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本转化路径探究
2024-10-18陈星刘泽海
摘要:该文基于文化资本理论,分析湖湘红色旅游语言景观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之间的转化条件,确定了符号决定着红色文化资本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互相转化,借此探究湖湘语言景观文化资本的价值体现,同时促进湖湘红色景区文化资本合法化,结合湖湘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现状,挖掘湖湘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价值,并从三个角度探析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路径,强调完善健全体制、创新文化形态、扩大传播受众及渗透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究其文化价值的实现路径,多方面促进湖湘红色语言文化资本的有形化,促进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对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关键词:湖湘红色旅游;语言景观;文化资本;符号;路径;价值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c)-0111-05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Cultural Capital Transformation of Huxiang Red Tourism Linguistic Landscape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apital, analyzing the transformation conditions between the cultural capital and symbolic capital of Hunan's red tourism language landscape, and determining that symbols determine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red cultural capital and other cultures. Through this, the value manifestation of Hunan's language landscape cultural capital is explored, while promoting the legaliza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in Hunan's red scenic area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Hunan's red tourism scenic area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s of Hunan's red tourism language landscape are explored, and the path of transforming red tourism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cultural capital is explor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innovating cultural forms, expanding the dissemination audience, and infiltrating red culture is emphasize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its cultural value is further explored, and the tangibility of Hunan's red language cultural capital is promoted from multiple aspects. Promoting the advancement of red culture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ing cultural confidence.
Key words: Huxiang red tourism; Linguistic landscape; Cultural capital; Symbol; Path; Values
语言景观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兰德里和布尔里斯(Landry & Bourhis)提出,是由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的[1]。红色旅游文化长久以来在湖湘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城市重点保护和开发的对象。红色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设计如何能合理利用其文化资本并体现当代价值,是城市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关系着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文化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聚焦湖湘红色旅游景点的语言景观,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阐释和探究湖湘红色旅游语言景观文化资本的转化路径,探究其蕴含的当代价值,以期合理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
1 中外学者就语言景观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
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7年以前是萌芽状态,1997年至2007年是中期理论探索阶段,2008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纵观国外学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通过研究街头的语言景观,开始观察当地语言的使用情况[2]。这一阶段语言景观研究的主体虽然是公共空间的语言标志,但尚未有学者能够概括出语言景观的概念,无系统性、研究方向不明确,体现了人们对于语言景观的研究尚处于初期的探索之中[3]。1997年后,近10年的时间,国外学者在推动语言景观定义的正式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语言景观研究不再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在此阶段,语言景观作为一个定义性名词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语言景观不再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抽象概念。语言景观的中期理论探索时期结束后,国外学者又辗转到对语言景观的更深层次的研究领域。比如,研究语言景观的体系框架以及理论方法。随着国外学者对各类语言景观积极地展开研究,语言景观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相较于国外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始于1980年。