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跨文化素养提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4-10-17芮义琴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5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从深入挖掘阅读材料、整合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情境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芮义琴(1981-),女,安徽芜湖人,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科研。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英语阅读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感知、体验和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还能拓展弘扬中华文化的渠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备受关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高效开展。二者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体现了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和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通过英语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学习与中国历史、地理、哲学、艺术、节日等有关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让他们在比较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当学生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时,他们的文化自信便会增强。

(二)促进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鼓励他们用英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当学生用英语描述中国传统节日、讲述古老的神话传说、介绍中国的历史人物时,他们就能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国际友人也可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机会相对有限。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不同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面临不少挑战。这种语言障碍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通过阅读涉及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故事或文学经典的英文材料,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内容,而且能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在英语课堂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初中英语阅读材料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当前,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选材上偏重于西方文化,阅读材料主要涉及英美国家的文化,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者寥寥无几。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西方文化,但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更要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然而,目前的教材选材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本国文化,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二)没有深度发掘阅读材料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挖掘与解读深度不足,往往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将其视为一般的文章进行解析,而未能深入剖析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教师若不能充分阐释,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理解,不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不利于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方式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举措。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独白式”或“贴标签”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手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体验和真正理解,难以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这种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主要是听讲和记忆,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和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厌倦甚至排斥。

(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初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他们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还要拥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教师往往缺乏系统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知识的时间,导致他们在业余时间才能零星地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难以让教师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一些教师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只能选择以视频短片或PPT演示这样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然直观但较为被动,可能会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中国文化的主动性和深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英语教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充当了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而且阅读文章中蕴含着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将这些文化元素顺利地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挖掘出文中明显的或者隐藏的文化元素,并通过系统性整理、分析以及总结,以便深刻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当前初中英语教材涵盖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用心发掘和解读这些内容,就能极大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通过有效地结合中西方文化,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5 Reading部分的“Halloween”一文主要介绍美国的传统节日万圣节,是以美国学生Wendy给中国学生Millie回信的形式呈现的。在Lead in 部分,教师以中国传统节日话题导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列举的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名称。接下来再讲解这篇文章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讨论前面提到的中国传统节日与国外传统节日的异同,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技巧,最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整合教学资源,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单一枯燥的文字说明有时无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包括图片、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创建一个教学资源库。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和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1 Reading部分的文章是“Two cities in China”,学生阅读它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北京和桂林的知识。文章第一部分介绍北京的人文景点the Palace Museum、Tian' anmen Square、the Summer Palace、the Great Wall。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真实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体会北京的人文景点为主。桂林以自然风光为主,有the Reed Flute Cave、Lijiang River。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比两种景色的特点,学生可学会如何介绍中国的景点。教学的最后,可以让学生尝试介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景点。这样不仅回顾了所学文本,更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升华了文本主题。

(三)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设计和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样的文化体验,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然而然会得到增强。英语学习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一个恰当且吸引人的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主题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地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情境。例如,如果课文内容涉及节日、历史人物、传统故事或者中国的自然风光等,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如模拟传统节日庆典、重现历史事件、讲述传说故事或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在这些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和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沉浸在一个真实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比如,播放一段春节庆祝活动的视频,让学生看到并感受到中国传统新年的喜庆气氛;或者播放一段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聆听时体会中国音乐的韵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通过全身心的参与和感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Reading部分的文章“A video about Sunshine Town”,这是中国学生为英国交换生准备的关于中国阳光小镇的视频剧本内容,通过购物、饮食、京剧等方面介绍了小镇。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富含京剧元素的歌曲《说唱脸谱》,可以让他们齐唱其中一段,感受京剧的魅力。学生也可以通过京剧形式更深入地了解本文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介绍other forms of Chinese art,希望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四、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深入探究和理解教材内容,从中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应跳出教材的限制,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加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

参考文献:

[1]耿玲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3):155-157.

[2]黄黎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0):190-192.

[3]宋增韵,范姣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海外英语,2023(9):188-190,197.

[4]顾卫华,周卫东,杨春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23(5):217-219.

[5]芮园玲.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3):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