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识字任务群建构与实施研究
2024-10-17纳薇玥
[摘 要]学习汉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学习汉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学习汉字既是基础,又是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在识字任务群建构与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具体的学科内容。识字教育的过程包含了一套相互关联的学习目标。本文浅谈语文识字教学课程应如何构建,依据任务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成功运用语言文字规则,这样才能感受到语文的奥妙,为学习语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视角;文化蕴涵;自主学习
通过解读汉字的文化蕴涵进行识字教学的做法自古就有,将其适当地注入到汉语的教育之中,这已成为学术界的一种共识。然而,由于语文的“工具论”观念的制约,我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将汉字限定为一系列与其文化意蕴无关的语音或象征。通过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汉语教学大辩论”,大家渐渐意识到:“语文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它作为一种自身的文化组成,具有一定的人性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交融,是语文本体建构的基本特点。[1]”
一、基于文化传承的识字任务群建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又要积极主动地掌握最新的教育科技与新的教育观念,也要对自己的教育设计进行改进,提升教育课堂的教学品质和教学效率。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时,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一个较好的语言氛围中,多学一些语文,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对更多的知识进行探索。教师要在实践中运用学习任务群,对自己的课堂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运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相关指标,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团队,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文章阅读。再分组进行探讨,对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可以使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得到充分重视,以增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在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对学生的研讨进展予以密切关注,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保证学生的学习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文化价值导向原则
文化价值导向原则是指在构建识字任务群时,应该以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价值为导向。这一原则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地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教学资料时,应以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为重点。内容里既有传统文化,也有历史故事,有民间传说,也有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对有关文化的研究,学生对自身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以及生存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外,识字作业组也包含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通过对文化象征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个民族及其地域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识字任务群,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识字水平,还能够建立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对于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指在构建识字任务群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识字任务,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以促进学生逐步提高。通过渐进性原则的使用,学生能够在适当的难度下,逐渐获得识字能力与知识。小学时期学习内容主要是掌握简单词汇,掌握基本语法规律及句子的基本结构。当学生水平较高时,可逐步介绍较难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阅读资料,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渐进性原则的优势在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循序渐进地增加困难程度,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而渐进式的教学设计,则有助于学生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并逐渐拓展与加深自身的识字能力。应该指出,渐进性原则并非仅仅是依照教科书中章节的次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而是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与进度,适时地调节作业的难易程度,并给予恰当的考验与支援。个体化的教学与学习规划是贯彻循序渐进原理的关键。
(四)融合性原则
融合性原则是在识字任务群的建构过程中,实现学科间的整合。把文化传承与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一种融合的设计能够产生多种益处。首先,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又可以认识到与自己所处的不同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以及对不同的文化的演化与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渗透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学科思维。学生必须具备跨专业知识的连接与联系,对跨领域的文化继承有深刻的认识,并具备全面的分析与运用能力[2]。
二、基于文化传承的识字任务群建构路径
(一)整合识字内容,走向意义积累
学生正处于积累语言材料、运用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的最佳时机,但积累不是机械地背诵,更不是将语言材料与学习资源割裂而进行零散化地学习。根据语文教科书中原有的单位布局格式,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整合列举,精选重组,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特征。
1.分类编排,发现汉字构形的规则
在语文教科书的一年级中,识字教学的安排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在汉语拼音、阅读和语文园地三个模块中分别设置了认字的部分,并明确了汉字的造字法。在普通汉字中,形声字约占85%。通过对形声字中“形旁表意义”这一特征的有效融合,只要把握住相同偏旁和同音生字的规则,就可解决大部分的识字问题。语文教科书将“类物以类聚类”的方法安排得淋漓尽致,比如,对同一种汉字进行汇总,对其字形进行区分,对某一种文字进行类推理解。
2.精致复述,积累词汇效果
精致复述是指通过联想、由旧知新和聚合类化等方式,使被记住的各个信息项间产生有含义的内部关系。认知心理学这一发现启示我们,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整理”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把新老知识连接在一起,利用现有的信息来激发新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语言文字积累与整理”的效率[3]。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强化语文练习
识字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面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具有情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语言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联系,从多个方面来创设语言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1.与现实相结合,提出课题
第一学段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在单元主题统领下展开的,所以,可以按照这个单元的题目,来设计一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任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对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有所了解和认识,二年级教材提高了对学习形声字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汉字的自我整合,并使他们对课堂上所学习的词汇进行简单归类,可以把所学的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情景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以《汉字博物馆》为主要内容,通过自主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形声字,对其进行归类,通过多种方式对其来源及构成规则进行多角度的探索,通过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所学到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积累—分类整理—内容探索的高级过程[4]。
2.把脉问题,创造识字环境
识字是基本内容,在大量的识字和书写内容面前,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在初级阶段,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积累相对较少。为此,教师可以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将“字词驿站”设置成“音”“形”“义”三部分,让学生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真正的反馈。通过查阅词典,回顾旧知识,合作讨论等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教师再利用教室空间为学生创造识字环境,通过反复密集的视觉刺激形成“词语知识连续体”,培养学生形成主动、积极识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词语积累习惯,提升独立识字能力。
3.注意语用功能,运用反促体认
当学生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后,通过前三个学期的积累学习,学生对汉字的构造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汉字的构造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原来的积累和整理的基础上,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巩固,以达到“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汉字的能力”的目的。
(三)拓宽渠道,多元领略汉字的文化蕴涵
在识字教学中,既要依据汉字自身的特征,用多种方法来体会汉字深厚的文化意蕴,又要确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语文,在学习中提高对人生的感悟。
1.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当学生踏入学校大门,汉字便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眼前:学校名称、校训、宣传口号、黑板报、布告栏课表等。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带着学生愉快地参观学校,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感受汉字的无限魅力,把中华的文化之源埋在他们的心里。
在校园探访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如汉字拼音游戏、汉字书法、传统文化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体验文字的魅力与特色,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另外,在学校内设立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展览区域,如中国书法、油画、剪纸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这些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校园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美感水平。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注重汉字的教育。借由解释汉字的来源、演变及意义,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字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典名著,感悟其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提高对汉字的认识与鉴赏水平。
总而言之,通过校园内的人文氛围与教学,把汉字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体会汉字的韵味,把中华文化的精华融入他们的灵魂之中。这种素质的培育,是对学生个性、人文素质的培育,是一种富有个性的人的重要保证。
2.课外读物,是一片广阔的文化园地
就整个语文学习来说,要看到识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要认识到,识字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辅助读书、写作,获取信息的途径。汉字是由不同途径所习得的,要在读书过程中加以应用与巩固,并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新的词语。通过多种交互评估,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可以巩固原来的汉字,还可以学习新的汉字,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采用阅读理解、写作、小组讨论和文化展示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文章、答题、撰写感悟、分组研讨、交流、组织文化展览等形式来展现课外读物特点。
通过实践基于文化传承的识字任务群,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提升语文水平与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达到整体培养目标。不断地对作业进行评价与修正,保证作业的有效与灵活,让学生在愉快、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得到正面的学习经验[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识字教学中,除了认识字词、了解表层词义外,还需要调动已有的文化积累,充分挖掘汉字所蕴涵的深层文化意念,引导学生在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接受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陶冶和规范。
参考文献
[1]谢孟.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2]赵丽平.基于文化传承的识字任务群建构与实施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5):75-77.
[3]董洁琳.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4]彭倩.小学第三学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5]拾莹.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61-63.
[6]郭勇,刘智慧.大主题·小任务: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任务建构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2):36-38.
作者简介:纳薇玥(1987— ),女,回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