40多年来,研究成果数量众多、卓有成效,已有研究聚焦“语言景观的译写及规范”“专业领域的语言景观特征”“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三个主题,其中对公共场所语言景观的研究层出不穷,而涉及私人和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在国外学者如火如荼地开展语言景观研究的同时,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孙利于国内首次发表了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的文章,该文指出了语言景观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密切相关,通过探究浙江温州市公共领域语言景观双语翻译中的不规范现象,为后续国内学者研究语言景观提供了方法——交际翻译策略。国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热情持续上涨[4]。近40年来,国内语言景观获得了长足、全面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研究重心由描述转向阐释和解读、语言景观研究方法多元化、语言景观的非物质载体标识探究。
2 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价值体现
约翰·杜威是首个引入社会资本概念的人,不过是以初步的方式。在1986年的论文《资本形式》中,皮埃尔·布迪厄界定了三种资本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资本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语言景观作为文化资本可与各种资本形式彼此互动,借此来进一步探究湖湘红色景点语言景观中文化资本的价值。
2.1 文化资本的概念
“资本”这个概念于177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首次提出,现如今“资本”一词不再局限于字面意思。资本有4种类型,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4种资本可以通过既定的条件互相转化,已达到一定的目的。文化资本是什么呢?通俗来讲,文化资本可以指我们长久以来受到的教育,将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转化成生活、工作技能及人们的文化气质。文化资本主要体现为三种形式:①客体化形式,即文化产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的展厅图片就是红色革命文化资本的客体化形式;②身体化形式,即体现在具体个体上的文化资本,如个体的言行举止;③制度化形式,即体现在制度上的文化资本,如学历资格、政府对少数民族认同的条例制度等[5]。
2.2 语言景观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的关系
人类劳动创造文化,文化符号又会影响环境认知。符号资本中蕴含着符号权力,以认同和尊重的形式体现,往往以合法性强制于其他行为体,还会外溢到其他领域,对他人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符号资本从积累到生成符号权力,要靠各方承认与制度化授权,因此,其影响力可从金融领域外溢到其它领域[6]。红色文化符号记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所经历的不幸与苦难、拥有的光荣与梦想,蕴含着中国人卓绝的艰苦奋斗精神,从而构成了社会成员百年来的集体认知。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符号化而具有合法性。各类资本转化为符号资本的过程,是各种资本在象征化实践中被赋以象征性结构的过程,也是进行资本的合法化和权力分配的过程[7]。如个人用途的文化衫不会被社会认定为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是红色文化的衍生品且取得了合法售卖权,一旦获得了社会认可,就相当于得到了授权具有经济效益,这是一种文化资本合法化的过程。红色文化一旦成为红色符号,资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相互转化、彼此互动,促进红色文化资本价值实现。因此,在具体社会领域中,符号决定着红色文化资本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互相转化,借此探究湖湘语言景观文化资本的价值体现。
2.3 湖湘语言景观文化资本价值体现
湖湘红色旅游景点是属于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它蕴含着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红色革命精神是构筑中国人民美好品质的成分之一。探究红色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本价值是促进语言景观发展的不竭动力。湖湘红色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本价值可以通过凸显文化符号价值,促进红色语言景观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给予湖湘红色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力量。湖湘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本价值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文化价值,红色文化遗产凝聚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艺术综合力量。例如,湖南雷锋纪念馆文化气氛浓厚,不仅记录了雷锋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还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人们通过阅览雷锋纪念馆的解说语能够在脑海中重现当年雷锋的光辉事迹,精神世界得以进一步丰富;其二,经济价值,凸显湖湘红色文化符号价值,促进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转化,探究语言景观的经济价值,从而体现了湖湘红色语言景观的文化价值。游客对红色语言景观的认可,证明了红色文化的能见性能够吸引游客参观消费、从而带动景区其他产品的销量,促进周边市场的协同发展;其三,社会价值,红色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通过弘扬优秀的红色文化,能够维护社会的安定。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学习景点中语言景观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促进了红色文化在新青年之间的传播、延续了红色文化的传承,进一步巩固了红色文化地位,维护了社会安定繁荣。红色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本价值可以体现在对湖湘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因此,通过挖掘湖湘红色语言景观在红色旅游景区中的价值,能够进一步探究湖湘语言景观文化资本的转化路径。
3 红色语言景观在湖湘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红色语言景观作为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语言景观在湖湘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中,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和待开发资源,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其独有的魅力与价值。
3.1 政治价值
