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4-10-17陈灏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借鉴的基础上,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就建设现状和不足进行总结归纳,结合中职学校现阶段育人目标和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制定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制度文化内容,构建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实施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行为文化方案。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各种职业技能,同时还是塑造学生品德、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1]。
一、研究背景
(一)坚持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需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职业教育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职生源的现实呼唤中职学校建设指向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出台系列政策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和质量,同时,职业学校建设和改革得到国家支持。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为中职学生升学打开新路径。但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面临学业挫折和身心健康问题。虽能学习实用技能,但与普高毕业生竞争时仍受偏见。中职毕业生已转向升学为主,中职阶段的人文教育和思想品行教育对其一生影响深远。
学校文化育人关键在校园文化建设,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转变价值观、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理想信念。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建设指向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3]。
二、校园文化内涵分析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的文化的总和。一般认为,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涵盖了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学术氛围,以及校园环境的各个方面。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校园文化内涵的物质基础,它通过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文化景观等来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历史的沉淀,作为校园文化内涵的核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通过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等文化符号,以及师生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等方面来展现。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内涵的保障,它通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和师生行为准则等来规范师生的行为,保障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制度文化是规范学生和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力措施,也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
(四)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也是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它通过师生的言谈举止、社交礼仪、风采活动等来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对学生价值观和品德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内涵的挖掘和培育,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完善制度文化、丰富行为文化和优化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4]。
三、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不足
为全面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笔者采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分析,发现之前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以下不足:
(一)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模糊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在于明确“建设谁的文化”。校园文化的构建与运营理应由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和共同影响。然而,在过往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学校依赖文化公司的“包装”来塑造校园文化,导致师生从原本的校园文化的创造者转变为校园文化的消费者,师生参与建设的意愿逐渐减弱,对校园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亦日趋模糊。
(二)校园文化建设职责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融入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整体框架之中。鉴于此,该项工作已正式纳入负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如学工处、团委等的常规职责范畴之内,以确保其得到系统、规范且有效的推进。在这样的架构下,管理人员、任课教师,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角色并不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过程。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存在局限,他们通常将教研和教学视为专业领域的核心任务。虽然他们也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倾向于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研和教学之中,确保本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缺少参与其中的意愿。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亟待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加以改变。
(三)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不统一
在过往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理论设计体系与实践操作体系之间涉及的多元要素在衔接上显得不够紧凑,结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关于这些繁多要素的语言阐述,缺少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内涵点,以及明确的可操作性,使得各项要素的表达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进行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操作。这一现状不仅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还对构建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带来了不利影响。如学校不是一体化建设,各个楼宇起名时未考虑后续投入使用的建筑,名称不统一,有的楼甚至拥有几个名称。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素不适用
笔者所在学校之前精心构建的自然、人文景观等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品位,也吸引了更多学生前来就读。然而,这些物质实体是否已真正转化为学校的“文化”标识或“文化”符号,并实质性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学校的文化符号与校园内存在的物质实体在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教育价值。只有当这些景观、设施真正获得学校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并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方能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标识或文化符号。否则,他们只是一般的使用工具或装饰元素。如学校的假山和人工湖,其精致程度完全可媲美城中公园,但假山和人工湖的存在客观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因此,学校要将学生活动区域与假山人工湖分开。
(五)校园文化建设考虑片面化
1.存在功利性
如为了在某评比工作中获得嘉奖,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发布的文件精神上传下达,评价标准涉及什么,校园文化建设就抓什么,过程盲目局限,缺少个性创新。又或为了应付日常检查,着重打造外在形式,觉得哪个地方缺点东西,赶快装修好,没有从全局层面谋划整个校园的设计。
2.规划简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非单线的、碎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是师生员工,包括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合作企业等群体共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承载历史,行于当下,面向未来,因此,既要考虑学校的历史积淀,又要立足当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还要思考未来一段时间学校发展的方向。
3.轻视内涵表达
学校过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倾向于外在形象的塑造,而缺少对学校历史文化的发掘和表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作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打造应既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要考虑学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出地方产业的结构特征,使得校园文化与当地社会文化形成有效的衔接和联动,端正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为家乡产业做贡献的职业信念。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能走进师生员工的心中,形成他们的自觉行动,真正发挥其应然的功能和价值[5]。
四、“立德树人”视角下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途径
基于之前调研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的不足,结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笔者所在学校推出了一系列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新举措。
(一)开发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物质文化载体
通过打造以“润行”“润志”“润心”为主题的“水润德育”系列景观、将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种植民族团结进步林,让新疆中职班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些景观美化了校园环境,还凸显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同时,使用放大校园标识系统,如在各种管理规定和展览的展牌上标识出校徽,在条幅LED屏幕上播放校训,在彩色LED屏幕上根据不同主题播放校园宣传片及相关视频、PPT素材,强化了校园文化的视觉效果。
(二)制定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制度文化内容
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笔者所在学校针对当代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应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感化对策,与之对应的学生手册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新学期学工处印制了新版的学生手册,加入了新的内容,封面也从单色改成了校园风貌照片。在学校“水润德育”平台小程序的开发和使用上,根据学校现有物质文化载体和学校特色对一些功能进行了增强或删减。如小程序可以让班主任自定义电子班牌显示的内容,加入学生活动中的视频、照片进行展示,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校长室牵头发起“巡赏与发现”制度,发现校园里的真善美,记录教育教学的美好瞬间,同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可能发生的不文明行为,每月摘取部分内容编辑成“巡赏与发现”月报进行宣传,提高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曝光率,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构建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属于深层文化范畴,可以理解为学校的内在精神,是学校经过长期办学实践逐步形成的被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所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追求等,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以校训“崇德尚能”为切入点,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了学校的“三有”精神,即“有底气、有骨气、有傲气”的精神,又将学校、教师、学生的个人成长路径与“立德树人”中的“树人”有机结合起来,即“向下生根、向上生长、向四周伸展”,形象诠释了学校校园文化如何在潜移默化中似水土阳光般“树人”,这既是帮助学生成长,也是在帮助教师成长。
(四)实施指向立德树人的中职校园行为文化方案
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各类学生比赛(唱歌、朗诵、技能、体育),不仅增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乐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竞争意识。同时结合传统的周一升旗仪式、周一至周五下午训导课、周三下午学生社团活动、周四下午主题班会课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束语
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措施的实施和推进,将“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深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加大对校园基础设施的投入,营造了舒适、整洁、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师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此外,通过加强“水润德育”品牌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标识,让师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校园文化的有序发展,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维护校园环境的健康发展;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各类比赛等活动,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而且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对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井文.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2]贾力维.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院校智慧型人才培养[J].中国就业,2024(9):80-81.
[3]彭学琴.制度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6):29-36.
[4]乔晓艳.职教高地建设背景下高职招生制度实施现状、困囿与改革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3(2):47-53.
[5]王红峰.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灏(1990— ),男,汉族,江苏泰州人,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中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