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理论的泰国媒体中的成都城市形象研究
2024-10-18孙野
摘要:该文基于评价理论对《曼谷邮报》近10年来有关成都市的话语呈现进行分析,研究成都城市形象在泰国社会的传播现状。通过对新闻主题、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态度资源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曼谷邮报》对成都的报道大体上呈现积极态度,特别是在旅游文化、经贸合作和体育赛事方面。同时,泰国媒体在新闻报道时主要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也注重引入其他评价主体和声音来进行评价。最后探讨了成都在泰对外传播的优化策略,通过突出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经济合作宣传、扩展与泰国媒体的沟通渠道,提升成都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新时代成都在泰及周边东盟国家的对外宣传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城市形象;泰国;评价理论;对外传播;话语分析;《曼谷邮报》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c)-0060-05
Research on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engdu's City Image in Thailand
—Taking Bangkok Post as an Example
Abstract: Based on Appraisal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course presentation of Chengdu in Bangkok Post over the past decades, examin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engdu's city image in Thai society. Throug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news themes, appraisal subjects, appraisal objects, and attitude re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Bangkok Post's coverage of Chengdu generally portrays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Chengdu,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s of tourism cultur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sports events. Thai media primarily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nd attitudes in news reporting but also introduce other evaluative subjects and voices for evaluation. Fina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Chengdu's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n Thailand, including emphasizing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motion, expand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ith Thai media. I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enhancing Chengdu'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in Thailand and neighboring ASEAN countries as well.
Key words: Chengdu's city image; Thailand; Appraisal Theory; Extern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analysis; Bangkok Post
近年来,随着泛亚铁路泰国境内线路的开建、成都市与泰国多个城市之间的直飞航班数量增加,以及成都、曼谷两市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的落实,蓉泰两地之间的关系网进一步扩大。成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熊猫文化等在泰国市场受到欢迎,而泰国的水果、海产品和工艺品也频繁进入成都市场。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不断深化。泰国作为东盟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再次强化了与成都的联系。
成都要走进东南亚国家市场、融入国际城市竞争,必须确保其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区域影响力得到认可。如何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和传播体系,是当前首要着眼的全新任务。本研究基于评价理论模型,通过收集泰国最大英文媒体《曼谷邮报》(Bangkok Post)中关于成都形象的相关新闻报道,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立场。研究旨在为新时代成都在泰国的外宣格局重塑提供参考,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篇章”,全面提升成都在泰国及周边东盟国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1 评价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语言中表达评价、态度和情感的机制。该理论由Martin和White提出,主要包括三大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其中,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部分,主要探讨语言如何表达情感反应、伦理判断和美学评价[1]。具体来说,态度系统可细分为三类: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情感系统涉及个人的情绪反应,如快乐、悲伤、愤怒等。Eggins和Slade指出,情感既可以是直接表达的(如“我很开心”),也可以是通过情境间接表达(如“她笑了”)[2]。判断系统则评价人类行为的道德和伦理。Martin和Rose将判断进一步分为两类:社会道德判断(如“诚实”)和社会能力判断(如“聪明”)。鉴赏系统则关注对事物的美学评价,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事物的赞美、欣赏或认可,对某个现象的重视或关注等[3]。近年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在话语分析、媒体研究、教育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Lemke利用评价理论分析了科学教科书中的态度表达,揭示了隐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4]。Coffin则在历史教育研究中,利用态度系统分析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和道德评价,探讨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传递[5]。
2 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泰国主流权威英文报纸《曼谷邮报》为文本。该报是全泰国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辐射东南亚国家,读者主要为商人、军政官员和教育界人士,是外国媒体、研究机构了解泰国社会的重要窗口。首先,在《曼谷邮报》官网输入检索词“Chengdu / Tianfu / Shu”,检索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10年间含有“成都”关键词的新闻报道共175篇,并全文下载。其次,通过人工识别、过滤和去重,保留有关成都的核心新闻报道共63篇。再次,使用AntConc3.2.2语料分析软件对评价资源词频、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进行逐句标注和分布统计。最后,为了进一步聚焦研究主题并便于挖掘文本特征,随机抽取了 20 篇语料进行定性分析。
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如下:第一,成都城市形象在《曼谷邮报》新闻语篇中的评价资源是如何分布的?第二,评价资源的使用与分布对于优化成都城市形象在泰国的对外传播有何启示?
