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4-10-17侯燕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5期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议题,推动了教学模式从单一知识传授向全面素养培养的转型。本文致力于提升小学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落实。本文聚焦四个关键维度: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评价的设计。提出以新课标为蓝图、以“上好一堂课”为抓手、以实践操练为核心、以学生素养的发展为旨归的小学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路径,旨在为小学英语师范生提供教学设计方面的指导性建议,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侯燕(1983-),女,宁夏人,宁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也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了契机。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培养小学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将有助于提升其教学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师范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标背景下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标明确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总结的、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进步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提升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责任,教师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尤其对英语师范生来说。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界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学生成长。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应系统化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深入人心,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于一个优秀的英语师范生来说,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培养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显得尤为迫切。首先,英语师范生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英语师范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更好地发掘学生潜能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或不够系统,就会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背离核心素养培养的初衷。因此,英语师范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势在必行,应建立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框架。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的构成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育人方式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需要被重新阐释与界定,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和挑战。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ADDIE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五个部分。本研究借鉴与遵照了这一经典范式,聚焦四个关键维度: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关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内涵和结构,李艺等提出了三层架构,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分别为双基、问题解决与学科思维。喻平把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作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级教学目标。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时,需明确课程目标,将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总目标为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学段目标是总目标在某个学段的具体化。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依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设定相应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批判借鉴传统教学目标的三维框架,其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核心素养的层级化设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的单元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1.整合单元主题意义。单元整体教学以主题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活动,旨在充分挖掘育人价值。通过选取具有意义的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沉浸在语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如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合作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以实现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构建基于语篇的教学策略。基于小学英语语篇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语篇的主题、内容、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特点,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为教学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如对话的组织方式及语言表达,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活动应富有启发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可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等多样化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而英语教学内容则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所传递给学生的主体信息、实践活动和互动体验,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和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教学内容应涵盖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多维目标。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全身反应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和自然教学法等。小学英语教学技巧有唱歌、做游戏与讲故事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恰当教学方法的运用。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深入参与到英语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实现“做中学”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并实际操作,通过实践、观察、反思等环节掌握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从而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语言学习中,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整体出发,一体化设计,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末。“教—学—评”一体化既是教学设计的组织策略,也是教学实施的运作策略。其中,“教”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评”则是对教与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估。核心素养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非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评价是一种推动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工具,能够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三者相互协同,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以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评价方式应多元化,既包括形成性评价,如课堂观察、学生互评等,也包括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项目完成情况评估等。评价内容应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等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不同的学者对“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有不同的观点。王蔷将“教—学—评”一体化概括为理念明确、内容把握、学情分析、目标设定、方法选择、效果评价等关键要素。李亮则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流程,包括思想明确、文本研读、学情分析、设计与实施、教学反思。小学英语相较于中学英语来说,语篇内容相对精短浅显,主要为对话形式。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方式与设计意图等方面来实施。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为例(见表2)。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路径

教育实践环节是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石。对师范生的实践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是深化师范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策略。它不仅为师范生提供了锻炼和提升教学技巧的多元化平台,也是推动其教学能力成熟和完善的有效途径。

(一)以新课标为蓝图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蓝图、指向标与指挥棒,新课标为英语专业师范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与育人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启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理解新课标要求。师范生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具体要求,特别是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次,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每一节课都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最后,主题与内容的整合。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联的主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内容、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以“上好一堂课”为抓手

以“上好一堂课”为抓手,有助于培养小学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关键在于将教学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使其形成既科学规范又充满创意和个性的教学风格。对于小学英语师范生来说,一堂优质的课应当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并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对师范生需要掌握一个教学设计的框架,依托这一框架进行教学设计,这将有助于师范生在专业技能方面不断提升,促进他们完成从职前教师向在职教师的转变。这种方法有助于师范生建立自信,掌握教学的精髓,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其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以实践操练为核心

在实践中磨炼,方能提升。在英语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熟能生巧的道理尤为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效的实践途径: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与教学技能竞赛等。模拟教学可使师范生在模拟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积累宝贵的经验。微格教学则是将师范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教学技能上,如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活动等,通过细致的训练,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而教学实习则是跨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让师范生能够真正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真实的学生,感受教学的挑战和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的本质。此外,参加教学技能竞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路径,通过与同行和专家的交流和比较,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执行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开拓教学视野。

(四)以学生素养的发展为旨归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而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之路。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任务。小学英语师范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借助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师范生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绽放出智慧和才华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63.

[3]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53,68.

[4]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6]李亮,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理据与例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