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级“身边的算法”教学指南设计思路解读

2024-10-15马玉娟郭芳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10期

摘要: 五年级“身边的算法”教学指南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教学指南遵循思想性、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体系完整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设计原则,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和分层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旨在提升五年级学生的算法理解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算法;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实践操作;信息伦理;数字素养与技能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课程”到今天的“信息科技课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这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和技术内涵的跨越。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程”向“信息科技课程”的转变,意味着该课程首次具有了独立的课程标准、由地方课程上升为国家课程。这标志着该学科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课程。这一转型不仅顺应国家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布局,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一变革为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课程内涵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调整教学内容,更要更新教学观念,以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和改革精神。在此背景下,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为教师提供了系统支持。本教学指南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并通过具体指导,支持教师构建“数字素养与技能”内容体系,是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资源。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 身边的算法 五年级全一册》(以下简称“五年级教学指南”)专为五年级教师设计,在内容选择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选择的案例特别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旨在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概念、作用及其应用。本教学指南的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逻辑推理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是在现代社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一、设计原则

思想性原则:通过算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算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思想性原则贯穿教学设计始终,强调培养利用算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算法。

知识体系完整性原则:涵盖算法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法描述、验证与实现等。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原则:算法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理解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科学性与先进性原则: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介绍前沿的算法应用。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游戏、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性原则 :提供多种学习活动,以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可持续性原则: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所需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互动性原则: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共同学习。

二、内容结构

五年级教学指南共30课时,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3~5课时。本教学指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了五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循环)、描述算法的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验证算法的过程等,并提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期望。从内容结构角度来看,本教学指南围绕“算法”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引入身边的算法案例,利用任务活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结构、描述方法,以及应用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等内容。

五年级教学指南采用双线并进的方式展开:一条线围绕学习目标,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展开;另一条线以同步跟进的方式指导教师教学。学习活动设计贴近生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每个单元都设有“算法验证与实现”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运行、修改、调试程序来验证算法。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程序的价值,还让他们通过程序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本教学指南各单元依次递进,逻辑上相互衔接,帮助学生从初步认识算法开始,逐步学习如何描述算法,并应用算法解决简单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算法结构,并有机会通过编程实践验证算法的效果(见表1)。最终,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算法知识,还能应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一)基于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五年级教学指南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简化问题规模引导学生认识算法,同时提供分层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教学指南还强调了算法验证与实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修改程序的关键参数等方式来验证算法。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教学指南的教学设计尽量避免复杂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本原理。

例如,在学习桶排序算法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创建桶、确定桶的区间范围和数量,然后将数据逐个放入对应的桶中,接着对每个桶内的数据排序,最后按照桶的顺序把数据组合起来。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桶排序算法的具体步骤,还理解了分治思想,并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应用这种算法。例如,学校组织活动时,学生可以借用桶排序的思想来分配不同年级的车辆和座位,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这一案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思想性原则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原则。

(二)重视分层教学与弹性学习活动

五年级教学指南提供多个学习活动选项,教师可根据课时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这种灵活性设计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取得进步。如在进行“算法验证与实现”时,教师可以根据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进行指导。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运行简单的算法程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大部分代码,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整体框架,并要求他们完善部分细节。对于进阶学生,教师可以提供较为复杂的算法程序,指导学生通过修改关键语句或调整参数来观察算法的不同表现。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确保每名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逐步提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三)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式学习

算法学习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内容的结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算法不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问题解决工具。五年级教学指南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将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其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内容,如交通出行、在线购物等,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科技就在身边,并理解算法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2.融合多学科知识设计项目,不仅包括信息科技的内容,还涉及了数学、物理、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例如,交通信号灯控制算法可与数学中的数据分析融合,图像识别技术可与艺术创作中的算法应用融合。

3.强化实践操作。通过编程验证算法等实践操作,学生可亲身体验运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算法原理的理解。

例如,第一章“无处不在的算法”第26页的案例通过介绍数字地图中的导航功能,解释了算法如何帮助人们分析交通状况、距离和预计时间,从而提供最优路径建议。此案例融合了地理知识和数学中的优化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再如,同一章第27页的案例展示了图像识别技术在刷脸进校园、车牌识别等多个场景中的应用。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不仅学到了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知识,还了解了算法在提高社会安全方面的作用。

这些案例都表明,本教学指南重视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以期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实践操作与验证

五年级教学指南设计了“算法验证与实现”的环节,建议教师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BMI指数计算时,学生需要编写程序实现BMI指数的计算,并通过输入不同数据来验证算法。本教学指南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诗歌或图像,体验算法在创意表达中的应用。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算法的兴趣。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五年级教学指南中的评价建议可以作为一个引导性的案例,主要帮助教师明确如何通过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评估学生对算法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表现。这些评价方法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更丰富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本教学指南建议学习目标与评价内容保持一致。以第二单元“算法结构与描述”为例,该单元学习目标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如认识流程图中每种图框的含义,知道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描述方法等。评价建议中则详细列出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具体指标,如明确算法的基本流程、知道并能描述顺序结构、知道并能描述分支结构及其判断条件等。

nxr9BsIhY+4fY+B6sZf1VA==(六) 培育信息伦理

五年级教学指南重在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特别是在不同单元中渗透了与信息伦理相关的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第一单元“无处不在的算法”鼓励学生感受信息科技在获取与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以及算法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学习搜索引擎工作机制的活动在帮助学生了解算法如何提高搜索效率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算法在信息筛选方面的影响。在介绍算法的各种应用时,本教学指南强调了算法在智能设备解锁、人脸识别、短视频网站推荐等方面的应用。这些应用虽然便利,但也涉及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通过这些实例,学生理解了算法运用背后的社会责任,明白了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信息安全。再如,在第六单元“快速遍历数据”中,学生通过枚举法遍历数据的实例,了解到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破解密码锁还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它们都涉及数据的合法获取与合理使用。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数据,更要懂得尊重数据隐私。

四、数字化资源

五年级教学指南和配套数字化资源强调开放性和灵活性,鼓励教师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这种开放式的资源建设模式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本教学指南为每一课提供了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数字化教与学资源提供给师生,有利于师生开展个性化、分层次的教与学。

本教学指南强调“算法验证与实现”的重要性,提供了丰富的实验程序或半成品程序,既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又突出了信息科技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机运行、调试程序,体验算法的执行过程,充分地认识算法及其作用;或者通过修改代码、完善程序,感受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加深对算法的理解。此外,通过研究身边的算法案例,学生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进对信息科技价值的认识。

总之,五年级教学指南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旨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字素养基础,培养他们在未来社会中所需的关键技能。

(作者马玉娟系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郭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信息科技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资深编辑、编审)

责任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