3 语料分析及讨论
3.1 新闻主题分析
通过分析63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导语,将其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科技等6大类,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关于“成都”的新闻在报道中的分布并不平衡,反映了泰国社会对成都市各领域不同的关注度及合作意愿。首先,文化报道(31.75%)比例最高。成都市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曼谷邮报》对“熊猫”“火锅”“麻将”“金沙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有报道,这反映了成都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泰国社会引人注目,也表明成都的文化软实力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断增强,成都作为文化交流的门户窗口作用日益凸显。其次,经济报道(23.81%)占比较大。成都是中国西南经济重镇,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枢纽城市。泰媒对成都经济的大幅报道,表明成都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强劲势头,其经济生态和活力吸引了泰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再次,体育报道(20.63%)占据显著比例。成都近年来提出建设“赛事名城”的目标,承办了多项国际体育赛事,如“世警会”“世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国际曝光度,也全方位展现了成都作为组织方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活跃表现。最后,科技(14.29%)、政治(3.17%)和社会(6.35%)类报道较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虽然成都是区域科创中心,但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知名度相对较低。泰媒在众多城市中进行选择时,更倾向于报道那些已经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科技城市。另一方面,在报道中国政治新闻时,泰媒更侧重于中央政府的重大政策和活动,成都市作为地方城市,其吸引力不如国家级新闻。而社会新闻通常涉及地方性事件,与泰国经济社会的联系不紧密,不是其受众关心的国际新闻主题,所以报道优先级最低。
3.2 新闻内容分析
3.2.1 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
Martin 和 White详细阐述了评价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评价对象指人、事物、现象或概念,是评价过程中的核心,因为它是被评价的目标和焦点。而评价主体则是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个人或群体,是评价活动的源头或发起者。两者通过语言的输出相互作用,构建和影响人际关系。评价主体的身份和立场会影响评价的主观性或客观性,同时不同评价主体的权威性可能影响评价的说服力和影响力[6]。此外,评价所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会因为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两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理解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语言中的评价行为,了解说话者的立场和意图。表2统计了《曼谷邮报》20篇新闻报道中涉及“成都城市形象”的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
由表2可知,从评价主体来看,《曼谷邮报》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资源最多,为119次,说明《曼谷邮报》在对成都市进行报道时,主要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同时也注重引入其他评价主体和声音来进行评价,包括泰国官员或学者、泰国投资者、泰国民众、中国媒体和西方国家媒体等。其中,引用中国媒体的报道频次较高,且多为直接引用。中国媒体在报道国内事务时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直接引用其报道,可以提高读者对新闻的信任度。通过引用以上不同的评价主体,《曼谷邮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避免单一视角带来的误差,有助于增强报道的客观性、权威性和可信度。从评价对象来看,对旅游文化的评价最多,为92次,其次是对经济发展、体育赛事、科创活动、政策方针和社会事件的评价,分别为84次、58次、39次、15次、5次。《曼谷邮报》对成都市旅游文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旅游景点、饮食文化和熊猫文化方面;对经济发展的评价则主要关注成都市的经济增长和营商政策;对体育赛事的评价则与成都承办的各类国际体育赛事有关;对科创活动的评价则涉及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对政治方针和社会事件的评价则较少。
3.2.2 态度资源
态度资源是评价理论的核心,在新闻语篇的话语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揭示新闻媒体的隐含态度、理解新闻的情感色彩、评估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分析话语的说服策略及揭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7]。表3统计了《曼谷邮报》20篇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出现频次。
由表3可见,积极词汇的数量几乎是消极词汇的3倍,《曼谷邮报》对成都市的报道很明显整体上是正面的。首先,判断资源词汇总量最高,积极词汇出现197次,消极词汇出现71次。这表明《曼谷邮报》在报道成都时,主要通过对人物和行为的评价来传递信息。如使用“responsible”“diligent”“prosperous”等词汇来描述成都市政府的政策和市民的行为,而使用“dangerous”“corruption”“regressive”来描述某些负面事件或个人经历。这些消极词汇多来自西方国家媒体报道。其次,鉴赏资源中积极词汇出现89次,消极词汇出现20次。鉴赏资源用于评价事物的美学和价值[8]。在报道中,成都市的旅游文化,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更多地被正面评价。如“picturesque”“impressive”“unique”等词汇用来描述成都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建设,而“run-down”“neglected”则用来描述不尽如人意之处。最后,情感资源的低频出现反映了《曼谷邮报》在情感表达上较为克制,避免过多情感化的描述,以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中立性。情感资源常出现在描述城市创新活力、美好旅游体验和悠闲生活方式的报道中,如“ joyful”“peaceful”等词汇用来描绘泰国游客在成都的积极观光体验。
