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之两个维度初探
2024-10-17冯班连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学科学习;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义教新课标”)指出,语文跨学科学习要“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义教新课标对如何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指明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时代新人。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语文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跨学科学习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学习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生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单一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多学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及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明晰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是当前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积极探索跨学科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这两个维度,研究课程设计,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探索教学方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从这两个维度入手,认真思考、扎实实践,或能增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效性。
一、课程设计:明确跨学科教学“教什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3]有一定的课时量,才能确保学科之间的协同育人功能。在跨学科教学中,课程设计是第一维度,也是核TqNznA2isCe9bCesC4hsNw==心环节,教师要在不同学科间建立起桥梁,创造出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1.构建“语文+”小学语文跨学科课程设计模式
义教新课标指出,课程要“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4]。那么,如何增强跨学科课程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了给教师提供具体的课程设计指导,笔者所在学校构建了“语文+”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模式,立足语文学科,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或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融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对多个学科进行了统整和综合。这样,可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语文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坚持语文学科立场。郭华教授提出“有学科才能跨学科,立足学科才能跨学科”[5],教师要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在融合多学科的过程中,回归语文课程,以实现语文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例如,将综合活动与语文学科融合时,要明晰活动只是为语文学习搭建台阶,活动的目的是落实语文要素,指向语文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将语文和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融合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增强其科学观察的细致性和精确性,培养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进行这类跨学科课程设计时,应侧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编写描述性文本,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二,跨学科是多学科的有机融合。跨学科学习的课程设计需要强调科学性,要实现多学科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堆砌。在设计跨学科的课程时,教师需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增强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确保跨学科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如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跨学科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整合音乐、舞蹈等课程内容。艺术课程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不能是各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而要科学地将文化、艺术、舞蹈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和内涵。
2.科学设计“语文+”小学语文跨学科课程
“语文+”的跨学科课程,以语文学科为本位,统整其他学科及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有机的课程设计,培育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课程设计例1:
教学三年级下册《元日》时,围绕“美好的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立足语文学科,教师融合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设计了跨学科课程。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桃符等视频,生动地再现了节日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对节日的喜爱之情;联结一年级所学的《春节歌谣》,继续感受风俗习惯;抓住诗眼“暖”,体会节日的热闹、喜庆、忙碌、开心,感受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暖”……在教师的一次次的解说中,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进一步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介绍写作背景。除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过年“暖”的氛围以外,让王安石的内心感到“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王安石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看到人们辞旧迎新,社会一派新的景象,感到欣慰和高兴。最后,体会诗的意境时,引导学生利用美术课上所学的各种绘画技巧,画出节日盛景。学生将绘画理论和绘画技巧融入诗歌中,既锤炼了绘画技能,也进一步感受到《元日》热闹多彩的画面;同时,结合音乐学科,将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本诗相结合,教授诗歌的吟唱技能。
如此进行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艺术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同时实现语文、音乐、美术三科的学习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课程设计,构建了语文单一学科难以实现的复杂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教学效果远超单一学科的学习。
课程设计例2:
教学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依然采取“语文+”跨学科学习模式进行课程设计。这一课程,融合了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让学生深度感受汉字的历史内涵和文化魅力。“遨游汉字王国”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包含两个板块的学习任务。第一个板块是围绕汉字文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搜集整理或自主创编字谜,分小组开展猜字谜比赛活动;查找、搜集能够凸显汉字特点的对联、古诗词、歇后语、谚语等,制作手抄报或PPT,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第二个板块是围绕汉字的历史设置实践活动作业:搜集历史资料,开展汉字追根溯源活动,学写甲骨文,了解汉字历史;搜集汉字书法、古诗词等,开展汉字硬笔书法展和诗配画展;调查学校、社会上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遨游汉字王国”作为五年级的特色课程,以“赏汉字之趣、追汉字之根、书汉字之美、写汉字之用”为教学目标,辅之搜集、画画、办报、摘抄、朗诵、研究报告等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巩固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做到了以语文学科为主要依托,促进多学科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思考跨学科教学“怎么教”
在完成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之后,探索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成为扎实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教学方式是跨学科学习的又一关键维度,采取合适的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拓展其理解深度。
在跨学科教学中,多学科融合加大了课程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激发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参与度,这样才能保证跨学科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实践中,以下三种教学方式对跨学科学习尤为有效。
一是强化口头讲述。如通过叙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帮助学生在表达中逐步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情感链接。
二是进行角色扮演。如教师指导学生模拟课程中出现的各种角色,使学生置身于相应的学科背景中,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从而加深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感知。
三是组织小组讨论。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或深入探讨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儿熟了》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开展教学。《我家的杏儿熟了》是一篇具有乡土气息的散文,通过跨学科教学设计,可以融合植物学、信息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口头讲述活动中,设置讲故事的环节。教师首先讲述《我家的杏儿熟了》的故事背景,包括作者简介和故事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讲述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奶奶淳朴、善良的品格,老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通过杏儿表达对家乡和亲情的眷恋。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可以扮演老人和孩子在树下分享杏儿的场景,通过表演来体验和表达角色的情感。班内其他学生对该组角色扮演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文化场景中,会产生真实的体验感,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思辨力。
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杏树生长、结果的情况,从植物学的角度了解杏树的生成习性。之后,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类似的故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上述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还能从多角度体验和感知所学知识。以上教学方式也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和体验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各学科持续探索的热情。
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始终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其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构建了更加丰富和动态的学习情境。这些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问题与任务的加持,可以有效驱动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提高其分析、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语文及其他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热爱,还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确保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