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4-10-18韦光波许进品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5期

摘 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的纪律建设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党学说、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精华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形成富有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的党的纪律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从认识论维度阐明党的纪律建设对于增进党内团结、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推动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本体论维度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作出系统阐释;从方法论维度对纪律检查、纪律教育和纪律处分等纪律建设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毛泽东党建思想;纪律建设;党纪教育;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

党的纪律建设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究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化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纪律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党的纪律建设思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论断作为科学指引,创新性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纲纪、遵法度、严督查等方面的精华养分,开辟了我们党“立规矩、讲纪律”的纪律建设实践先河。

(一)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纪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高度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列宁更是将严明的纪律运用于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之中。他们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为毛泽东党纪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毛泽东探索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基本原则。1859年,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件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这是马克思关于“纪律”的概括性阐释,精辟点明了纪律的重要效力,明确强调了“党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形成战斗力的基础性条件。马克思认为,无产07952bc0aefac6a0243e6bb68b6d9cef阶级政党是团结领导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通过严明的纪律加强自身建设,才能确保党组织拥有强大的凝聚力,进而焕发出坚不可摧的革命战斗力。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为毛泽东党纪建设思想提供了组织原则和路径方法。

恩格斯指出,“纪律,是指成了习惯的团结一致”[2],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完成革命任务需要靠纪律。1872年,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宣扬绝对权利并反对严格纪律,恩格斯与之论战,强调如果一个组织没有纪律,没有集中力量,没有斗争的武器,就会变得软弱无力,“会得到一个早期基督徒那样的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3]。换句话说,严格的纪律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1886年,恩格斯在《致劳拉·拉法格》的信中再次指出,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胜利的首要条件是严格遵守纪律,……这种纪律是一个有成效的和坚强的组织的首要条件”[4]。在这里,恩格斯聚焦纪律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通过严格的纪律提升组织的战斗力和内部的凝聚力,提升决策的高效性,确保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

列宁“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运动和国家建设培根铸魂。列宁曾对“纪律”这一概念作过精炼而准确的描述,即“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是先进阶级民主主义政党所应有的纪律”[5]。列宁认为,思想层面的集中和统一为党组织的一致性提供了前提。只有党员对党组织的指导思想有深切的认同,对使命任务有高度的忠诚,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党的纪律,与组织保持“行动一致”。这种社会主义的纪律与剥削社会的“棍棒纪律”和“饥饿纪律”不同,是建立在党员的自觉认同之上,因此具备内源性和长久性。关于纪律的严明性,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6]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党员数量激增和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涌动的现实情形,列宁更加强调对党员的纪律要求,明确指出党内“要有高度的团结、沉着和纪律”[7],并强调“铁一般的纪律”对党员干部的约束作用。列宁还对党内集中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出强调,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并将其作为俄共的基本原则,不仅维护了党的统一,还推动了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纲纪法规思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纲纪法规思想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理念精华,历经千百年的沉淀与滋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构筑了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与道德哲学的坚实基石,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智慧桥梁,赋予毛泽东党的纪律建设思想深厚的文化基因。

守纲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言:“何谓礼?纪纲是也。”[8]意思是说,“礼”就是礼法、法度、纪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矩”,是天子也要尊崇的法纪规范。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9]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形态逐步进化至国家形态,“礼”这一概念逐渐从朴素的部落习俗与道德规范中脱颖而出,被新兴的统治阶层所重视并加以系统化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礼”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礼貌行为或人际交往规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社会功能与政治意义,塑造了特定时代与地域的社会风貌和民族性格,成为烙印在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公约信条。

遵法度。《管子·明法解》有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10]“法”的思想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令则行,禁则止”的崇法精神。法家思想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维护皇权、治理国家提供了理念支撑,统治者将“重刑止奸”“法不阿贵”等思想转化为体系严密、条款分明的成文之法,引导人们知其可为与不可为,使各级官员、百姓大众明确法律效力并自觉约束自己,进而稳定社会秩序、匡正行为准则。在悠长而曲折的历史长河中,法律制度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权力的更迭,逐渐演化为权威和强制力的象征,它在约束和规定社会行为的同时,成为维系国家机器运转、区分社会等级的重要工具。

严督查。《左传·桓公二年》有言:“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11]这句话强调了德行的本质应是节俭且适度,要通过制度、礼仪、文化传统等来记载和传承这些德行与规则,以监察百官,使之心怀敬畏,不行越轨之举。秦国的《语书》、汉代的《刺史察举六条》、唐代的《六察法》、明代的《宪纲》等成文法,对监察官员的职权范围予以详细规定,通过奖励奉公守法、忠于职守的官员,惩戒不法官员,从而达到弘扬正气、吏治清明的目的。任何一个朝代,严厉的督查制度都是保证国家政令通达、整顿官场吏治、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官员的贪污腐败和失职渎职行为,不论其品阶的高低,御史、谏官、封驳官都可以对其进行弹劾。虽然这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预防腐败、震慑官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