文化记忆构筑了一个民族、社会群体和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具有凝聚国家力量,促进民族团结,增加民族认同感的政治价值。开发湖湘红色旅游景观的政治价值,就要重视湖湘红色旅游内外发展建设。红色语言景观本身就是蕴含着丰富红色文化的文化资源。由于红色文化展现的是民族精神与国家情怀,从红色语言景观发展角度,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极力推进红色旅游事业,推动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文旅部门与国外旅游局或相关协会组织可以通过合作洽谈,利用好这部分文化资源,相互推动精品旅游路线,对于湖湘红色景区的语言景观,举办专题介绍栏目,以此吸引国外游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政治价值,进行国际友好交流,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3.2 经济价值
开发湖湘红色旅游景观的经济价值,就要重视湖湘红色旅游品牌建设。近年来,湖南省委宣传部创办“讲好潇湘红色故事”等一系列红色活动,从在全省开展爱国教育基地主题展示大赛到派宣讲团传播红色精神,再到湖南大学生红色故事讲述大赛等,展现了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开发湖湘红色旅游景观的经济价值,重点是以湖湘红色旅游语言景观为导向和基础,开发文化体验馆、文创产品、数字纪念馆等创收项目,打造精品旅游品牌。要让新时代中国旅游品牌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要让高品质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代名词。通过开展湖湘红色语言景观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文化体验馆等活动,在宏观上可以带动湖湘红色旅游景观形成产业链,产生集群效应,带动产业和经济发展;在微观层面可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发展,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3.3 社会文化价值
湖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是许多近代革命活动的场所和革命根据地,放眼整个国家都占据领导地位。红色语言景观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承与根基,具有强化红色记忆、传承精神根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价值。湖湘红色语言景观中所包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丰富的智力成果等可以起到社会思想教育作用。实现湖湘红色语言景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思想教育价值,需要经历接受、内化和外化三阶段,其中接受是前提,内化是关键,外化是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9]。党和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旅游从业者作为教育者,应以湖湘红色语言景观为载体,打造湖湘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实现对旅游者的“内化”教育;同时,努力使受教育者“外化”,实现其湖湘红色精神的文化认同和思想教育价值。
4 湖湘红色旅游景观文化资本转化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资源拥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一大捷径即为文化资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速率,加快红色旅游景观文化资源向资本化转换进程迫在眉睫,本文从三方面分析阐述湖湘地区红色旅游景观文化资本路径。
4.1 政府提高重视,完善健全体制
地方政府应深化对湖湘红色文化载体功能的认知,增加对其资源的开发建设,运用国家有关政策,对其发展进行指导,做好长期规划,并加大对景区语言规范的研究力度、建设和应用。
湖湘红色文化的建设是当地政府继承发扬烈士革命精神的职责所在。在思想觉悟上,湖湘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价值,响应国家加大精神文化建设力度的号召,要对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有足够的了解,将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式,是基层政府在先进文化建设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持续发扬光大湖湘红色文化的同时,各地群众红色需求高涨,当地政府也在逐步提升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知,同时做了一些工作宣传弘扬,但还没有形成长远性、科学性的持续性发展规划,在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上也远远不够,且纪念馆布置构建也多存在缺陷。我们调研过的贺龙纪念馆情况正是如此,纪念品商店的位置设在两个展示厅夹角处,构建既不协调也不美观,容易中途削减游客的旅游热情,并且展厅路标指示牌都安装在走廊顶端,不便于游客观看,工作人员少,服务难度大。目前,湖湘地区的旅游工作人员,如导游、讲解员这类需要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讲述各种生平事迹介绍还只能照着碑上的念,浅显地扩充一下语言,但是并不能让听众游客对湖湘地区红色旅游景区具体传承的内容、讲解事迹的精神了解透彻,无法深入挖掘优秀红色文化基因与游人产生精神共鸣。因此,当地政府应当加快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导游队伍,同时大力培养兼具湖湘文化功底与现代旅游技能的红色旅游管理服务人才,跟上时代发展[10]。总的来说,从政策、组织、资金和人才4个层面上,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除此之外,各地调研显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普遍突出问题是缺乏具体详细的制度保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规章制度以供红色文化市场正常运转。
4.2 夯实研究基础,创新文化形态
高效利用国内关于红色文化价值研究的各项成果,在大范围的基础上,着重于湖湘地区的文化资源转化利用,形成湖湘特色红色文化体系,创新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和表达形式。文化或者旅游消费行为的核心都是精神体验,是对精神意义的追求。
