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2024-10-16沈楠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其创造性发展不仅关乎文化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是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黄河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寻根与传承:黄河文化传播前沿报告》一书结集了诸多备受重视的重要思想和创见,从黄河文化传播特征、黄河文化传播效果、黄河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系统呈现了当前国内关于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最新成果,为黄河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供了极大助力。
全书共分为四个篇目:第一篇在深入研究和理解黄河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中黄河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其应然进路,对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路径进行了创新和拓展研究,力使黄河文化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第二篇探讨了黄河文化传播策略与效果,以讲好黄河故事为主线,重视黄河文化自身的媒体属性,多维度赋能黄河文化的传播能力;第三篇根据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传播形式的变化,研究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策略和创意,产出黄河文化在传播中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使黄河文化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提高黄河文化的传播效率与影响力;第四篇从多个角度探究了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促进黄河文化在对外宣传过程中的创造性发展。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新时代愈发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需要从文化自身、传播渠道、受众等方面,根据国内外受众的心理和习惯,借助多媒体平台,不断丰富黄河文化的内容,不断拓展传播黄河文化的形式,不断提高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突出守正创新,注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在推动黄河文化与当代社会生产实践相融合的同时,重塑黄河文化的存在形态和价值内涵,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尊重创新精神,鼓励技术创新,同时完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相关机制,全面、系统地传播黄河文化。对此,可以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准确定位黄河生态文化的作品特色及其目标受众,充分借助融媒体传播平台,展现黄河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比如,在保护母亲河日、世界环境日等有关生态、治水的重要纪念日,把黄河生态文化融入其中作为活动主题;利用黄河博物馆、黄河沿岸各省市的博物馆等平台的优势,传播黄河生态文化理念等。同时,可以在各项活动中挖掘黄河文创产品,加强相关商业开发合作,以文创赋能,反哺黄河文化传播。
其二,加强文旅结合,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推动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从构建黄河自然、文化、旅游和谐统一的层面进行战略考量,打造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红色教育及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文旅产品,在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将黄河文化的学习体验从单向传递向多维度互动模式发展,在社会交互中激发思想交流,彰显黄河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将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等与黄河文化有效结合起来,注重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比如,源于河南开封的木版年画,迎合现代审美需求,经过一系列创新发展,衍生出一些符合现代生活气息的产品,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不仅为古老的技艺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树立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使黄河文化旅游业不断发展。
其三,借助乡村资源,注重自然生态与历史文明的融合,助力黄河文化的外宣实践。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吸引了众多国外学者的关注。相比于国人来说,外国人对黄河文化不甚了解,甚至出现误解的情况,这就要求建立黄河文化在对话层面的传播范式,从阐释好黄河故事过渡到同外国人进行从个体家园、群体社会和民族情感上有关黄河故事的对话。比如,从小生长在黄河边对黄河有着深厚情感的银川农民称“正是因为有了黄河水才能灌溉稻田,这才使得黄河边上的土地变得富饶”。在讲好黄河故事的同时,把握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性,深入探寻国外民众的心理特征、风俗习惯和语言风格等,优化对外传播黄河文化的内容,多渠道健全黄河文化国际话语传播体系。
综上所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黄河文化的超级IP,使之更好地实现其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