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高英
2024-10-17吕高排周同义
“部队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
高英出生于党员之家,父亲曾任民兵连长、村支部书记。后来当了民兵炮手和民兵连长的高英,又嫁给军人当军嫂,对部队的感情与日俱增。时间追溯到54年前,那时迫击炮班女民兵高英只有17岁。操作迫击炮,对初中文化的高英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她坦言:“如果我文化程度再高一点,学理论可能更轻松些!”从那时起,她悄悄下定决心:“将来有机会了,一定努力帮助战友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国家贡献更大力量。”一颗教育拥军的种子悄然播下。
高英所在单位附近驻扎着一支海军机械保障部队,那里建有养鸡场和大型饲料厂。养禽专业出身的高英,被部队后勤部门聘请为养殖员,负责鸡场防疫工作。她工作的勤勉和热情,得到部队上上下下的认可。军队取消“三产”后,这个部队的领导经过集体研究,决定让高英将这份事业继续下去!于是部队将3000只鸡、一个饲料加工厂和养鸡设备无偿捐赠给她。
为了表达对官兵的感激之情,高英动员全家,用5天时间炒制600多包爆米花,送到部队,官兵人手一包,从此开启了她爱国拥军的善行之旅。
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年除夕之夜,她都要去部队,与官兵一起度过。在高英影响下,全家人都加入爱国拥军行列。一到春节,高英就雷打不动地走进军营。她说:“这个时候战士们最想家,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后来,作为医生的丈夫刘德举也和她一起去拥军。他为官兵、随军家属看病、治病,自己垫付医药费;她给战士们煮饺子、缝被子,和战士们聊家常。夫妻俩你唱我和,让官兵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
“子弟兵这么年轻都不怕死,我一个老太太怕啥!”
2023年8月上旬,高英从收音机里听到涿州遭受洪水侵袭的新闻,放心不下涿州干休所的老干部们,她连声招呼也没来得及打就走了。
高英在石家庄买下一车水果和米、面、油,一边请快递送达,一边一个人乘高铁赶往涿州。涿州洪水刚刚退去,道路还不通畅,半米多深的淤泥又脏又臭。一进干休所,高英挽起裤脚、挥起铁锹就干起来。“您拥军我们还能接受,您70岁了还来清淤,任谁也受不了。”干休所呼啦啦走出很多人,把她拦住了。高英却不放手:“在这里生活的是最值得尊重的国家功臣,为他们服务,多大年纪都应该。”
在潮湿而闷热的干休所,高英留了下来。她和工作人员一起,将干休所里里外外整治一新。离开的时候,干休所5位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她送上高铁。在候车大厅,值班干部下达口令,一声响亮的“敬礼”,官兵们纷纷举起右手,在场的乘客眼眶都湿润了。
这不是高英第一次慰问抗洪抢险的官兵。2020年7月,南方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水位暴涨。13日晚,第71集团军王杰“两不怕”部队兵分多路,跨省星夜驰援九江。
她一刻也坐不住,立即开始行动。从河北邯郸到抗洪一线的江西九江共青城市1000多公里路程,高英整合物资车队,连夜赶路。历经11个半小时,于凌晨3点到达部队驻地。怕影响战士们休息,高英和大家坐在车里,整夜未合眼,等待天明。
“亲眼看到他们,我放心了。”不远千里,高英终于如愿见到这些“最可爱的人”。大堤被急流冲击着、渗透着,随时有决堤的危险,但官兵们泥中而卧,日夜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谁也没有畏惧,谁也没有退缩,坚持“洪水不退我不退”。
高英一住就是7天,她发现很多战士因为喝生水闹肚子,手也被沙袋磨破,立即购买了100台饮水机、5万只手套,并于当晚运抵部队驻地。共青城市委主要领导一直陪着高英,劝她:“堤上还非常危险,您还是回市里休息吧。”高英说:“子弟兵这么年轻都不怕死,我一个老太太怕啥!我哪里也不去,就在大堤上和战士们一起抗洪。”
“让每位退役军人有份好工作,就是最好的拥军”
多年前的一次慰问,一位军士长的话让高英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在部队不怕吃苦受累,就担心自己学历不高、眼界不宽,缺少专业技术,将来退役后就业创业困难。”走的部队多了,高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退役军人因为缺乏专业技术找不到理想工作。这是关系到退役军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大事。如何帮助基层战士走出“本领恐慌”?
201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42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军人职业技术学院,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深思熟虑后,高英找到教育拥军的新坐标:“学历升级+职业培训”,一头朝基层部队官兵“前伸”,一头向退役军人群体“后延”,既根据部队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又扎实服务官兵退役后的就业创业。全国首家免费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军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军地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
这个学院专为退役军人设置全日制2年大专课程,坚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训模式,退役军人享受政府补贴,可利用最短时间掌握最实用的职业技能。学院成立当年就有1000多名退役士兵报名。
2022年7月,高英再次迈出新步伐:组建太航中等职业学校,专门面向准备当兵和已经退役的军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退役军人需要提高什么能力,我就往哪个方向努力。想当兵的,我设预科班,提升学历和军事技能;已经退役的,提升就业能力,找到合适工作。使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办军创园,就是希望那些跃马疆场、舍生忘死的军营铁汉退役后,能够在这里找到归宿。”
军创园运行7年,累计培训6000余名退役军人,孵化创业实体170多个,带动70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能为国防建设事业做一点贡献,是我最大的幸福”
慰问部队动辄几十万元,别人眼中的高英非常富足,最了解她的副校长孔繁刚却直摇头。高英的办公室很“寒酸”。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墙体已经斑驳。这里没有老板桌,没有像样的柜子,光线也有些昏暗。因为经常东奔西跑,破旧的沙发上、茶几上蒙着一层灰尘。但这里有她最自豪的宝贝——满满当当三大箱荣誉证书,沉重得搬不动,其中58项是省部级以上荣誉。
“高大姐是一个奇迹!”孔繁刚说,前些天有些热,22名教职员工参加拔草,高英也参加了,干了大半天,有6位老师中暑了,70岁的高英居然没事。她每天微信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在风风火火的行走中,练就了军人一样健康的身板和坚韧不拔的毅力。2017年底,高英腿上长了一个脂肪瘤,医生建议她住院进行手术。当时正是军创园最忙碌的时候,高英哪舍得这个宝贵时间。她在门诊做完手术就走。回来路上,高英对孔繁刚说:“我脚下怎么这么黏?”一脱鞋才发现,一鞋子的血。原来走得太急,把刀口给撕开了,只好又回到医院缝合……正是这副铁打的身板,让高英有了为官兵排忧、为部队解难的资本:只要是军人的事,就没有不成的事。
“啥叫幸福?不是有了钱就有了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方式,有人追求物质享受,有人追求功成名就,爱国拥军、回报社会就是我追求幸福的方式,能为国防建设事业做一点贡献,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高英喃喃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