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展望

2024-10-17刘艳平

华章 2024年15期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和扩展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厘清“1+X”证书制度实施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尽管“1+X”证书制度大幅提高了教育系统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对接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证书类型单一、师资培训不足、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以及学生认知不足等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师资专业培训、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开设“1+X”公开课及加强评估反馈机制几个方面优化制度实施。在终身教育背景下,“1+X”证书制度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打破专业壁垒、优化学分互认、同步推进学分银行三个角度开展。优化“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为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019年4月,教育部等4部委联合公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试点工作已开展5年有余,分析“1+X”证书制度实施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可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关键洞察,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制度的运作效果,评估是否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的目的;有助于开发设计更有效的政策工具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对接“1+X”证书制度与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和实习机会,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最终提升整个社会教育和经济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

自“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教育部先后公布了四批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商科类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人数众多的专业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职业适应性。当前“1+X”证书所面向的专业大类中,财经商贸大类证书主要面向现代服务行业,四批累计设有120余个证书。在“1+X”证书制度框架下,商科类专业的证书实施现状在不同地区和高等院校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商科专业高职院校引入的“1+X”证书涵盖了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1+X”证书为商科院校更好对接产业需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极大助力。

一、“1+X”证书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

“1+X”证书制度虽然在理念上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路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2]。

(一)证书种类单一,拓展就业本领受限

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一个显著问题是证书种类的单一性。尤其是严把进入关,在提高证书颁发机构层次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学生可考证书较为单一,这不仅限制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证书,而且影响了证书的市场认可度和实际价值。目前,许多高等院校提供的证书种类相对固定,不能全面覆盖所有行业领域,尤其是那些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变化更新速度快,一些新技能并未涵盖在专业现有“1+X”证书制度中。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选择受限,难以通过获取证书来提升自己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拓展学生就业本领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

(二)师资培训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虽具备相关学科背景,但缺少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教授应用技能的能

力[3]。随着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可能与现代行业需求不符,需要通过定期培训来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当前,很多教育机构在师资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培训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事实上,“1+X”证书师资培训多集中于2019年、2020年等“1+X”证书制度实施前期。新进教师无法有效提升自己在“1+X”证书课程方面的教学和专业能力,“1+X”证书师资培训尚未形成常态。

(三)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无法反映行业动态

随着行业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教育课程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以保持教育内容的相关性和有效性,“1+X”证书同样如此。部分证书开发时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不够充分,尤其是紧缺专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以至于证书标准内容相对滞后,出现证书标准与就业需求脱节的现象,社会认可度不高[4];另外,部分证书配套的培训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流于表面,课程内容设置和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的发展。这种滞后不仅影响了学生技能的市场适应性,也降低了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学生认知不足,通过率仍有上升空间

学生对“1+X”证书的认知不足也是制度实施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学生并不完全理解这些证书的职业价值和长远意义,导致参与度不高和通过率不理想[5]。一部分学生对于职业证书的实用性和职业发展的帮助缺少足够的了解。他们可能认为获得学位已足够,而忽视了专业技能证书在就业市场中的重要性,仅将其作为一门普通课程对待。学生主动考取X个证书的意愿非常低。同样,由于认知不足,加之课程质量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学生在“1+X”证书的学习和考核中往往表现不佳,通过率不高。这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也降低了整个制度的效果和声誉。

二、“1+X”证书制度实施优化对策与建议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创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要解决上述核心问题,关键是要多组织协同发力,为“1+X”证书制度优化对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建立准入退出机制,规范颁证机构

一是建立准入机制。高校需要制定一套评估职业技能证书颁发机构的基准,包括教育和训练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生支持服务等。设立专项评估委员会,负责审查申请机构提交的教育方案、师资简介、教学成果和历史表现等资料。必要时,可派遣评估团队实地考察。二是明确退出机制。高校应定期对合作的职业技能证书颁发机构进行全面审核。设定明确绩效指标,如学生满意度、就业率、课程更新频率等。不达标的机构将接到改进通知,严重或连续未改进的情况下,将触发退出程序。对于连续表现不佳的机构,设计一个透明且公正的退出流程。包括正式通知、改进机会的最后期限和最终的资格撤销。对新准入的机构在初期设定一个试运行期,在试运行期内如无法满足要求,则执行退出流程,切实保障准入退出机制的流畅运行。

