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2024-10-17曹永谊
摘 要:本文首先结合相关文献梳理了新文科的教学理念及要求,以及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涵与构成。接着,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教学素养提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提升途径。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了部分教师在新文科教学素养提升方面的成功做法与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
作者简介:曹永谊(1975-),男,陕西咸阳人,西北政法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地位在应用型高校中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教学能力,还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和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因此,提升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的新文科教学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和访谈,本文将全面剖析当前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在新文科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和建议。
一、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涵
(一)新文科的基本理念与特点
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和重构的学科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其基本理念包括强调人文精神的重塑与培养、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寻求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革新以及打造问题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理念体现了新文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新文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突破了传统文科的学科界限,强调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综合性、融通性为重要特征;其次,新文科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最后,新文科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革新。
(二)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构成
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多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其次,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能够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英语教学,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教师应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他们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新文科背景下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特殊要求
新文科背景下,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着更高的教学素养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英语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再次,教师还应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各国文化、参与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们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独立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还应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特殊要求体现了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二、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提升途径
(一)政策与制度保障:政府与学校层面的支持措施
政府和学校层面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是提升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的重要前提。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英语教师参加相关培训,鼓励英语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学校则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新文科教学素养纳入教师考核体系,通过奖励优秀、激励后进的方式,推动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例如,某地方高校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的号召,不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还致力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为此,该校设立了专门的英语教师新文科发展基金,旨在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这笔基金不仅用于资助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让他们能够与国际同行交流学术思想,拓宽学术视野,还用于支持他们参加各类研修课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除了资金支持,该校还注重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为此,该校建立了英语教师跨学科合作机制,鼓励英语教师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英语教师能够了解其他学科的前沿动态,吸收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提升英语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能够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该校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研修与学术交流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参加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英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传授新文科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鼓励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修项目,与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以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在推动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了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该校定期举办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提升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前来授课和指导。这些专家学者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能够为英语教师带来最前沿的新文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培训班,教师可以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与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探索新文科教学的最佳路径。同时,该校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除了举办培训班,该校还积极与多家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拓宽英语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渠道。每年,该校都会选派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前往合作高校进行访学和交流,学习先进的新文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在国外期间,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国外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还能够与当地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路。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该校的英语教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为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这种国际合作也为该校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该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实践与反思是提升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具体而言,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新文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同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某应用型高校的一位英语教师,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的号召,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教学实践经验,精心设计了一门独特的跨学科英语课程英语与文化研究。这门课程以英语为语言载体,深入挖掘中西方文化的内涵与精髓,通过对比和探讨不同文化现象和话题,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她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分享文化案例等方式,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交融。同时,她还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和探究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这位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她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这位教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使英语与文化研究这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表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他们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还增强了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挑战。同时,该课程也受到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为该校的新文科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科研与教研结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研水平
科研与教研结合是提升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教研活动,英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教学实践问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具体而言,英语教师可以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以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英语教师团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科研热情和教研活力,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教研活动,不断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为该校的新文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一项关于新文科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由该校英语教师团队主导,紧密结合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探讨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实践,该项目不仅成功获得了省级立项资助,还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科研项目,该校还高度重视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该校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分享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特色,还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种互动式的教研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师共同成长和进步,也推动了该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该校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研水平,为英语教师新文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该校将继续加强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新文科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三、结论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培训、科研与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优化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的相关研究仍需深入探索影响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关键因素,以推动英语教师教学素养持续提升,助力新文科建设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邢元平.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师范生课后作业设计研究:以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为例[J].现代英语,2023(15):48-51.
[2]胡作友,曹馨.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路径[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9-124.
[3]冯丽娜.新文科背景下英语教师身份的转变与分化[J].科教文汇,2022(15):59-61.
[4]张贝贝.基于新文科建设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创设研究[J].现代英语,2022(4):115-118.
[5]刘东彪,刘怡.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身份制度性思维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21(4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