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关键要素探析

2024-10-19姚富梅

求知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分析关键要素是确保设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为例,从教材、新课标、教学目标、学情、教学重难点、整体框架重构、关键课时方案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数乘法;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要素

作者简介:姚富梅(1969—),女,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小数乘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找出关键要素,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加强对教材、新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解读

(一)教材解读

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教材解读是关键要素之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把整数乘法的学习经验应用到小数乘法的学习中,以此促进学生推理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标解读

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解读,明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注重数的运算,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的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运算本质的一致性。在小学高学段,学生已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够说明运算过程。同时,学生应具备在情境中运用科学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应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够描述估算过程。

(三)教学目标解读

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一是学生掌握数学乘法算理与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与验算;二是学生能运用四舍五入法获取积的近似值;三是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能进行简便运算;四是在解决简单的小数乘法问题时,能理解估算的意义,形成估算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与算法,提升迁移应用能力与推理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数乘法”的单元教学中,教师既要强化学生的运算技能,又要强化学生对小数乘法问题的探索、分析与解决能力,使学生意识到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理性判断,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最终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增强,学会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运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

二、加强对学情、教学重难点与单元整体框架的解读

(一)学情解读

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学情解读也是关键要素。在分析学情时,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究“整数乘整数”能否与“小数乘小数”的内容整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储备,从整数乘法向小数乘法过渡不难,但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前测,根据前测结果进行判断。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较高,则可以整合,反之就不整合。二是探究“积的近似数”能否与“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内容整合。因为整数求积的近似数与小数求积的近似数均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其已经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计算的目的就在于运用,估算旨在解决实际问题,而现实生活中小数乘积并不需要精准计算,不用保留很多位数,因此将二者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解读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维学习小数乘法知识,理解算理,提升推理能力。为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原理。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和解析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实际应用。同时,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观察归纳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乘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其次,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乘法中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的相关规律。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组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小数乘法中各因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图形、表格等呈现小数乘法中的数量关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最后,为了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小数乘法的推理题、开放性问题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推理能力[2]。

(三)单元整体重构及实施

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分为整合课、练习课、规律课、拓展课,具体如下。

1.整合课

在整合课上,教师要直接展示课题,使学生快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初步认识并思考小数乘法。在揭示课题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经验,引导学生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小数加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关联,使学生体验和感悟算法的多样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算理难点,教师可以将整数乘法、小数加法与小数乘法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明确小数乘法的算理就在于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因此,其本质是求几乘以几个单位。教师可以开展“寻找积的小数点在哪”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算理,最终帮助学生达成掌握算法的目标。

2.练习课

练习课旨在进行巩固训练,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与拓展。教师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知识,并让学生从中发现积与因数的关系。

3.规律课

在规律课上,教师要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简便计算能教会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小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例如,为了引导学生学习“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变化规律”,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下列算式:

3.5×4= 2.4×0.2=

3.5×6= 2.4×0.22=

3.5×2.5= 2.4×0.45=

3.5×3.3= 2.4×0.7=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上述算式并交流。其中,第一组(左边)的第一个因数均是3.5,但乘的因数不同,这一组算式的结果都比3.5大;第二组(右边)的第一个因数均是2.4,但乘的因数不同,这一组算式的结果均比2.4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中第二个因数的特征,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第二个因数分别具有大于1和小于1的特点。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概括规律:当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若另一个数大于1,则得到的积大于原来的数;若另一个数小于1,则得到的积小于原来的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变化规律,形成了数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对猜想进行验证,让学生在多次验证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掌握“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基本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和规律[3]。

4.拓展课

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应用小数乘法知识。例如,在分段计费的问题中,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学习分段函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师提出了以下三个驱动性问题。

(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段计费”问题吗?

(2)你最喜欢哪种“分段计费”标准?

(3)你能设计一份“分段计费”作业吗?

问题(1)能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段计费”问题,如水费、电费、共享单车骑行服务费、停车费等,并让学生制作分段计费小报;问题(2)能引导学生收集素材,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分段计费”标准与生活经历;问题(3)能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感悟与收获,并编写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完成上述活动后,教师按照表1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关键课时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科学导入

科学导入是确保学生顺利学习新知的关键。在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三个算式——26×4、2.6×4、2.6×1.4,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26×4作为切入点,为2.6×4的算法迁移和对比提供可能,让学生通过导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4]。

(二)强化对比,深化算理理解

首先,教师将学生前测的结果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交流和分析,发现学生均是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后再计算。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26×4、2.6×4的区别与联系,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计算,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着紧密的关系。再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展示不同学生的答案,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小数点位置的定位方法不同,各因数小数位数的和就是积的小数位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加强纵横向联系,让学生从算、数、点三个方面,掌握小数乘法的算法。其中,“算”就是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数”就是数因数的位数;“点”就是从积的最右边开始,往左数出小数的位数,并加上小数点。

(三)多层次练习,深悟理法

小数乘法的学习需要多层次的练习,从基础题到变式,逐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首先,基础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则,例如如何处理小数点、如何进行乘法运算等,并通过大量的简单计算题来加强基础练习。基础练习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其次,专项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学生需要针对小数乘法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专门的练习,例如处理乘法中的进位、处理小数点后的位数等。专项练习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原理,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变式练习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和条件,让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练习题,如购物时的找零、计算物品的重量等。这种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多层次练习是学生学好小数乘法的关键。基础练习、专项练习和变式练习的逐步深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较多,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教材的解读,认真研读新课标,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加强学情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不断完善单元整体框架,做好关键课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冬年.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J].理科爱好者,2023(5):209-211.

[2]洪丹妮.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3(12):67-69.

[3]陆仁珠.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数学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0):79-81.

[4]黄亚男.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9):59-61.

[5]赵正荣.大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J].智力,2023(29):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