(二)加强师资专业培训,培育优秀师资队伍

一是提升师资专业能力。加大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经验和最新行业技术的培训。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长期合作,定期组织教师实地参观学习和短期实习,以便教师能直接从实践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二是提供持续职业发展支持。从学校层面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工作坊和研究项目。通过这些继续教育活动与项目,更新教师知识和技能,拓宽职业视野。三是认清“1+X”证书培训模块重要性。将“1+X”证书培训提升到全员培训的重要地位,将相应项目师资培训纳入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规划。

(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证书实践性

一是与行业保持紧密合作。教育机构应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获取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以此来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增强专业性与实践性在培训课程中的比重。此外,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讲座,使课程内容更贴合实际需求。二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设置一个由教师、行业代表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更新委员会,负责监测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并快速响应课程调整需求,最大限度保证教育内容的及时性和相关性。

(四)开设“1+X”公开课,做好学生引导

一是开设公开课和研讨会。在教学对应阶段,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提供针对“1+X”证书的公开课,或者在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中加入相应模块,增加学生对职业证书重要性的认识。这些公开课可以介绍证书相关的职业路径、实际应用案例和行业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获取职业证书的积极性。二是强化职业指导服务。学校应加强职业发展中心的功能,尝试提供定制化的职业规划和指导服务。通过一对一咨询、职业规划工作坊等方式,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1+X”证书,从制度上为学生选择“X”提供可行性。

(五)加强评估与反馈机制,持续更新改进

优良制度的改进往往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及时更新与反馈。一是定期评估和反馈。建立一个全面的评估系统,定期评估职业证书质量、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评估主体可以面向学生、教师和行业代表。收集反馈与评估数据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参考高职院校每年度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来完善“1+X”证书制度。二是做好持续改进,优化制度实施效果。基于评估结果,制订明确的改进计划。改进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时间表和责任分配,建立委员会确保所有改进措施得以实施,以进一步提高证书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三、“1+X”证书制度未来展望

“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一招,当与学分互认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时,“1+X”会发挥出更加巨大的制度优势。

(一)打破专业壁垒,强化制度适应性与灵活性

在未来的职业教育模式中,“1+X”证书制度将扮演关键角色。“1+X”证书制度具有能够有效打破专业壁垒的天然优势。在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将进一步提高。一是高校及证书颁发机构能够提供跨学科的课程,这些课程结合了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更贴合实际工作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个工程造价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取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与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为在技术驱动的行业中解决复杂问题做好准备。二是课程内容可以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迅速更新。这种教育模式的灵活性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前沿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有利于理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

(二)优化学分互认,加强教育连贯性与流动性

学分认定制度是“1+X”证书制度的基础。“1+X”证书制度并不是“1”与“X”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两者间构建学分认定制度。这种机制的设定超越了传统学校教育的限制,综合考虑了学校、行业,以及企业等多个角度。一方面,包括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学分,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等主体组织的社会技能培训中授予的学分也被涵盖在内。通过建立全国乃至全球的学分互认系统,学生可以在不同教育机构之间自由流动,无需担心之前的学分无法被新机构认可,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通过“1+X”证书制度构建的学分认定制度,打通职业教育的中、高、本、硕各层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学分壁垒,进一步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真正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

(三)学分银行同步推进,衔接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及时修订《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管理办法》,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江苏开放大学牵头建设“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搭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2023年底,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有用户445万,存入成果项目12.6万项,存入成果记录3452万。这些成绩为“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的链接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可以在工作几年后,利用早期通过“1+X”证书课程积累的学分,继续进行高级专业教育。鼓励个人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持续学习和进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本科职教打破了高职专科天花板,学分银行则为高校“1+X”证书制度与社会有效衔接提供了可行通道。

结束语

“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终身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目标一致性、途径互补性、资源共享性和政策协同性,将“1+X”证书制度与学分互认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1+X”将会发挥出更加巨大的制度优势,对于理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实现高质量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铁牛,郭广军,潘建明.1+X证书制度培训评价组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1):60-65.

[2]张华,柯丽菲,陈红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1):17-21.

[3]邹瑞睿,沈言锦,刘骞,等.1+X证书制度下专业师资队伍提升策略研究: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43-49.

[4]宋迎春,段向云,吕秋慧.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12):32-39.

[5]钱娴.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书证融通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23,43(6):73-77.

作者简介:刘艳平(1996— ),女,汉族,山西阳泉人,江苏开放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 1+X 证书制度试点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3-QN-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