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造力
2024-10-17徐子钧
摘要:舒伯特对于艺术作品的拓展与深度发掘,促使早期浪漫主义风格上升至高潮阶段,不但将歌词、曲调有机融合为艺术歌曲,还为后期舒曼等音乐家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李斯特在对舒伯特艺术作品《弄臣》《魔王》加以改编与创作,有机结合钢琴演奏方式,为听众描绘出一个优美、宏观的艺术图像,促使歌唱与音乐伴奏、歌词与创作者音乐理想相互融合,构建出一个和谐的音乐曲目,同时生动灵活地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够烘托出音乐情景,构建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能将二者结合为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魔王》
中图分类号:J624.1;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9-0058-04
李斯特是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其凭借自身虚幻的音乐创作风格,狂放豪迈的音乐演奏特点,在钢琴作品演奏的完整性、协调性的同时,也进一步突出其独具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演奏风格。李斯特自编曲目在他的全部音乐作品中占据较大份额,且涉及范围相对广泛。他改编或创作的钢琴曲、交响乐曲均凸显李斯特对乐曲的改编能力,他的作品表现出音乐气势庞大,情感细腻丰富,能够用精巧生动的乐曲促使演奏者与听众产生共鸣。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在完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对曲目做出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对原本作品的主要声部运用保留、装饰、强化或者润色等艺术处理,使听众在聆听作品演奏时深刻感受到与歌剧原作相似的强烈戏剧效果,同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细微的情感变化。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形成因素(一)音乐与诗歌的完美融合
浪漫主义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产物,由于舒伯特深受时代的影响,其音乐情感反应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时代信念(如平等、理性以及博爱等)
的强化,使得舒伯特艺术音乐作品的创作也有所不同。欧洲诗歌是古代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化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叙事诗,是对从古至今的真实事件、神话传说、英雄事件的描述与表达。在特殊背景下,音乐和诗歌的有机结合为艺术歌曲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诗歌是浪漫主义的重要时代产物,对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深远影响。在典型叙事诗中,故事情节、故事高潮和主人公个体形象是相互呼应、相互对照的,一般以诗人激情演唱为主要表现形式,且包含史诗(如《奥德赛》)、故事性诗歌、诗体小说(如《唐璜》)等多种形式。其中抒情诗不需对故事情节、主人公形象展开详细的描绘,通常是用来直接抒发作者个人思想情感、体现真实的情况叫。舒伯特在其较短的音乐人生历程中创作出上千首音乐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占比较多,不仅沿袭古典主义的时代特色,还在原本基础上对作品展开个性、创作,使得音乐领域中同时具备浪漫主义音乐类型、古典主义音乐类型。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三种类型
根据不同类型,可将舒伯特艺术歌曲分为下列三种:其一,分节歌。此种类型主要是参考民歌的表现形式,所选取的诗歌段落较多,舒伯特对于每一个段落均采取反复吟唱的方式,且音乐旋律一致,例如《摇篮曲》等。其二,通曲。大多数舒伯特艺术歌曲均隶属于通曲类型,且对后续创作提供规范性参考依据。通曲主要指的是诗歌每个段落参与差异性、特殊性的音乐旋律,提高诗歌与音乐两者之间的融合度与结合度。例如,《魔王》通过运用和声,进一步丰富舒伯特音乐情节、故事人物情感以及情节,将大量演绎难度较多的技法融合在音乐作品中,促使钢琴和人声的有机融合[3]。其三,声乐套曲。声乐套曲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具备较为重要的地位,由于此种类型的艺术歌曲不但能够单独视为独立的歌曲进行演唱,还可以视为整套歌曲加以演奏,主要是由于不同情节的故事所组成。部分故事在结构框架中具备一定独立性,但是在整体情节中可将其串联为一个歌曲小区,主要立足于整体标题基础上。
二、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弄臣》《魔王》的写作风格分析
(一)把音响、和声材料等相关方面有机重组
基于李斯特总体框架布局、写作风格而言,为了进一步保障《弄臣》歌剧改编前后,其音乐结构框架中的差异性、个性化,往往会在实际歌曲改编作品中运用独具差异的名称。在《弄臣》乐曲初始部分,保持了原作的创作结构以及写作风格,将独唱咏叹调(公爵)视为出发点,玛德琳那、吉尔达相互对唱,哥莱托参与其中。在总体发展环节中,哥莱托参与玛德琳那、吉尔达两组对唱过程中,运用三重唱的表现方式促使乐曲顺利到达高潮阶段,是首次高潮,也是李斯特较为典型的艺术风格,以双手迅速交叉、平行力度下降、半音阶华彩乐章作为主要表现,增加快速音调(即长音、半音阶),使得音乐更具浓厚的音乐色彩,提高其华丽性。经过改编歌剧的方式,对原作创作意图加以保存,并且增加新的音乐材料、其他演奏乐器,以一种时空重组的表现形式对作品进行创新性演绎,保障演奏者在具体乐曲演奏环节中,能够通过横向反复阅读、对照来获取深刻体验。在纵向层面中利用多角度的参与感、融合各种各样的声音,突出改编作品的风格与创作意义,提高演奏的立体性、整体性,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独具特色的音乐情感美学
