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满满地奔赴一场胃肠镜检查
2024-10-17刘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镜检查逐渐进入大家的视线,并在早期筛查食道癌、胃癌、肠癌方面“表现”突出。有数据表明,肠镜检查可以降低六成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但由于对此检查不甚了解,很多人会纠结于是否有必要、是否足够“勇敢”奔赴一场胃肠镜检查。那么,到底哪些人需要做胃肠镜检查?首选无痛还是普通的?还有哪些注意事项?请让我为您一一道来。
胃肠镜检查的适用人群
比起以往医生们建议的50岁,近年来随着肠癌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建议年龄也提前到了45岁,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更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2.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胃溃疡等癌前病变的人群;3.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的人群;4.有不良饮食习惯,喜欢高盐饮食,腌熏制品、缺少新鲜蔬菜的人群;5.三餐不规律、大量饮酒、吸烟、喜食过辣过烫的人群;6.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压力过大、压抑等,同时长期存在肚子痛、拉肚子等不适症状的人群;7.有炎性肠病的人群;8.过度肥胖的人群;9.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有所改变的人群;10.大便隐血实验阳性的人群。
两次胃肠镜检查应间隔多长时间?主要取决于前一次检查结果。如肠镜检查无息肉,可以每5 ~10年再检查,如果发现息肉,根据息肉大小可采取治疗措施,一般2~3年需要再次做肠镜随访。而胃镜检查一般每1~2年做一次,除非胃部完全健康,间隔可以适度放宽。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胃肠镜检查的确也有禁忌:如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患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口腔咽喉急性重症炎症患者;食管胃腐蚀性炎症患者;怀疑休克、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都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适用度
当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时,选择无痛的还是普通的又成了一个问题。无痛胃肠镜检查就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胃肠镜检查。受检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过程和治疗过程,不会产生紧张情绪,体验感较好。所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代谢很快,通常6小时以内会完全分解、代谢,不会影响记忆力和智力,通常检查后2~5分钟左右,受检者就会醒来(揉捏耳垂是唤醒的最佳方案)。由于麻醉药物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麻醉后反应,总体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普通(非麻醉)胃肠镜检查,对很多人总体感受会比较有挑战。就胃镜检查而言,因为刚刚下镜时引起的呕吐感通常很难克服,如果反应过度剧烈会影响检查进行;肠镜检查则主要因为受检者情绪紧张,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整个检查过程就会感到无法容忍的难受,甚至疼痛感,时间也变得漫长。这两项检查都需要大家配合医生,尽量放松,但是对普通人而言,放松不下来很正常。
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做无痛胃肠镜检查,通常小睡半小时,整个检查就结束了,苏醒后受检者也并无胃肠部不适,静坐半小时后取检查报告即可离院,2小时后可饮水饮食,以软食为主,或遵医嘱。
胃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和注意点
胃肠镜检查前需要提前5~7天停止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令、利伐沙班等。如果根据病情无法停药,在行胃肠镜检查时只观察而不取病理活检,避免引发出血也是可行的(具体请遵医嘱)。
高血压患者,不能停药,因此建议检查当日早晨用一小口水送服降压药物,避免检查过程中因血压过高发生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须警惕低血糖出现(因为检查需要空腹进行),可自备无色糖块,必要时含服。
装有活动性假牙的患者,检查前需与医生沟通,并取下活动性假牙。另外年纪较大或需要做无痛胃肠镜的患者,需经麻醉科评估,有时候还需要完善心电图、胸片等检查,以评估心肺功能。
此外,因胃肠镜检查须让医生“看得清楚”,检查前要准备充分。胃镜检查受检者需禁食6~8小时,检查前30分钟通常要服用消泡类药物,检查前5分钟还需口服麻醉药;无痛胃镜由于麻醉需要,受检者需要禁水2~3小时。肠镜检查需要提前3天少渣饮食,就是远离富含纤维的蔬果,提前2天半流质饮食,如吃面条、粥,提前1天晚餐进食流质,如牛奶、米汤,检查当日禁食8小时,禁水6小时。同时,须按照医生要求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等,做到排便为无渣、清水样即完成肠道准备。具体服用时间、服用方式医护人员都会详细告知。
胃肠镜是较为繁琐的检查,但非常重要,请大家务必认真听取医生护士的要求,仔细阅读检查前小手册,认真准备,以完成一场高质量的胃肠镜检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筑起坚实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