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思考

2024-10-17赵凯董仁珍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5期

摘 要: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为思维能力是学生探索英语这门学科的钥匙,是学生在英语战场上取得胜利的主要工具,由此可见,学好英语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从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来看,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探索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能力;习惯;循序渐进

作者简介:赵凯,董仁珍,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春晖实验学校。

人的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主要是因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由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来决定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所以说,学习语言同时也是锻炼思维。经过小学阶段的英语语言启蒙学习之后,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式和阅读习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从初中生的学习模式和习惯出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从而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和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攻克考点上,中考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缺少开放性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没有正确解读新课标的要求,或者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英语这门学科的开放性特征,无法充分凸显英语学科的语言特色,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得学生处于枯燥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出现“哑巴英语”现象,不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师引导不合理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创新。但是从当下的初中英语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来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狭隘,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被成绩、教材等禁锢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式、灌输式、填鸭式的英语学习模式中,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发展,直接影响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语言思维灵活性差

在固化的初中英语模式中,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以及单一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也逐渐僵化,在这种束缚下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越来越差,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了机械化地走流程,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以及各种考试,加之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逐渐适应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能实现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英语,实现学以致用。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包含丰富的单词、句子、语法知识,学生利用这些基础知识通过语言思维进行书面表达或者口语表达,都是以语言思维建构为载体而形成的英语运用能力。因此,初中阶段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在该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做的准备,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英语水平的必然要求

英语的综合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语言的处理和使用上,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是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根本。由于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而且这一差异也会体现在学生的英语水平中,因此,在缺少语言环境的先决条件下和中西方思维习惯存在差异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强化英语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以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所以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思维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部分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从整体来看,这四个维度都离不开思维能力。因为思维能力可以促进英语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可以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思维能力是英语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达到平衡发展,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从学习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英语对话训练,体现英语思维的及时性。

对话训练是锻炼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开端,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是一种及时性的表达行为,因为对话会涉及多个交流对象,在对话的过程中,自己无法预判对方说什么,而且还要在听懂对方话语意思的情况下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习惯。对话从表面来看,属于一种口语化形式,所用的俗语和固定语较多,语法要求并不严格。但是从对话形式和内容来看,英语口语对话是最能体现学生思维水平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读会背单词、句子、语篇,但是当为他们设置某个语境进行自由对话时,很多学生常常无法将所学的单词、句子、语法等知识正确、熟练地应用到对话之中,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始阶段要先培养学生用英语对话的习惯,将一些常用的对话用语储存在大脑里,如打招呼和告别的常用语“How aer you? I'm fine,thanks.”“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看病常用语“What's the matter?I thurts.”;谈论天气的常用语“How is the wea ther todtay?/What's the wea ther like today?”,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用英语进行提问和回答的思维对话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整个英语思维活动中。而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或者在课堂教学中以及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都可以用英语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达成思维默契,使得英语思维训练走上正轨。

2.跳过英译汉环节,体现英语思维的直接性。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看到英语会不自觉地翻译成汉语,并用汉语思维去理解句子和全文,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不足,汉语思维占据主导,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通常不会借助英语翻译,而是直接基于英语进行思维训练,从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要求每位学生记住同学的英文名字,并且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称呼其英文名字,一段时间之后,课堂上学生对英文名字的反应明显快于汉语名字。这充分说明,人的大脑皮层上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是相连通的,哪个器官被调用的频率高,它就会占据主导位置,成为大脑皮层的直观信号。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当面对英语文本时,尽量避免通过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方式去理解文本,而是要运用英语思维去直接理解文本,从而实现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3.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凸显思维训练的真实性。

由于英语学科的语言工具性特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英语语境中。但是有效的情境创设,并不是教师口头创设或者简单地借助多媒体工具创设,而是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英语思维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凸显了情境的真实性特点。例如,针对教学购物主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商场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消费者,教师扮演收银员,以课堂上的常见物品为教具进行真实场景对话训练。

(二)注重训练的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熟读和熟记文本,培养语感。

如果学生的英语单词、句子或者语法知识储备不足,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很难提升。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文本的机会,让学生去熟读和熟记文本,包括熟读全文、熟记单词或者句子等,保证对文本能朗朗上口。比如,英语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惯用语,如“Believe it or not!”(信不信由你)、“Between us.”(你知我知)、“Cheer up!”(振作起来)、“Go down to business.”(言归正传)、“I am all ears.”(我洗耳恭听)等,当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地道的表达,就可以逐渐增强语感,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构建语言知识间的联系,增强英语思维的敏捷性。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教授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其中对单词进行归纳、分类法就可以实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衔接。如指导学生对词句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之后找出其音、形、义方面的共性或个性,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挖掘与其相关的词或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和意义相同、相近的单词。比如在学到单词“teacher”时,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可以联想到pupil、shool、subject、exam等一系列相关的词汇,形成单词链,在横向的语言联系下构建起思维模型,增强英语思维的敏捷性。

3.设置课堂悬念,激发思维的主动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用到提问这一教学手段,因为有效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而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建构与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效性不强,所以导致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不闻不问”。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悬念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因为悬念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比如,在阅读说明类英语文本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为学生布置读后续写任务,让学生带着阅读悬念完成续写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一任务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并主动思考、认真探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拓展知识获取渠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只依靠教师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为英语思维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英语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和锻炼语言思维的重要渠道,学生阅读量越大,写作能力相应会有所提高,思维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获取渠道。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当学生读到难以理解的单词或者句子时,要做好标记,并通过查阅字典或者求助教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锻炼学生的缜密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外阅读的辅助作用。

四、结语

总之,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学习英语除了应对考试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对语言运用技能,并在运用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将培养任务贯穿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3):48-51.

[2]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9):92.

[3]张连仲,孙大伟,武和平.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育,我们应该关注什么[J].英语学习,2015(11):4-6.

[4]鲁子问,侯云洁,龚姚东,等.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教学可能[J].英语学习,2015(12):20-24.

[5]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