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研究
2024-10-17陈明霞
摘 要:读后续写是新高考英语试卷中的新题型,其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进行了全方位考查。本文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进行探究,主张教师应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方法,依托典型的高考例题完成细节上的优化。教师应注意归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核心需求,为学生掌握读后续写技巧提供保障。
关键词:读后续写;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明霞,晴隆县第三中学。
读后续写题型于2016年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随着该题型的不断拓展,引导学生掌握读后续写的技巧,成为高中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读后续写题型解读
读后续写最初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教授提出的。王教授认为,英语学习是在互动、理解、协同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传统的英语写作模式往往强调主题带入和技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不足,需要一种具备推动性的学习方法来实现深度创新。读后续写这种题型,在传统写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语言理解以及语言应用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学生要以自身的逻辑思维为依托进行创作,高考英语写作题型有了更多的变化方向。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难以有效落实的原因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目前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与写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语言基础能力不强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存在例题套用的情况。比如,学生会仿照教师所提供范文的结构和语言进行写作。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句型的积极性不强,不善于在日常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累,从而导致作文内容枯燥无趣,语言乏味干瘪,可读性不强。
(二)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目前,部分学生在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存在较为典型的语言应用问题。学生很难在阅读文章后理解故事情节,缺少自主梳理故事内容以及逻辑关系的能力,在理解方面很容易出现偏差。这一问题与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有一定关系。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未能领会到英语是一种交流沟通工具,导致阅读和写作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下降,进而无法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缺少文化认同感
绝大部分学生续写的内容并不丰富,只是延续原文的主题、思想和事件,单纯地描述事件的未来发展过程和细节,缺少对人物思想意识、故事文化底蕴的描写。这也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续写部分与原文之间缺少情感上的联系,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不同文化体系下的行为逻辑和语言逻辑把握不清,缺少从语言看本质的能力,这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
(四)续写内容比例失调
读后续写不仅考验了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单词语法的把握情况,还考验了学生是否具备宏观视角。续写内容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意义对话过多、一部分故事情节在原文中已经体现。这种失调的内容比例和规划方式,会导致学生续写的内容和原文很难形成一篇具备整体性的文章,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缺失,过于注重准确率、词数,缺少宏观上的把控和认知。
由此可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需要从日常教学改革的层面出发,为学生讲授明确科学的阅读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意识,从而提升读后续写的质量。
三、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优化策略
教师应将高考评分标准作为教学创新的依据之一,但要跳出标准的绝对限制,重视学生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的过程,让读后续写教学更加多元化。
(一)通过多元化的主题式阅读训练,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升是读后续写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同时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学生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拥有较高的阅读水平,才可以正确把握文章的核心,为续写奠定良好基础。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材料的整合和筛选,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价值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基础知识以及阅读经验,以此来提升其语言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续写。
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读后续写,学生需要围绕“孩子给母亲做饭”这一主题进行续写。原文中只有一对双胞胎和他们的母亲,双胞胎想要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一顿早餐,学生需要续写后面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中提取“亲情”这一概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内容的续写练习。在大规模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脱离原文的故事情节,从自己能想到的层面入手进行创新,确保续写内容多种多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可以从单一的故事层面向多个领域进行发散,不仅要把握文章主题这个“神”,更需要在续写的过程中合理描绘众多的“形”,这种形神结合的方式,才能够让续写内容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单词、短语、句型,学会从不同的层面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要打造一个多元化的续写环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续写任务时有着丰富的灵感。
(二)凸显文化意识,融入新时代场景
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比如文化差异、文化成果、文化价值,这些具象化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解读和灵活拓展,还可以让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有具象化的形态,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入手续写故事。比如由母亲节入手,剖析中西方关于孝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展现母爱故事,通过孝文化来塑造学生的品格。
以上这种文化方面的解析,能够让学生立足于某种文化现象或者文化要素,剖析出不同的续写方向,使续写内容富含文化元素。
(三)从续写情感入手,强化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在读后续写中主要体现为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需要续写与原文相关的内容,但阻碍学生进行续写的障碍在于,学生缺乏合适的语言将自己所构想的故事描述出来,这也导致最终的作品结构混乱,缺乏重点。
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逻辑推理和思维延展的载体。教师可从情感这一角度入手,让学生以情感为依托,完成读后续写,同时配合科学的写作框架,让学生能够在想象和推理的过程中避免偏离重点。
例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读后续写的内容较为特殊。主人公大卫是特殊学校的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和教师围绕着以下内容进行了沟通:因为某些原因,教练想让大卫放弃比赛,但是“我”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了解大卫是性格坚强且积极努力的孩子,但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原文的内容戛然而止,学生需要续写接下来可能这样的事情。
首先,从文章的结构来看,原文中已经明确呈现了故事的六要素:when——比赛前;where——比赛场地;who——大卫、老师、教练、大量的学生和“我”;“why”及“what”——教练认为放弃比赛是大卫最好的选择,但“我”了解大卫的性格;“how”——学生需要补全文章。
其次,从文章的情感来看,情感要素是“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轻微自卑”,可能的走向是放弃比赛和继续比赛,其中继续比赛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的续写内容,那么劝导大卫继续比赛的情感依据在于“身残志坚,但是积极向上的品格”,而这样的情感依据所衍生出的行为和对话便是“我”要对大卫所说的。
经过以上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原文的故事情节,还了解了人物的性格以及故事的核心走向,通过对于情感的定位,为所有故事中的人物附加了一个场外干扰因素:在这样的情感影响下“我”需要做什么?学生秉承着这样的想法去思考每一个人的行为和讲话内容,便可以让故事延续下去。而此时学生对于续写逻辑的把控已经得心应手,不仅可以掌握故事的核心结构,还可以将情感作为续写的切入点,避免续写的故事脱离原文主题,从而增强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能力,提升语言创造力
在读后续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分析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去了解人物描写的实际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增加教学反思环节,反思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反思原文。学生阅读原文之后,需要进行针对性反思。学生问自己: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吗?故事讲述的是什么内容id3CyQJ89Vciaj2pqy2FJreqXQCuoKDgNSfZgGIWXu8=?有哪些人物?我是否能够利用简单的话语概括原文的故事?进行反思之后,学生能够把握被自己忽略掉的细节,对原文的故事情节有了更强的把控能力,接下来便可进行续写构思。
在构思的时候,学生需要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构思的内容和原文是否一致。例如:人物关系是否出现了变化,故事情节推进了多少,是否准确地展示了写作主题。
当以上反思结果均为肯定时,学生便着手进行续写。基于日常的学习经验,学生将自己认为准确的语法、句型、组织串联成文章。然后,学生对续写的内容进行反思:是否有需要进行调整的情节?所使用的语法和句型是否能够准确表现故事语境?人物的情感和动作乃至对话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对续写内容有了基本把控,思维也更加细腻,从而构思出更具创新性的情节,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体来看,读后续写是高考英语试卷中的新题型,其带来的是新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读后续写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技巧、知识基础方面的训练,还要进行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训练,在提升核心素养教育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家栋,许悦婷.职前教师在读后续写任务中的反馈实践与反馈素养:一项质性研究[J].英语学习,2024(3):36-46.
[2]张小菲,赵永明.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读后续写“思维可视化”研究[J].西部学刊,2024(6):97-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