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及治疗
2024-10-17闫妍
家长们很疑惑,我的孩子只是不爱说话,不爱和人交往,怎么医生说孩子得了抑郁症呢?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青少年抑郁症及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愉悦感丧失、精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及就诊率都非常低。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24.6%的青少年患抑郁,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我国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症状学角度来讲,虽然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成人相似,但由于青少年的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症状存在个体差异。在青少年抑郁症中,情绪低落、易激惹和快感缺失是核心症状,其次是食欲和体重变化,失眠和睡眠过度等躯体症状,在严重病例中可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酒精和非法药物的使用。
青少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呢?
● 持续悲伤难过,对生活和未来悲观,兴趣下降及快感缺失。他们可能长时间感到沮丧、无助、失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抑郁症患者往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逃学、辍学的现象。产生这种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无力应对学习压力,或者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绝望,甚至对曾经喜欢的事物也感到厌倦。这种情绪低落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他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疏远。
● 脾气大、容易激惹,有攻击行为,对批评、拒绝的高度敏感和自我评价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往往情绪起伏大,他们可能对小事反应过度,表现出易怒、暴躁的情绪,有时甚至会有攻击行为。患者可能对自己持有消极的看法,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他们可能经常自责。
● 行为退缩,精力和动力缺乏,思考和动作迟缓。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思考问题变得困难,反应速度减慢。这种思维迟缓可能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决策能力和学习能力,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还可表现出行为懒散、退缩,他们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不愿意见人,常常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变得孤僻、不合群。
● 躯体症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改变(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疲劳、头痛等。这些症状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 有的人还可能通过口头的嘲讽、尖叫或破坏性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悲伤,也可能通过酒精滥用或物质滥用作为解脱方式。
● 消极观念及行为,在严重的情况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产生强烈的自杀意念。他们感到生活无望,
无法忍受痛苦和折磨,因此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这是青少年抑郁症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一旦发现青少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应立即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青少年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呢?
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而针对青少年抑郁症,应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
药物治疗
由于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家长和孩子普遍会对药物治疗产生各种担心,甚至因为担心而出现不遵医嘱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到底要不要服药呢?
首先了解一下抗抑郁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其疗效和安全性证据都是较为确切的。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多汗等,一般随着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在最初阶段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恶心的发生,且大多数患者描述恶心是一个短暂的不良反应。有一点需要强调,在使用抗抑郁剂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自杀风险及冲动征兆。
其次保持足够的耐心:抗抑郁治疗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精神科药物起效的时间往往较长,常需要患者耐心等待。部分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这就需要患者做好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准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精神科药物不能立即起效,千万不能才服用几天就觉得无效而停药,或自行改换其他治疗方式,以致延误病情。
再次不能随便停药:有些患者觉得症状好了就立刻停药,这样不但易产生撤药反应还容易导致复发,服药时间的长短要视病情而定,不能想吃就吃、想停就停,停药或是减药一定要经医生评估病情以后再决定。
最后要定期复诊:最好固定复诊医生,这样医生对病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利于一旦有任何突发情况或是病情波动,能做出有效且及时的处理。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适用于轻中度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助于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抗挫折能力,最终改善抑郁症状、降低自杀率。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疗法、家庭治疗、游戏治疗及团体治疗等。认知行为治疗主要专注于使用认知矫正技术和行为激活方法,以及情绪调节技能和其他技能来治疗抑郁症,识别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错误认知,进行认知重构,对于患者区分他们的感受,并且学习应对生活应激所需要的技巧是有帮助的。
其他治疗
除上述治疗外,近年来物理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改善抑郁症状,此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如光照治疗、运动疗法、针灸等也作为辅助治疗在临床上应用,但目前尚缺乏有力的研究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且有时难以察觉。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抑郁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也是预防抑郁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