毛泽东历来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将纪律视作党的生命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作出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富有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的党纪建设思想。

(一)认识论之维: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毛泽东之所以视党纪为重中之重,源自他对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的深入思考和系统认识。在他看来,党的纪律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增进党内团结、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战斗力以及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党的纪律建设是团结统一的基础。党纪是党内成员应当统一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党的集体意志和团结力量的结晶。毛泽东认为,党纪的执行对党员干部起到规范作用,只有坚持党的纪律建设,“才能团结全党,克服新的困难,争取新的胜利”[12]。严明的纪律能够为党组织内部、军队内部的团结一致提供有力保障,有助于形成党群思想统一、军民行动团结的强大合力,有效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

第二,党的纪律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关键。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13],阐明了党的纪律建设在党的路线执行中的重要作用。1941年,为批判肃清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恶习和宗派主义错误倾向,敦促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党的“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14]的著名论断,旨在强调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明确唯有用严明的政治规矩规范党员行为,才能“霸道”地防止其思想行为被外部环境和其他因素所腐蚀,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原则性。

第三,党的纪律建设是确保革命事业取得持续胜利的重要保证。1948年9月,毛泽东在“九月会议”上强调全党全军纪律性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5]的伟大号召。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居于首位的就是“一个有纪律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16]。这一论述深刻昭示了党的纪律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在革命斗争中,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只有纪律严明、团结有序的队伍才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实现革命事业的持续胜利。

(二)本体论之维: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容阐释

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坚实理论指导。毛泽东从国情和党情出发,对纪律建设的逻辑架构作出系统阐释,形成了涵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在内的党的纪律建设内容体系。

第一,重点严明政治纪律。自党的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纪律”概念后,政治纪律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革命时期,针对党内纪律松懈的现状,毛泽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了政治工作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和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延安整风期间的政治纪律建设则以教育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心,以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为重点,不断增强全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和遵循,谨守党的政治规矩。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将增强全党的政治纪律性摆在首位,强调要在强化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增强政治学习的规范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学习、遵守党章,增强政治纪律观念和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

第二,调整完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二大《党章》曾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过初步规定,形成了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结合革命实际和党内实际,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纠正了极端民主化的无纪律现象,确立了“少数服从多数”[17]的纪律。同时强调要纠正和克服党内非组织的批评方式,开展健康的党内批评。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扩大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将“少数服从多数”扩充为“四个服从”组织纪律原则,这一原则在党的七大上通过《党章》予以确立,有力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和权威领导。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关注到组织内部出现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严重问题,提出应坚持正确的民主集中,整编党的队伍,开展整党整风运动,这为党各项政策的有力执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第三,明确提出群众纪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重要原因在于严格执行群众纪律。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曾提出“三项纪律”和“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既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特殊革命环境中的群众工作纪律,对于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深入阐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提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8]的著名论断,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严明群众纪律、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的领导方法”[1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群众纪律的认识不断成熟,在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城市工作和工商业工作中群众纪律的科学认识,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纪律内涵,塑造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形象。

第四,对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作出初步阐释。在廉洁纪律建设方面,毛泽东强烈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指出,“必须严厉地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20],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同时,强调通过加强廉洁制度建设和廉洁思想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厉行廉洁政治”[21],“建立廉洁政府”[22]。在工作纪律建设方面,毛泽东在总结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秘密工作纪律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保密工作纪律、外事工作纪律、保护文化遗迹工作纪律和民族工作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党的工作纪律建设基础,为全党各方面事务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准绳。在生活纪律建设方面,毛泽东始终倡导全党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六条规定”。同时,规范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诸多行为,领导建立分灶制度、物品配给制度、婚姻制度和招待制度等,使党员干部有效克服了贪图享乐的不良作风,提高了全党的思想觉悟。

(三)方法论之维: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路径

毛泽东对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路径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涉及纪律检查、纪律教育和纪律处分等纪律建设方法论维度的思想。

第一,强化纪律检查。纪律检查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有效形式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推进党内纪律检查工作,通过《中央巡视条例》建立健全巡视检查制度,建立纪律检查机构,以“检查违反党的总路线的各种不正确的倾向、官僚主义及腐化现象等,并与之作无情的斗争”[23]。同时,毛泽东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要求党员强化对自身守纪行为的检查,违纪党员要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正视错误倾向,认真实行改正”[24]。此外,毛泽东十分重视纪律检查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艺术性,明确对党性修养不足和具有不良作风的党员,要“采取和他们个别谈话的方法”[25],帮助其纠正错误,改正缺点,实现自我提高。