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改编曲表现出来的美学特点、艺术特点和浪漫主义坚持的美学创作原则、音乐情感美学特点具备高度一致性。在具体创作环节、写作环节中重视个体情感、内心感受,并且在美学追求领域中重视个体感受的抒情性,使其钢琴改编曲在钢琴美学层面中独具鲜明的特色,具备丰富的情感表现能力与高超的演奏技术、方法;在演绎、创作等环节中均能够感受其特殊的情感美学特点。《弄臣》在演奏环节中利用华丽且精巧的“外表”,抒发李斯特深厚的创作情感、美学追求。通过改变、调整原作演奏速度、演奏形式,或者提高总体框架结构的精美化、细致化、复杂性,或者添加华丽、炫技乐章,有利于保障音乐的美学特点、音响形象,促使听众在优美音乐、丰富情感中获取精神层面的满足[5]。《魔王》钢琴改编曲在充分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李斯特运用大量难度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等使其音乐表现力,情感美学创新与丰富层面中独具特色。大量极具难度的钢琴演奏技术、音乐情感美学特点促使原作产生一种新型的音乐表达语言、丰富的音乐情感魅力,在具有演奏环节中生动地解释钢琴改编曲蕴含的内在音乐精神、美学思想情感,使得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充分表现出叙事的宏伟、音乐情感美学的独特。
(三)李斯特用钢琴改编曲来表现出音乐的表演美学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魔王》《弄臣》在写作风格中最大化表现出音乐演绎美学特点、写作风格的特殊性。通过采取音乐表演方式对改编曲所蕴含的表演美学逐一呈现,在此基础上融合难度较大的表现形式、演奏技法,能充分凸显美学特色及风格。例如《弄臣》中所运用的双音(快速八度重复音八度快速)、两手交替敲击断奏音乐类型,有机结合音程快速大跳(远距离)技法等,能够深刻感受到李斯特对自由、征服的追求,在磅礴宏伟的演奏气势中获取“一呼百应”的音乐美学效果,能够抨击人心、引人深思。在此种钢琴改编曲演奏环境中,促使演奏者与听众思想情感上保持高度一致,李斯特利用灵活、高超的音乐演奏技巧,使得其所创造的音乐环境具备难以抵抗的丰富力量,促使听众被作品所征服。在演奏《魔王》过程中,将演奏者视为将军或者统帅,其在听众面前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利用音乐演奏的宏伟、磅礴气势,使其听众深深沉浸在音乐氛围中难以自拔[6]。另外,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要求演奏者对钢琴具备较高的控制能力,比如在钢琴控制环节中,更加重视力度层面的区分,以此来凸显对照的深刻度、强烈度,还需严格管控演奏速度。对弹性节拍的要求为自由,对针对性管控、应用左右踏板具备随意性、自由化,有利于凸显技术演奏能力之强。《弄臣》演奏中,主要利用情节推动力、鲜明突出的人物对话等表现形式来反映钢琴控制能力、思维的天马行空,使得情感、思维能够自由表达,提高改编曲的激励性、对比性、戏剧性以及张力性。
三、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造力
(一)采取多元处理手法,在聆听时感受到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1.对旋律音的色彩性、装饰性处理,丰富声乐原作的钢琴化、交响化
在《弄臣》《魔王》钢琴改编曲中降六级音的运用、产生的调性游移中可了解到李斯特在改编过程中态度的严谨、慎重,即主要改动须有对应的解释。在追求改动软化音乐旋律线条效果过程中,改编曲中对某一个音的重复、调性呼应中能够感受到其在创作结构中的艺术意义,促使听众从早期感慨李斯特创作的灵活逐渐过渡到佩服其思维逻辑的严谨,甚至对于改编曲音乐旋律中部分类似于“花腔”演绎的变化,也是具备即兴、润色等典型特点。在《弄臣》演奏环节中,公爵唱段是贯彻、落实改编曲的重要主线,和歌剧演绎具备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在聆听到吉达尔悲伤的哭泣、马达林娜轻视的嘲笑、里戈莱托悲愤的声音后,优美的情感的角度出现变化,即被放置在次要角色中。李斯特在对《弄臣》改编过程中,在公爵唱段中未添加其他演绎内容,只是运用原作歌唱的音乐旋律、管弦乐伴奏。将含有大量炫技色彩、装饰润色性的华彩部分、旋律部分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了音乐旋律的空间层次,犹如给旋律增加了一层绚丽的技法装饰,促使分解和弦表现样式具备鲜明的钢琴演奏特点。
2.对原曲动机的扩展,冲破原曲束缚的个性化
里戈莱托唱段动机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短暂急促的重复音,在节奏演绎上和马达林娜创作动机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是在角色性格方面却完全不同。对此,在第37小节后半段融入的短小动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里戈莱托的性格特点,在该小节中主要是通过再次重复、分裂、拓展等方式,将伴奏部位调整为主旋律,音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最终达到演奏高潮;且第54小节至第58小节左手演奏部分是对里戈莱托唱段动机的延展。在《弄臣》《魔王》钢琴改编曲创作过程中,李斯特认为钢琴改编曲和原作之间的关系应该利用具体的艺术形象加以体现,不论创作者主观想法是怎样的,在改编或者加工乐曲过程中,其所创作的作品应该和自身精神、个性保持一致,不管是形式上或者内容上均可以体现改编创作者的艺术水平情况。《弄臣》《魔王》钢琴改编曲被印上了李斯特独具个性的特点、烙印,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反映其个性特点:即一方面,李斯特对原作的个性化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其对独具风格、特色的钢琴语言词汇的合理运用。有研究表示[7],李斯特并不是一位持有悲观主义色彩的创作者,但其需要在一定困难中获取创作升华、感受改编胜利的光辉。
(二)保持原作的音乐精髓,使用更为丰富的个性化音乐语言
