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家”
2024-10-17黄佳音
小雪,女,16岁,市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独生子女,父母离异,1岁后的主要养育者是爸爸和奶奶。爸爸初中毕业,主要从事物流运输工作。
奇怪的伤痕
初见小雪时,她站在咨询室门口,身穿校服,身形瘦削,扎着低马尾。与小雪建立咨访关系还是很顺利的,我询问小雪:“发生了什么?要跟我聊聊吗?”小雪低声回应:“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是心里不太舒服,一直很想哭,学校还有家里的事情,让我越发觉得不开心,我又开始自残了。”在征得小雪同意后,我查看了小雪的左手手腕,映入眼帘的是两条长短不一的伤痕,一条较长较浅,据小雪回忆是初中时候留下的,伤口早已愈合,但疤痕很粗。当我询问是用什么工具造成时,小雪回答:“这是好几次反复自残留下的痕迹,有易拉罐拉环、水果刀还有刀片。”另一条较短较深,是高中的新伤,也已愈合。
我见过不少自伤的伤痕,大多隐蔽在小臂或大腿处,但小雪的伤痕却在手腕处。意识到我的困惑,小雪直言:“每一次自伤我都抱着想死的念头,所以选在了手腕处,每次割开皮肤后,我会静静地看着血流出来,血止住了就再割一刀。”小雪“云淡风轻”的描述让我愈发揪心。
“妈妈”,是伤痕也是救赎
咨询初期,我习惯借助家谱图搜集来访者的基本家庭成员信息,下图是小雪绘制的家谱图,生母部分是在咨询过程中补充的。
谈话中我了解到,小雪的生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大概1岁左右就跟爸爸分开了,她只在七年级见过生母一次,那天生母跟爸爸办理离婚手续,和小雪吃了顿饭,其余时间没有任何联系。小雪从小和奶奶还有爸爸生活在一起。小雪家谱图里的妈妈是爸爸现在的女朋友。“所以,你称呼爸爸现在的女朋友为‘妈妈’?你喜欢她吗?”“喜欢,她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被在乎的,有人是爱我的。”听了小雪的叙述,我既心疼她不幸的童年经历,又庆幸她能够遇到一位真心待她的妈妈。家谱图中,小雪和妈妈的人物关系也是亲密的,这是咨询过程中看到小雪拥有的社会支持,妈妈的出现好似一份救赎,一边疗愈着小雪母爱的缺失,一边也帮助小雪慢慢学着发展亲密关系。
小雪和爸爸是冲突的人物关系,正如小雪对爸爸的描述“他是一个脾气很差的人,做事冲动,直到初三的时候,他和妈妈在一起了,脾气才好了些,但我还是会在难过的时候埋怨他‘为什么直到现在脾气才好点’”。对于共同居住的奶奶,小雪没有太多的描述,奶奶的角色更多是照顾小雪的生活起居,小雪的爷爷因为在小雪出生前已经过世,所以没有出现在她的家谱图中。
再看小雪的家谱图,发现爸爸和妈妈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关系,既有亲密又有冲突,小雪解释是因为他们最近几个月争吵不断。小雪在原生家庭中未能建立亲密关系,父母离异加之争吵冲突不断的成长环境致使她安全感不足,直至新妈妈的出现,小雪的生命故事出现转折,她和妈妈建立了亲密关系。很明显,小雪渴望稳定的亲密关系,但维持亲密关系又是不容易的,最近几个月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又一次打破了家庭的平衡,那种不安全感似乎又回来了,这也成为她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移动视角,聚焦问题
咨询进展到这一部分,小雪家庭成员关系脉络已经大致厘清。接下来,我使用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和小雪一起探讨目前困扰她的问题,帮助小雪移动视角,把当下关注的焦点从个体身上转移到问题本身。思考片刻后,小雪说困扰她的主要问题有:和爸爸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爸爸和妈妈近期不断的争吵、学业压力等。我和小雪继续澄清,在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困扰她,或者想先聊聊?小雪选择了和爸爸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以下是部分对话:
我:你刚才提到跟爸爸的关系是剑拔弩张的,能具体说说吗?
小雪:基本上聊几句就吵,我尽量躲着他,但他非要招惹我。
我:如果要把你和爸爸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想象成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你觉得它是怎样的?
小雪: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片笼罩着我的黑云,我知道自己逃脱不掉。
我:我们暂时把你和爸爸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称为“逃不脱的黑云”,可以吗?
小雪:嗯。
我:这团“逃不脱的黑云”何时产生的?多大呢?还在变大吗?
小雪:可能从小学开始,或者更早吧,不过那时候还没意识到,只觉得家里经常会有争吵,我也从最初被爸爸打骂开始反抗,矛盾也随之升级了,感觉“黑云”也变得越来越大,有时候大到把我笼罩住,透不进一丝光。
我:自那之后,这团“黑云”就一直那么大吗?还是“黑云”也会变小,也有光亮会透进来?
小雪:有吧,初三的时候,爸爸结识了妈妈,感觉爸爸的脾气也变好了些,虽然“黑云”还在。
我:听起来,初三之后,开始有光透过“黑云”照进来了是吗?
小雪:好像是的。但最近,因为学业和一些家里的问题,我和爸爸之间又起冲突了,而且我发现爸爸妈妈最近也频繁吵架……
我鼓励小雪思考一下,哪些情况下她和爸爸之间的关系会相对缓和些,小雪想到了以下几点:
● 爸爸控制脾气,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妈妈;
● 爸爸和妈妈减少争吵的次数;
● 每周有一次爸爸妈妈一起来接我放学或者送我去学校;
● 爸爸妈妈早点领证办婚礼。
说与小雪爸爸听
在和小雪爸爸的对话中,我发现小雪爸爸还是比较想和女儿处好关系的,也在积极地做着一些尝试,但可能不如预期。结合小雪的诉求,我给到小雪爸爸如下建议:
◆ 做会“自控”的父母。日常生活中,爸爸尽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情绪稳定。会“自控”的父母,往往会用乐观、积极的正面情绪感染孩子。
◆ 用心维护夫妻关系。从小雪的角度看,父母领证结婚则代表他们的婚姻关系进入稳定的阶段,父母之间是亲密的,这一点需要爸爸和妈妈共同做出努力。海灵格曾提出“幸福家庭关系图”理论:“夫妻关系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固的等腰三角形”,一个家庭一旦两人之间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第三人,父母之间感情不睦,孩子就会被动介入“战局”,对于重组家庭中的小雪来说更是不安全的。
◆ 亲子关系要有情感连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爸爸想要修复和小雪的亲子关系,不能急于一时,小雪的内心已然有了一道心理防线,要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得学着靠近孩子,日常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倾听和理解。
那个女孩有了“家”
和小雪进行咨询是在学期末,再听到小雪的消息时已是第二学期初。在一个午后,小雪敲开了咨询室的门,站在门口的女孩让我有些恍惚,梳着高高的马尾,嘴角一抹浅浅的笑。小雪告诉我爸爸妈妈在寒假领证了,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家里还多了一只小金毛,自己已是“猫狗双全”的人了。
另外,从小雪班主任那里我也听到小雪阳光开朗了不少,学业也在迎难而上。
写在文末,我还想告诉很多和小雪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原生家庭我们没得选,但未来的你想活成什么样子你可以决定。即使父母成不了你的铠甲,也要自己生出勇气、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