旅游业因自身具备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性,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发展有着天然优势[11]。这也为实现文化资本化提供了捷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以瞻仰“故居+纪念馆+塑像”体验红色文化的方式显得过于呆板无趣,形式单一呆板,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罗荣桓纪念馆通过在解说词板块旁播放相应背景发生事件的电影以及打造逼真的场景,譬如树立石蜡人等方式宣传,但还远远不够,地方通过与抖音、快手这样的网络短视频平台开展合作的途径获取大量热度,值得红色旅游景点借鉴参考这种方式。从本质上讲,文化和旅游是消费者获取精神体验的不同行为方式,文化消费是一种创新型消费。当传统的文化产业或旅游产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创新需求时,消费者会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动来提升自己的消费创新[12],这就要求旨在吸引游客观光的各地景区大胆创新,文旅融合在设计前居住地景观、场景、氛围时,注重突出湖湘地区特色,结合纪念馆特色进行规划。同时,以小型主题实景演出、虚拟化的伟人形象、灯光秀、“红色文化知识竞猜”等多种表现形式为辅助。顺应时代潮流,吸引年轻人的兴趣。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相辅相成,为游客提供诸多优惠,形成伟人故居旅游模式。结合当地饮食特色、风景建筑,文化与旅游并举,借助线上媒体力量,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构建湖湘地区完整的旅游资源产业链,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使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4.3 扩大传播受众,弘扬红色文化
文化保持长久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是其传播广度和受众群体的体量,要让红色文化从纪念馆中的石碑撰记、文物展品里活过来,走到普罗大众中去,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继承的对象,创新健全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形态。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见证者,文化的发扬传承离不开人民。要做到有人民的地方就有播撒的文化种子,结合当今信息技术时代背景要求创新传播方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群体共同的文化需求。红色文化要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推陈出新,与大众媒体的发展相挂钩,例如:文化周边、AI再现等新兴数字化科技方式。红色文化深厚的城市可以通过新时代数字党建增强宣传实效性,融合科技、美学、文化、品牌,挖掘潜力文化,促进文化和经济同步发展。青年学生是红色先进文化主要的目标群体,加之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三大基本主体,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就要针对红色文化不同的受众主体进行差异化的定制教育内容,提高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13]。推进革命文化进入学校的课堂书本中,打破红色教育年龄壁垒,鼓励中小学、党校到革命旧址和革命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教学,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将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重大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湖湘地区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发挥着不限于教育、传承与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开发和利用,并将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这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推动文化资本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5 结束语
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符号形式,是调查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在湖湘红色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将语言放在社会、政治、经济、民族等多维空间进行考虑,对湖湘红色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进行实证调研,从而分析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本价值,进一步探究其文化价值的实现路径,多方面促进湖湘红色语言文化资本的有形化,有利于推动湖湘红色旅游产业的建设,可谓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LANDRY B, BOURHIS R.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 (1):23-49.
YvrZKGYeqo5h2RnQs+OlTfQrbM3MuP73rte9rv59+us=[2] GORTER D.Introduction:The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as a new approach to multilingual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06(1):1-6.
[3] 李丽生.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评述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4):1-7.
[4] 章柏成.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当代外语研究,2015(12):14-18,77.
[5] 李丹.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与文艺社会学意义[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0.
[6] 李琛.西安历史文化街区多模态语言景观研究:基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J].文化学刊,2022(10):218-221.
[7] 单菲菲,刘承宇.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基于社会符号学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6(6):153-161.
[8] 许凌云.基于红色文化视角的红色旅游价值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8):106-107.
[9] 廖运生, 陈勃. 论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N].南昌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4):11-14.
[10]王锡财.以湖湘文化为内核,打造红色旅游新高地[N].湖南日报,2019-08-29.
[11]张莞,姜先行. 四川省旅游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与发展对策:以南充市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1):63-67.
[12]孙丽君. 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中的文旅产业融合动因及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3):44-51.
[13]谢玲.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