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以政治监督服务“国之大者”探索研究

2024-10-17何婷

华章 2024年15期

[摘 要]加强政治监督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有力举措。高校党委要把政治监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纪委要把政治监督作为监督工作的第一要务,聚焦“国之大者”,通过明晰职责划分和凝聚监督合力,把握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精度,落实体制改革、提升监督效能,强化结果运用、实现标本兼治等方式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国之大者;政治监督;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国之大者”频繁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报告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国之大者”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大核心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而政治监督的本质就是保障“国之大者”落地见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应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对高等教育的内涵要求,以更加明晰的思路和有效的举措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高校“国之大者”的时代意蕴

“国之大者”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国之大者”的具体内涵是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国”不同,“大者”也不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大者”也不同。那么新时期高校的“国之大者”是什么?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2]2021年,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2022年,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2023年,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透彻点明了高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高等教育、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期待,进一步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做好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校要紧扣“国之大者”内涵,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高校加强政治监督的重要意义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政治监督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支撑[4],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护”。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只有政治方向正确,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把准政治方向、纠正偏差正是政治监督的题中之义。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5]”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中管高校综合报告中指出,“有的高校在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严管党治校、加强班子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还有不足。[6]”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高校绝非完全的净土,党的领导弱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必须通过强化政治监督来纠治影响党的全面领导、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治党从严促进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三、高校以政治监督服务“国之大者”路径研究

(一)明晰职责划分,凝聚监督合力

深化政治监督,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整体合力。学校各级党组织是政治监督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党的工作部门、全体党员都负有相应的政治监督职责,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政治监督作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纳入党的政治建设中统筹谋划、亲自部署,不能把政治监督理解成为一般的业务监督、工作督查,也不能用政治监督代替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高校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部门,担负着“监督的再监督”职责,要把政治监督作为首要任务,准确把握政治监督方向,紧扣“国之大者”,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要构建形成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政治监督体系,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用政治眼光、政治视角审视和研判问题,针对高校的性质特点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监督意见和举措,有效凝聚政治监督合力,推动政治监督深化、量化、实化。

(二)把握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精度

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持续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学校党委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深化校院两级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地见效。推进“强基创优”建设计划,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立党委、二级学院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责任落实机制,全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铸魂夯基作用。坚持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树立党建引领保障发展的鲜明导向。聚焦“关键少数”,严把干部选用政治关和廉洁关,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形成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的良好局面。要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表现,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开展政治监督,推动严的主基调一贯到底,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到实处。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7]”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主线。高校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强化政治引领,抓紧抓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建立健全促进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办学治校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价值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夯实思政教师队伍,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内涵,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勉励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育德育人能力。

2.聚焦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推动深化治理改革创新。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党委要坚决贯彻上级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目标规划,进一步深化育人方式、管理体制、办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保障目标任务执行。聚焦学校党代会目标、“十四五”发展规划、党委行政重要任务部署,结合监测评估和诊断改进机制,对任务落实情况实施嵌入式监督检查,深入分析查找制约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校准偏差,细化落实举措和预期成效。坚持统筹推进、系统推进,将抓重点与抓日常相结合,把目标管理融入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将执行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促进各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办事效率。抓住制度建设这一关键重点,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提升任务执行规范化,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以监督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督促党委行政重要工作部署落地落细、执行到位,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

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并举为师生办实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为师生服务,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要善做“分内小事”,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解决实际问题相耦合,围绕师生关切的敏感热点问题,分类施策,守“为群众”初心,促“办实事”落地,自觉把师生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积极回应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坚持以学校事业发展、师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追求为目标,发挥教代会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切实维护好师生合法权益,让师生在公平正义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四风”新表现新变种,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师生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深化整治师生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对职称评聘、项目评审、评先评优、年终考核及分配等重要事项监督。督促党员干部管好“身边人”,注重家庭家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运用制度和规范有效引导正面行为,对违反师德行为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加大查处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坚持纠树并举、破立并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民风校风向上向善。

(三)落实体制改革,提升监督效能

1.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

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做实专责监督、贯通各类监督。深化运用“1+X”监督模式,推动“1”纪检监察部门和“X”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构建科学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如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干部换届风气监督,结合校内巡察开展监督检查前期调研,利用财务审计专业力量为审查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等。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推动纪律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力量整合。推进“室组地校”“校校”联动机制,强化常态化沟通交流,构建分片协作、组团监督的工作机制,实现重大决策部署联动监督、政治生态联动评估、主体责任联动检查、专项治理联动开展。加强校纪委、纪委委员、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上下联动、立体化、全覆盖的网格化监督机制,让监督触角直抵“末梢神经”。健全完善配套机制,保障各监督力量充分参与监督、有效开展监督,切实发挥监督网络集成优势。持续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职能部门信息资源助力精准监督。

2.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纪检工作规范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主线,是纪检监察权在法治轨道上正确运行的重要保障[8]。要将制度建设贯穿监督始终,在已有“四梁八柱”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做好“立改废释纂”工作,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和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针对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的工作机制、运作方式和审批程序,符合高校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制定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举措,以制度流程化明责、定责,更好指导纪检监察工作实践。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行使权力,确保监督执纪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全面推进学校纪检监察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强化法治意识、程序意识,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四)强化结果运用,实现标本兼治

做好政治监督“后半篇文章”,实现监督、整改、治理一体推进,让政治监督真正成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加强对政治监督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做到立行立改,推动发现问题、落实整改、促进改革贯通融合,帮助各条线提升管理能力水平,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强化内控机制监督,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抓好巡视巡察整改,督促学校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巡视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把巡视巡察整改作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难得契机、重要抓手,融入日常工作、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和班子队伍建设,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将整改情况纳入部门工作报告、干部述职评议重要范畴,作为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重要内容,归入干部廉政档案,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把政治监督与执纪问责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纪法情理融合,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实以案为戒、以案促改,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结束语

高校要始终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把上级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对办学治校规律的深刻把握,把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具体教育实践中去。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监督,精准把握监督重点,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以强力有效的政治监督引领和保障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行稳致远,持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育人生态和文化生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N].人民日报,2021-07-05(1).

[2]郑丽平.全面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N].光明日报,2023-08-14(6).

[3]赵长禄.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N].光明日报,2023-07-04(15).

[4]赵绪生.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视域下的政治监督[J].中国纪检监察,2020(10):38-40.

[5]韩振峰.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意蕴[J].人民论坛,2021(28):40-43.

[6]中国改革报评论员.决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N].中国改革报,2021-09-01(1).

[7]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8]王诗雨.沿着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方向持续深化改革[J].中国纪检监察,2022(5):56-58.

作者简介:何婷(1984— ),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

研究方向:纪检监察及财务审计。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校纪委聚焦‘国之大者’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SJQTZX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