第二,优化纪律教育。纪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为强化党员党性修养和纪律观念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毛泽东早在古田会议期间就认识到,“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要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26],纠正党内成员的错误思想。针对党员或理想信念匮乏,或对党纪缺乏全面了解的现状,毛泽东指出:“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27]在纪律教育的方法上,毛泽东规范了教育读本和教育文件,要求全党深入研学经典著作,明晰党章党规党纪。同时,明确典型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既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对诸如张国焘、熊仙壁、黄克功等违纪人员进行公开揭露处分,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号召全党学习以“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8]张思德同志为代表的正面典型。

第三,规范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是党的组织依照党章党规对违纪党员采取的惩戒手段的总称。毛泽东依照党情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纪律处分思想,旨在强化党内纪律的执行和维护党组织的权威。一方面,毛泽东要求从严执纪,领导出台《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纪律处分条例,明晰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纪行为的几类处分方式。同时,深入开展延安整风、“三查三整”等整党整军运动,致力于将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29]。另一方面,毛泽东系统总结党在纪律处分中的惩办主义教训,科学把握党纪处分强制性与纪律执行自觉性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决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30]要求在从严执纪的同时,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引导党员自觉守规矩、讲纪律,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党的纪律建设的实效性。

三、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必须深入总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明党的纪律的历史经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运用新时代加强纪律建设的实践经验,推动党的纪律建设朝着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清障护航。

第一,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导党的纪律建设。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原则、特征、组织等方面阐释了无产阶级严明纪律的独特优势,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一旦没有严明的纪律要求,将无法进行彻底的革命斗争,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更无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目标。正是凭借着科学的理论、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中国共产党从近代诸多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结束了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新征程上,统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考验。要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就必须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面把握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形势任务和阶段性特征,坚持自信自立,强化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始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加强纪律建设,以严明的纪律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核心。

第二,确保全党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毛泽东坚定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31],强调,“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32]。在维护领导核心和权威上,毛泽东用巴黎公社的教训告诫群众,他指出,“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有纪律的党作指挥”[33]是其失败的首要原因,突出强调要维护纪律的权威,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进入新时代,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就在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踏上新征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纪律,不断完善“两个维护”制度机制,使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融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之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向前进。

第三,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党纪与党性、党风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党纪是保障,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我们党一直强调加强纪律建设,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规党纪为准绳,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毛泽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或技术问题,“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34]。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以严肃的纪律赢得民心,时刻保持“赶考”清醒,做到“两个务必”。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作风不正、纪律松弛、违纪违法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认识不清、方法不对或能力不足,而是对党不忠诚、信仰不坚定、服从不自觉等党性不强的体现。新征程上,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以党性教育强基固本,以党风纠治化风成俗,以党纪规范提供保障,将纪律教育与党性教育、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相融通,使其融入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融入社会规范、行业规章、家风家教之中,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以党性立身做事,将纪律规矩刻印在心,做到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四,统筹推进纪律建设的各部分内容,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治本功能。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史,党经历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遇到了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几度遭受严重挫折。但是,党在人民的支持下,依靠铁的纪律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五大建设”,党的纪律规矩都通过规范、引导、约束、惩戒等途径贯穿在各方面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依靠纪律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推动纪律建设与各项建设贯通协同,将铁的纪律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要将增强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摆在首位,只有将政治纪律摆在核心位置,才能确保方向不偏、行动不差、行为不误。要将纪律建设经验固化为制度规定,使懂规矩、守纪律、知敬畏成为党员干部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在净党风、树新风HsNY/4maF3OZVL+QruQcKA==中培育党员干部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实现制度预期和实际效果相统一。

四、结语

对党员干部来说,纪律是“紧箍咒”,也是“安全带”。只有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才能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对党组织来说,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只有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政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学纪是知纪的基础,明纪是守纪的前提。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深入学习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努力把党纪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8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51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40.

[5] 列宁全集:第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1.

[6] 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7]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9.

[8]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2.

[9] 曾振宇.孟子新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1.

[10] 姜涛.管子新注[M].济南:齐鲁书社,2006:456.

[11] 崔大华.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

[12][13][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五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45、645、646.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八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93.

[15] 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4.

[16]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17][29]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124.

[18][19][24][2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900、934、1004.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一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9.

[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92.

[22][27][3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5、528、512.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39.

[25]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0.

[26]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4.

[31]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32]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

[3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56-157.

责任编辑:吉强

收稿日期:2024-09-01

作者简介:韦光波,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广西区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许进品,广西区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广西社科界智库重点课题(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重要指示研究”(Zkybkt2024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