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路径研究

2024-10-17刘畅

华章 2024年15期

[摘 要]法治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国家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展示中国法治形象,传播中国法治声音,对于推动全球法治治理、维护国际法治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外译作为传播中国法律知识、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重要窗口,在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外译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亟需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本文从法律法规外译入手,立足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需求,深入剖析法律法规外译在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机制,明确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的法律法规外译路径,为全面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法治文化软实力;法律法规外译;法治形象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法治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传播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作为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国家,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既是展示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1]。其中,法律法规的翻译工作作为法治文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承载着向世界展示我国法治建设成果、促进国际法治交流的重任。因此,从法律法规外译的视角探讨提升中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是迫切的现实需求。

一、新时代下中国法治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这对新时代中国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人类法治文明史,法治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法制发展的深层次基因和动力源泉。一个国家法治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深刻影响和决定着法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唯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才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深层次的文化根基。

(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迫切需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法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社会对完善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的法治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在全球抬头,国际规则博弈更加激烈,我国在国际法治舞台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2]。在此背景下,提升中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全球法治治理的期待,主动参与国际法治体系变革完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治话语体系,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法律法规外译在提升中国法治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机制

(一)传播法律知识,展示法治形象

法律法规外译是将我国法律法规翻译成外文,使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外译工作,可以系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新进展和成就,全面反映中国法治文明发展的时代风貌。一部法律法规蕴含着立法宗旨、管理理念、价值追求等深层次内容,体现着一国法治发展的思想精华和文化底蕴。

法律法规外译通过对法律条文、立法精神、制度背景等进行准确传达和深入阐释,可以更加立体地展现中国法治的文明图景、发展逻辑和内在动因,有助于国际社会深入理解中国法治道路的选择和中国法治话语的内涵,客观认识中国法治建设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树立起中国法治的良好形象。同时,法律法规外译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传播普及,可以加深国际社会对我国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的了解,提振外界对在华投资兴业的信心,对于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法治形象,不断提升中国法治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促进中外交流,增进法治互信

法律法规外译是促进中外法律交流、增进国际法治互信的重要桥梁。通过法律法规外译,可以搭建中外法律交流互鉴的平台,拓宽国际法律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外文版本,主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阐明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制度设计、管理理念等,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误解和偏见,客观呈现中国法治发展的优势特点和独特魅力,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外译更加系统、准确地研读我国法律法规,加深对中国法治道路、法治理念、法治实践的认知,开展基于中国法律语境的比较法研究,挖掘不同法律制度的共通性和互鉴性,增进对中国法治的了解和信任。通过法律法规外译这一媒介,可以实现中外法治理念、法治经验的互学互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法律交流合作,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凝聚法治共识、深化法律协作,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治秩序贡献中国方案,持续提升中国法治文化软实力[3]。

三、提升中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的法律法规外译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外译工作机制

加强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外译工作机制,是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将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纳入国家总体法治建设规划和对外交流总体布局,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强化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司法、执法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形成分工明确、协同有力的工作合力。可以建立法律法规外译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法律法规外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翻译工作。同时,要健全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机制,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加强对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和动态评估,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专家审核、公众参与等多元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此外,还要完善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法律法规外译成果的表彰奖励力度,营造尊重翻译人才、鼓励翻译创新的良好氛围,以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翻译策略,提高法律法规外译的质量和水平

优化翻译策略,提高法律法规外译的质量和水平,是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措。首先,要立足法律翻译的特殊性,遵循“忠实、准确、通顺、一致”的基本原则,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兼顾译文的可读性和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力求实现法律效果与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深入研究不同法系、不同语种在法律概念、法律术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加强中外法律术语的对比研究和标准化建设,创制规范统一、科学准确的中外法律术语对应词库,提高法律法规外译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智能化、协同化,建立法律法规国际语料库和翻译知识库,促进优质翻译成果的共建共享,提高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要加强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校对、审核、评估等环节的质量把关,建立健全翻译成果的多层级审核机制和质量评价标准,对重大敏感法律文本的翻译实行严格的专家审核和把关,确保法律法规外译的政治性、准确性、权威性[4]。例如,在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鉴于该法典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影响,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组织法学、语言学等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民法典的立法原意、条文表述、法律术语等,对民法典外文译本进行反复校对、审核、修订,力求译文准确、精炼、得体,忠实原文意旨,体现民法典的精神实质。

(三)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法律法规外译的国际影响力

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法律法规外译的国际影响力,是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首先,要创新法律法规外译成果的传播方式,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可以依托权威的法律出版机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法律法规外文版的编译出版,打造一批内容权威、形式多样的法律外文出版物。同时,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水平的法律法规外文数据库,实现法律法规外译成果的集中展示、便捷查询、在线阅读等,提高法律法规外译成果传播的时效性和可及性。其次,要搭建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国外高校和法学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等高层次国际会议,开展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促进中外法学专家面对面交流互鉴,在国际学术舞台、国际法律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扩大中国法治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此外,要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中资企业海外分支机构等的作用,利用多种时机和渠道向驻在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商业等各界广泛介绍中国法律制度,积极宣介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外译成果,展示中国法治形象,传播中国法治声音。例如,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展”,集中展示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发展成就。展览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全面介绍中国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情况,中国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做法成效等,受到中外参观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整场展览吸引了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参观者驻足观看,众多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跨国公司高管等参观后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给予高度评价,对到中国投资兴业表现出浓厚兴趣[5]。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高素质法律法规外译队伍

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高素质法律法规外译队伍,是提升我国法治文化软实力的人才支撑。法律法规外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译者既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外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要着力培养一批通晓法律、精通外语、熟悉国情、善于交流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一方面,要依托高校院所等,大力加强法律外语人才的专业化教育培养。鼓励有条件的法学院校开设法律外语专业,加强外语类院校法律英语、法律翻译的课程设置,推动法学与外语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法律法规外译输送专业后备人才。同时,加强法学研究生教育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衔接,鼓励法学高层次人才赴国外深造,提升外语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高端翻译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在职法律翻译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法律翻译人才定期培训、实务练兵、国际交流等制度,有计划地选送优秀法律翻译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参与国际法律活动,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要建立法律翻译人才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法律翻译人才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吸引力。例如,全国外国语学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法律英语教学分委会充分发挥法律英语教学的引领作用,整合各高校资源,开展法律英语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工作,大力促进法律英语人才培养。在此期间,教学分委会举办了全国高校法律英语教学与翻译大赛,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师生参赛,既展示了各高校法律外语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又搭建了法律外语教育交流的广阔平台。大赛涵盖了法律英语演讲、法律英语辩论、法律英语翻译、法律英语教案设计、法律英语微课程等多个实践技能环节,全面检验选手的法律专业能力、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参赛选手的出色表现,展现了高校法律外语人才培养的良好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法律法规外译作为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在传播中国法治理念、展示中国法治形象、增进中外法治互信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必须着眼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系统布局和战略谋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翻译策略、拓宽传播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举措,不断提升法律法规外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扩大中国法律制度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为推动全球法治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部.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24-02-20(5).

[2]李勋祥.提升文化软实力 夯实发展硬支撑[N].青岛日报,2024-02-02(4).

[3]杨盛.浇筑法治文化 润泽千家万户[N].南宁日报,2021-10-25(1).

[4]王光荣.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5]刘颜滔.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6):39,61.

作者简介:刘畅(1998— ),男,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人,蒙古国大扎撒国际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中蒙之间投资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