1.李斯特对钢琴改编曲所持的态度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数量较多,且对于歌剧主题的再次创作以及改编是其作用中最具典型特色的作品,也是其钢琴改编曲中占据份额最多的。李斯特通过提高钢琴改编曲的创作高度,将改编视为一个新型的艺术创作、音乐创作环节,旨在更好地推广与传播重要的音乐资料与文献,使得听众可以近距离欣赏与聆听生动灵活的音乐,了解与感受不同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创作特色,有利于最大限度提升听众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弄臣》《魔王》等钢琴改编曲并不是“相片”,反而是“绘画”,是运用灵感、对原作深度感受所创作的,能够反映出改编者对于原作的认知程度、理解情况,但是改编者在创作环节中必然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创作的艺术趣味性、灵活性,提高自身改编创作能力,在改编作品中融入个人精神个性。
2.作品中透出的李斯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个性《弄臣》《魔王》中运用的表情术语不但可以为演奏者展示创作的基本要素,还能够凸显李斯特个人的审美特点、创作能力。例如“a capriccio”指的是在想象力层面远远超出艺术规定所限制的音乐作品、诗歌作品或者绘画作品,是一种随意性、虚幻性、想象性的创作性情或者创作意向。就其本质来讲,主要传递的信息便是对常规、守旧的革新,形式需对情感宣泄表示服从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钢琴改编曲通过自由调整演奏速度,对照分析节奏,能与浪漫主义所追求的自由、放任相互呼应,不仅能够对演奏者、听众展示作品蕴含的诗意形象,还能凸显李斯特改编作品的浪漫主义精神特点。李斯特对于征服的追求,想要获得“一呼百应”的创作效果,其改编曲利用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来与听众建立交流关系。其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法放置在首要地位中,在演奏环节中犹如一位将军带领着千军万马时候的威武气势,努力克服演奏技法的难度可视为一种征服行为,演奏者通过征服高超的演奏技法来征服听众,使得听众和演奏者之间产生共鸣、互通,沉浸在改编曲演奏中难以自拔。
结语
李斯特对于舒伯特音乐艺术歌曲的改编、创作并未像以往那样使用大量的炫技方式,反而是更加贴近舒伯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重视表现创作者个人意图、思想情感,不但推动钢琴和声乐的有机融合,还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歌曲中的人物形象,为未来呈现出更加完整、更加生动的舒伯特音乐艺术作品,凸显了李斯特艺术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万莎莎.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艺术特点及演奏技巧分析——以《弄臣》为例[J].艺术评鉴,2022,23(19):73-76.
〔2〕钱至美,乔益铭.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与演奏技法探讨——以李斯特《魔王》为例[J].艺术科技,2023,36(1):46-48.
〔3〕戴婕妤.分析李斯特音乐美学——以钢琴作品
《弄臣》为例[J].戏剧之家,2021,17(32):87-89.
〔4〕苗淼.论李斯特钢琴改编曲《魔王》的艺术特征[J].时代人物,2021,13(15):97-98.
〔5〕王国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诗学分析——以《魔王》为例[J].当代音乐,2021,12(6):172-174.
〔6〕王晓娜.布索尼演奏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录音分析[J].戏剧之家,2021,118(33):95-96.
〔7〕cCBdG1pHtgBKXPoIJ/8fkw==邵凌.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艺术特色与演奏[J].艺术评鉴,2021,34(21):81-83.
(责任编辑徐阳)
The Artistic Creativity of Liszt's Piano Arrangements
——Take"Nong Chen"and"Devil King"as examples
XU Zijun
(Department of Piano,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 110818,China)
Abstract:Schubert's expansion and deep exploration of artistic works prompted the early romantic style to rise to the climax stage,which not only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he lyrics and tunes into artistic songs,but also provided anew development path for schumann and other musicians in the later period.Liszt in shubert art"the minister"to"devil"adaptation and creation,organic joint piano playing,to the audience depicts abeautiful,macro art images,prompting,singing and music accompaniment,lyrics and creator music ideal mutual fusion,build aharmonious music relationship,at the same time vivid and flexible use of diversity,diversity of artistic expression,not only can foil music scene,build strong artistic atmosphere,also can combine both as a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hole.
Keywords:Liszt;Piano Adaptation;Nong Chen;Devil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