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漫画家,还是美食家

2024-10-17刘景文

北京纪事 2024年10期

李滨声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前辈报人、新闻漫画家,初识先生始于我的学生时代。记忆中,满是屡见于《北京日报》的滨声先生的漫画。

滨老的漫画创作除了时事新闻之外,最多的要数京剧人物。滨老的戏剧漫画特点是寥寥几笔,着色简约,即眉眼灵动传神,姿态动作跃然纸上。这与先生大半生酷喜京昆,耳濡目染这一传统戏剧艺术有关,他的戏剧漫画常以“梨园客”署名。滨老得空儿还客串个角色,粉墨登场与京剧名家同台唱上一折,是为票友。

熟悉滨老的朋友们知道:新闻、京剧,是先生漫画创作的两个关键词,我要讲的是,滨老创作的另一个关键词——美食。滨老是漫画家、戏曲家,还是美食家!写此文披露滨老的美食情结,兼以贺岁。

1984年我在《中国食品》编辑部工作。主编邢振龄是李滨声先生的朋友,言及滨老走南闯北,采风速写之余,尤喜品尝各地美味。由是我到《北京日报》编辑部向滨老约稿,拟以漫画形式介绍中华美食。

滨老身材高大,待人接物有关外汉子的风貌,言谈不多却提纲挈领。滨老不愧报界前辈,整体构思比我行前预设的选题新颖多了,提出以人物漫游的系列漫画形式,辅以简约文字,介绍四方特色饮食,并为画中人取名“老馋”。编辑部认可了滨老的筹划,自《中国食品》杂志1985年第6期封三始,开设漫画专栏“老馋游记”。先生还为自己作了漫画像,那是一副食后满足、赞赏的表情,令人忍俊不禁。我们将其作为专栏题头。

滨老和蔼可亲,接待我这个报刊业新人没有架子。多次登门取漫画稿,他总要留我拉些饮食闲话,我从中知道了成都人连汤圆都要吃辣的!还有,苏州、扬州的船菜是有区别的,苏州筵席与厨灶同在一船,扬州厨灶则设在另一条船上,傍主客的画舫而行,名曰“行厨”。

说起北京烤鸭的片鸭功夫,滨老说,今、昔的片鸭子手法不同,片出的形状也不相同。现今是将鸭子分割出右上脯和左上脯, 鸭骨叉掀开, 再将脯肉细切成一指宽条状;传统方法是片鸭师傅整只烤鸭在手,片出大小均匀,每一片均带鸭皮,形状似一片片海棠叶,没出徒的小师傅做不来。再说拆下的鸭架,顾客可以带走,如不带走,店家奉送一碗餐后鸭汤,不另收费。

一次提起皮薄馅儿大味美的灌汤包。滨老说,正宗的开封灌汤包,筷子夹起,皮薄得看见汤汁,包子抻长了都不外溢,馅料、和面、包制、上屉蒸制的火候,环环相扣都有绝活儿。吃法也有讲究,不会吃的,汤汁烫了嘴,还流得满处都是。应当是先在包子顶上咬开一个小口,吹一吹散散热气,吸食汤汁,再吃包子。年轻人用喝可乐的吸管来吸食灌汤包,也挺好。滨老既缅怀传统,又与时俱进肯定年轻人的灵活创造,有长者之风。

在滨老那里还能了解到一些烹饪知识。滨老说,你们食品杂志的编辑记者,采访中接触厨师,见过颠勺啦、炒勺蹿火三尺高什么的。其实,后厨的老把式不是光凭一双手,而是眼耳鼻舌身都使上,灶旁看色、听声、嗅香、尝味,就能判断菜肴出锅的成色。还有,青年厨师操作中戴手套(据说是讲卫生)。你有没有注意到:老一辈厨师是不戴手套的。为什么?触感很重要!隔一层塑料薄膜,对不同食材的特性感受不敏感,影响接下去取什么刀工,用什么样的火候。

年华似水。滨声先生年事已高,不便登门叨扰。不知此小文先生能否看到,还记得当年一位小编辑的约稿与求教吗?衷心祈愿滨老康健!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