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者风格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2024-10-17任月姣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5期

摘 要:本研究对10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者风格倾向、学习策略,教师对英语课堂的组织等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倾向于视觉型和活跃型的学习风格,而感悟型和直觉型的学习风格交替存在,同时学生的学习者风格呈现一定的个体差异,随着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学习风格;学习效果;个体差异;三阶段五层次;成绩研究

作者简介:任月姣(1986-),女,陕西西安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高新学校,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初中部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两个班学生生源地差异较大,一个班50人主要来自城市,另一个班50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且受教育背景差异较大。

对不同班级的不同任课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可知两个班级的班情具有鲜明的差异,因此适宜开展基于学习者风格的研究。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弥补问卷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使用三种研究方法,分别为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文献分析法。研究人员通过翻阅大量相关书籍,查阅相关的文献,对学习风格的不同分类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结合本校的学情,选取适合本校实际学情的研究方法。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分析出的学习者风格,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长期的学情跟踪,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以及确保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现有的分析资料和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分析,在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同时,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推动本研究顺利进行。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的是一份结构化的问卷,问卷共有45个题目,问题涉及语言学习偏好、言语加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交际等方面。可根据实际学情、学习能力以及受教育背景将受试学生分类,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最大限度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也根据我校的学情进行了实际的修改,最大限度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风格。

访谈法。访谈法是在问卷调查法的基础上,对问卷没有涉及的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一方面对问卷没有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问答,另一方面也对前期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实地印证。教师设置谈话提纲,采取半开放式的个别访谈,在学生自行灵活回答的基础上,对访谈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通过语音访谈的形式展开,共收集教师访谈10份,学生访谈20份,经转录共计30000余字(其中学生17000余字,教师13000余字),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数据并打下了基础。

(三)结果与讨论

对初中部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可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初步了解。数据表明,活跃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居多,100名学生中有64 名,沉思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有36名,二者占比分别为64%和36%。感悟型风格的学生较少,100名学生中仅有27名学生为感悟型学习风格,其余73名学生为直觉型学习风格,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7%和73%。79%的学生为视觉型学习者,对图片和影像类内容比较擅长,21%的学生为言语型学习者,更擅长从文字的和口头的解释中获取信息。100名学生中,有44名学生为序列型学习者,习惯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49名学生为综合型学习者,另有7名学生相关题目的答案无效,因此综合型学习者占比为49%。

同时,研究者对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个班级的男生中,活跃型学习者占60%,而女生中沉思型学习者占40%,可见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且愿意并善于表达自己。另外一个班级中,序列型和综合型学习风格占比较高,沉思型学习风格占比次之,活跃型学习风格占比最少。因此学生整体的学习风格较为沉稳,口语表达能力不佳,但是学生思维缜密,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且愿意花费时间对题型进行研究和琢磨,因此在联考中,该班学生整体的学业成绩较高。但是两个班级有学情上的相似性,因此如何进行交叉转换是本课题研究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二、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的关联性

(一)活跃型与沉思型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活跃型学习者会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进行文本和语言的输入,且女生居多。而沉思型学习者更倾向于安静地思考,且以男生居多。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性别的差异调整教学。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9%的女生喜欢英语,且10%的女生非常喜欢英语,而不喜欢英语的男生占比为39%。因此教师在面对活跃型和沉思型学习者时,性别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感悟型与直觉型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中指出,主动调试英语学习的策略,拓宽英语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感悟型学习者喜欢学习事实,有耐心且适合完成现成的工作,而直觉型学习者喜欢创新,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较强。感悟型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落实基础背诵和听默任务,直觉型学习者则对读写课程更加感兴趣。因此,在大单元、大文本的前提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连贯的语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在中考英语试卷中,学生得分率相对较低的题型为完成句子、短文填空和书面表达,这反映出对直觉型学习者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学生未掌握单词在文本中的应用、单词在书面表达中的应用进行书面表达时常出现词不达意、审题不清、只包含少数要点、结构欠完成等问题。

(三)视觉型与言语型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在所处学段的主题范围之内,以主题群和子主题内容为中心,有效地运用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巧进行学习,主动进行探究。视觉型学习者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视频和影像等;言语型学习者更擅长学习英语课文中的语法知识,通过逻辑关系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的能力,这样则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加全面。

(四)序列型与综合型

序列型学习者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寻找答案,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计划,并付诸行动。而综合型学习者能更快地解决复杂问题,或者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将它们组合起来并加以解决。其能够搜索并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丰富自己的英语学习内容,并进行监控、反思和调整。

三、对教学的启示

(一)教学中注重性别差异,对初中学生进行性别差异化教学

就语言学习而言,女生的口语表达、对词汇的记忆要优于男生。女生的自觉性比男生强,而男生的意志力则比女生强。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性别差异,充分发挥男生存在的潜在优势,并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生成的分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保持长期且持续的英语学习热情,从而有效避免男女生英语分化的现象。

(二)实施匹配的教学策略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但是每一种风格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风格会有所变化。因此教师应该辨别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新课标指出,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策略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开展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语言学习,提供多元、创新性、多维度的文本,引导学生建立文体图式和语言图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以项目驱动式和大单元主题为背景,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学生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风格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和文化意识建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迁移创新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设计听、说、读、看、写多感官参与的课堂活动,探索学生的认知差距,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从而实施匹配的教学策略。

(三)合理建构和应用学习风格模型——“三阶段五层次”

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知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个性化差异,运用“三阶段五层次”模型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

“三阶段”指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五层次”指学习风格的认知活动层、策略应用层、偏好信息层、情感态度层和动作技能层。从学习的横向平扫维度前、中、后三段和学习风格纵向拉伸维度的认知、升华和提升,不难看出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者风格,才能更好地让真正的学习发生。学习者风格在“三阶段五层次”模型中的交集点和缺失点正是教师需要纳入学生学习考核标准的内容。

(四)以长补短策略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偏好,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对于自己的短板会存在不自知或者认识不清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者风格,挖掘学生的特长,探索以长补短的改进策略。如直觉性学习者喜欢创新,抽象思维且空间想象力较强,这类学习者若遇到阅读理解的障碍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肢体语言等辅助阅读,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培优辅困以外,还需要对缺失的部分进行及时补充。

(五)按需教学

按需教学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者风格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的项目式学习。教师根据学情选择文本,设置开放和半开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同伴力量的影响,从而对自身学习者风格进行调整。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对不同的学习者风格进行不断融合。因此它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

(六)隐性分层显性分组策略

为了避免出现给学生贴标签的问题,教师要在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的前提下做到隐性分层,组内实行小组分工和合作,扬长避短。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的风格作为分组的依据。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者风格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探讨学生的学习者风格对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影响。学习风格作为个体差异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问卷调查的覆盖面不够广泛,样本较少,问题结果的普适性需进一步研究。其实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应持续跟进观察学生的学习,从而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记录,保证数据和资料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陈燕.初中生英语学习性别差异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Price 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Cognitive Control, Cognitive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5):681-698.

[4]晋玉.师范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

[5]白春涛.初中学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1.

[6]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