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
2024-10-17徐伟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及家长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中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持续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索规范以“计划联定、氛围联营、骨干联训、家校联动、课程联讲、活动联搞”为基本内容的“六联工作法”,较好统筹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有效助推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均衡化发展。
计划联定
年初,学校“一把手”带领班子成员谋划年度工作计划时,首先要把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指导思想,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依据;年度工作目标,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动作;重点工作目标,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数据;基本工作措施,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地办法。学校制订年度计划的同时,同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网络,完善基本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落实责任。要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监督考核纳入年终考核计划,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全面建设、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评,切实形成“上下一盘棋、全校一股绳”的工作合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落实打牢坚实组织领导基础。
氛围联营
主要是联合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氛围和软件氛围。
从硬件氛围来讲,升级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时,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融入和渗透。校园是每名学生的第二个家,大家在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中,耳濡目染良好的心理健康文化,内心都会得到积极向上的心理激励。像学校宣传橱窗中的好人好事,教室走廊悬挂或张贴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校风校训,都能给学生们带来正向引导和理性思考。此外,校园中雕塑喷泉、名人雕像等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也会通过触动学生感官,让大家得到良好的心理熏陶。
从软件氛围来讲,每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班级舆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等,都与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息息相关。为此,学校要引导每位班主任用心策划和组织班级建设,促使每位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观念,使他们知道自己属于班集体中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中,逐步培养出正确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骨干联训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作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能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都要结合主题内容,穿插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在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持续提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比如,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时,既要安排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内容培训,也要安排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之类的心理专业知识培训。又比如,组织教学能力评比竞赛活动时,也要同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比赛,划分不同组别,设置不同场景,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训结合的办法,灵活检验和考核骨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此外,学校开展安全工作骨干培训活动时,也要突出安排心理安全方面的内容。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教育蓝皮书》发布,报告显示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大致划分为六类,分别是: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其他问题(6%)。以上六类原因,最终都会转化为心理因素干扰。因此,全面提升学校安全骨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意义重大、作用重要。
家校联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要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良性互动。
从线上来讲,学校首先可依托专业心理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智慧云平台,将家长关注或困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一网打尽,随时通过云平台为家长提供心理科普、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其次可与学生家长共享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热线,让家长随时拔打热线进行求助,解决好针对孩子心灵成长的正确指导问题。最后是向学生家长持续开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空中课堂。围绕如何帮助孩子实现更好的身心成长,区分不同系列和主题,持续开展专题讲座。
线下主要是做好家长进校园和心理老师进家庭两项工作。一方面,可以结合召开家长会时机,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答疑活动,针对性解决好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可安排心理老师进家庭排忧解难。尤其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心理访谈。对于遭受心理困扰的中小学生,心理老师更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通过家校合力,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治,帮助学生早日摆脱困扰,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课程联讲
当前,中小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心理活动,都密切关系着中小学生的智力成长和人格完善。从中小学教材内容看,各科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这些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大都蕴含着帮助学生实现心理成长的教育因素。对中小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引导各科老师结合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方式,采取见缝插针、结合渗透的办法,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例如,针对语文、道法、自然等学科,学科老师可以通过课程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对于数学、科学等课程,学科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美术、音乐等学科老师,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等知识,持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而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学科老师可以结合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活动联搞
中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非常愿意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体育及评比竞赛等活动。因此,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应该结合各种各样的活动,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每个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能力,同时通过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再比如为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沟通能力,可以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竞争相对激烈的体育活动,像踢足球、接力赛,通过密切合作完成比赛活动,团队、集体、荣誉等概念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身心健康水平同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