4 讨论
在检索新闻样本的过程中,发现《曼谷邮报》对成都的报道能见度较低。尽管通过“Chengdu / Tianfu”关键词检索到了大量报道,但有效样本的损耗率较高,聚焦成都的核心报道数量10年间只有63篇,仅占检索总量的36%。在多数新闻报道中,成都通常作为背景或案例出现,主要用于新闻人物的信息补充。
总体来看,《曼谷邮报》对成都的报道持积极态度。近年来,成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促进区域发展互联互通,加强人文教育交流。随着蓉泰不断扩展多样化合作领域,成都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话语权,也得到了泰国政府的高度评价。
同时,部分质疑、否定和批评的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别事件对成都形象的负面影响。例如,涉及环境矛盾和社会矛盾的事件引发了媒体的负面报道。此外,泰媒在报道成都时,常引用西方国家媒体的负面词汇。这种现象表明,成都仍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存在短板,特别是在处理负面新闻的反应速度和策略方面需要科学优化。
5 成都优化泰媒城市形象的策略
首先,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天府文化为抓手连接泰国。成都市可以通过在泰举办文化周活动,展示特色传统工艺、熊猫、饮食文化等,吸引当地民众的关注和参与。宣传部门要坚持“移动优先”,善于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制作短视频、纪录片、动画等,打造“天府文化国际传播矩阵”[9]。同时,邀请泰国知名媒体记者、博主、网红等亲自到成都体验,并通过他们的视角和平台传播成都“乐观、友善、开放、包容”的人文光辉。
其次,强化经济合作宣传,突出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节点的地位。用好自贸试验区、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定期发布中泰经济合作的成果,积极讨论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展示成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鼓励地方企业“走出去”与泰国企业建立联系,在泰国开设展览和办事处,展示成都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欢迎泰国企业家到成都考察,了解成都的营商环境和投资机会,共同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
最后,拓展与泰媒的沟通渠道,扩大“天府声音”在泰媒体中的落地率。要深化蓉泰两地友城媒体互访,定期组织媒体交流活动和新闻发布会,主动向泰媒推送“成都故事”,确保报道的及时性和权威性[10]。此外,针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报道和舆论危机,应建立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及时化解负面影响。例如,定期监测泰国主流媒体有关成都的报道动向,进行舆情分析、执行危机公关计划等,确保负面事件对成都形象的影响降到最低。
6 结束语
随着蓉泰两地日益增加的经济文化联系,在泰国社会“讲好、讲透成都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泰国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曼谷邮报》为研究样本,检索近10年间有关成都市的新闻报道,经过筛选、清洗、去重后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文本分析。结果发现,《曼谷邮报》对成都的报道总体持积极态度,但报道的能见度较低,成都市在应对负面新闻的反应速度及渠道存在一定短板。为了提升“成都故事”在泰国社会传播的落地率,提升成都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可以从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经济合作宣传、扩展与泰国媒体的沟通渠道等方面加以优化,探索具体的实践措施。
参考文献
[1] MARTIN J R,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5.
[2] EGGINS S, SLADE D. Analysing Casual Conversation [M]. London:Cassell,1997.
[3] MARTIN J R,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New York:Continuum,2003.
[4] LEMKE J L. Resources for Attitudinal Meaning:Evaluative Orientations in Text Semantics [J].Functions of Language, 1998, 5(1): 33-56.
[5] COFFIN C. The voices of history: Theorizing the interpersonal semantics of historical discourses [J].Text & Talk -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Language,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02,22(4): 503-528.
[6] 刘立华,孟凡荣.评价理论视角下非洲媒体中国精准扶贫的话语呈现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3):78-88.
[7] 刘世生,刘立华.评价研究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2):134-141,160.
[8] 房红梅.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J].现代外语,2014,37(3):303-311,437.
[9] 李萍.论成都形象国际传播数字媒介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2-25.
[10]杨凯.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J].东南传播,201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