放心,我们一定做好工作,坚决完成任务!”
根据华东局的指示,滨海地委于1947年9月发出《关于参军工作的指示》,全区立即掀起大参军的热潮。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未婚姑娘送未婚夫……一个多月里,全区就有1.1万青年报名参军。同时,滨海区成立支前委员会,组建军粮运输队,常备民工2万多人、小推车1.7万辆、挑子1600多副,随时准备出发支援前线。
鲁南、莱芜战役期间,滨海区先后出动民工53.3万余人次,运送粮食2800万斤,制作煎饼、锅饼140万斤。群众自愿捐献咸鱼、咸菜、花生、黄豆、粉条4.66万斤。孟良崮战役中,滨海区出动民工10万人,向前线运送粮食、弹药,抬担架,救伤员,随军执行战勤任务。淮海战役期间,滨海区出动民工57万人次,加工粮食3700多万斤,向前线运送粮食3500多万斤,做军鞋60多万双,缝面袋20余万条,出动民工8万多人,抢修道路1813公里,抢修桥梁194座。在谷牧的领导下,滨海区光荣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支前任务,受到华东局和华野支前司令部多次表彰。
主政新海连
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即将打响之际,谷牧奉命率领滨海地方武装攻占新海连地区,在港口一举歼灭准备乘船外逃的残敌3000余人,切断了国民党军从海上撤兵的退路。新海连地区迎来全境解放,成为淮海战役中我军解放的第一个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鲁中南军区新海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后,谷牧任新海连军管会主任、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委。
新政权成立后,谷牧确立了“坚决制止抢掠,建立革命秩序,加强宣传工作,全面进行接管”的工作方针。通过张贴布告,广泛宣传,迅速制止了正在蔓延的哄抢行为;向港口、岛屿、山区等要隘地区及大型厂矿、铁路、公路、车站、码头、桥梁派出武装部队守卫;明令禁止军用品交易,清查收缴私藏枪支;组织干部开展户口大清查,深入居民点宣传党的政策和纪律。一系列有力措施,促使社会秩序很快趋于稳定。
军管会落实我党关于城市接管的方针政策,按照“统一领导,分块进行,慎重从事,军事接管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迅速接管了辖区内国民党军政机关和铁路、港口、邮电,以及9个大型厂矿、10多家银行、7所中学、49所小学。对接收的1500多名旧职员,明确表示去留自由。对自愿留下来为新政权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热忱欢迎,对少数返回国统区的旧职员发给路费,礼送出境。此举扩大了我党我军和人民政权的政治影响。
为迅速肃清国民党敌特残余,军管会成立锄奸委员会,谷牧兼任主任。他迅速调集部队,清剿打击流窜在云台山和沿海一带的伪盐警、匪徒,登记反动党团人员4000多人,处决罪大恶极分子200余人,收缴枪支600多支,维护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安全。
新海连解放之初,工厂停产,商铺关门,农田荒芜,市场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广大翻身得解放的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1949年元旦刚过,新海连特委就召开扩大会议,动员和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度过春荒。谷牧在大会上强调,只有把生产搞起来,把城乡贸易流通打开,工厂复工,商店开门,学校复课,农村准备春耕,群众生活才有办法,才有力量支援前线,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根据会议精神,新海连特委首先发动国有企业恢复生产,电厂、铁路、港口克服各种困难,恢复生产运营。接着,胜利面粉厂、利民食油厂、锦屏磷矿等7家大型企业也恢复了生产。在农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大力开展生产自救,确保农民度过春荒。
谷牧主政新海连期间,还发生了国民党海军“黄安”舰和伞兵第3团起义,投奔连云港解放区的两大事件。
“黄安”舰系日本建造,下水不久,日本就战败投降了。作为日方战后赔偿,此舰被国民党当局接收,送青岛海军造船所修理。修复后驶入青岛港入编,命名为“黄安”舰。
1948年秋,中共胶东区党委统战部、青岛市委和胶东军区政治部通过多个渠道,对“黄安”舰国民党官兵进行分化瓦解,秘密联系舰务官鞠庆珍等人。1949年2月12日晚7时,鞠庆珍等人见警戒松懈,抓住时机发动起义,驾驶舰艇抵达连云港。
14日,新海连特委在连云港港口召开军民欢迎大会,谷牧接见全体起义官兵,祝贺“黄安”舰光荣起义。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新海连警备区司令部向起义有功人员颁发嘉奖状,为全体起义官兵颁发纪念品。“黄安”舰完好无损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成为国民党海军官兵弃暗投明的一面旗帜。“黄安”舰起义后,参加了解放沿海城市的一系列战斗,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调归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更名为“沈阳”舰。
国民党空军伞兵3团号称“蒋介石嫡系近卫军”,原驻防上海。渡江战役前夕,蒋介石决定将该团调往福建,然后去台湾。1949年4月15日,伞兵3团2500多名官兵,在团长、中共地下党员刘农畯的率领下起义,乘“中字102号”坦克登陆舰从上海吴淞口驶出,奔向解放区连云港。
4月16日,谷牧会见了起义部队官兵代表。18日,新海连特委和警备司令部举行了隆重的军民欢迎大会,谷牧对起义官兵归来表示热烈欢迎。全体起义官兵向党中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致敬电,并向全国人民发表起义声明。党中央对伞兵3团光荣起义十分重视,新华社立即播发了伞兵3团的起义声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也给起义部队发来慰勉复电。伞兵3团起义官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编为华东伞兵训练总队,成为我军第一支伞兵部队。
对我们党来说,接管新解放的城市是一项新生事物。党中央十分强调要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工作。谷牧主政新海连期间,亲自动笔向上级党委写过4个报告,除了反映动态、总结经验外,还对策略方向和若干政策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1949年6月,谷牧被任命为济南市军管会主任兼济南警备区政委。从此,他离开了战斗工作了12年的新海连地区,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责任编辑:侍晓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