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学生量感素养

2024-10-15王晋萍高平李俊杰

小学科学 2024年22期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性,并由此优化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量感素养得到不断提升。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入手,重点针对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量感的措施进行探究,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量感的合理化建议,力求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实现高效化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量感素养;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22 118-1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关注学生数学量感素养的培养,构建特色教学活动体系,引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高效化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科学设定培养学生量感素养的措施,以优化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解析核心素养,设定学生量感素养培养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是比较关键性的内容,教师应该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效设定量感培养方面的目标,指引各项教学活动合理化实施,全面提高量感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阶段设定具体的量感培养目标,例如在1~2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基本数量的直观感知上;而在3~6年级,教师可以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数量关系,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精确计算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后,数学教师就可以合理规划教学活动,全面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高效化探究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加与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合理设定量感培养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高效化学习。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在面对加减运算时,不仅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还能形成对数量关系的直观感知和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设定量感培养方面的教学目标,即“利用‘加与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进行加减运算,同时培养他们对数量的敏感性和估算能力;学生应能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加减运算背后的数量关系,形成对‘量’的直观感受;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购物、测量等情境活动中认识数量关系,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探索量感培养教学活动措施,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基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量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量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高效化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对数量知识、数量关系的认识,巩固量感培养基础。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活动作为背景,设计一系列与量感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共鸣,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开展情境化教学的视角,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或者让学生亲手制作几何模型,借助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促进学生量感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量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进一步提升量感素养水平。

例如,在小学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量感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量感素养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探索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小明和他的家人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去滑雪场滑雪。在滑雪场的商店里,小明注意到温度计上显示着-5℃,他感到很好奇,为什么温度可以是负数呢?接着,在结账时,小明的爸爸发现他的信用卡账户因为之前的消费而显示了-100元的余额,这又让小明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钱也可以是负数呢?”然后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内容,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负数的情况吗?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温度是-5℃,你觉得这比0℃更冷还是更暖和一些?为什么?”“小明爸爸的信用卡账户显示了-100元,这意味着他的账户里实际上有多少钱?如果他要还清这个负数,他需要往账户里存多少钱?”在创设生活化情境并提出多层次的引导问题后,教师就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量感和数学兴趣,促进学生量感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全面提升。

三、布置探究任务,强化学生量感学习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量感培养的需求设计探究学习任务,能提高量感培养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量感培养作为基础性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多元化探究学习任务,尽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探究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综合探究学习实践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保障学生的量感素养得到系统性的提升。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能借助多元化探究任务设计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量感学习体验,保障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增强量感培养综合成效。

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量感培养的角度设计探究学习任务,有效强化学生的量感学习体验,为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如下探究学习任务:“任务1:假设你和家人一起分享一个比萨,比萨被均匀地切成了8份。家里有你、爸爸、妈妈三个人,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份比萨?用分数来表示每个人得到的比萨量。”借助此类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对分数量感的直观认识。“任务2:使用尺子或测量带,测量课桌的长度,并将其与你自己的身高进行比较,用分数表示课桌长度占你身高的比例。”此任务的设计和应用,主要是希望学生能主动测量和比较,加深对分数作为比例的理解,培养对长度和比例的量感。“任务3:一天有24小时,假设其中8小时用于睡眠,6小时用于上学,3小时用于课外活动,请用分数表示这些不同活动花费的时间比例。”此类任务的设计和应用,主要是将时间与分数相联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分配和比例,培养对时间和比例的量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设计专题教学,养成学生量感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与习题教学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特色专题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量感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量感培养方面的特色专题教学活动,结合特色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高效地探究,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小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量感培养的角度设计特色专题教学活动,形成习题教学指导效果,切实增强学生的量感综合素养,保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发展。在具体开展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习题:“习题1: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一支铅笔,价格是0.5元,又买了一块橡皮,价格是0.3元。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在此类问题中,借助购物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运算,并培养他们的量感。“习题2:小红用尺子测量了一张桌子的长度,结果是1.2米。她又测量了一把椅子的长度,结果是0.6米。请问桌子和椅子的总长度是多少米?”在此类长度测量问题中,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运算,并培养他们的量感。“习题3:小刚有两个苹果,一个重0.2千克,另一个重0.3千克。请问哪个苹果更重?重多少?”借助此类重量比较类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并培养他们的量感。“习题4:小华有一个水杯,容量是0.5升。他早上喝了0.2升的水,中午又喝了0.1升的水。请问小华的水杯里还剩多少升的水?”借助液体容量类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减法运算,并培养他们的量感。在设计多种类型的习题后,教师从不同视角促进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高效探究奠定基础,使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五、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学生量感培养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学教师科学开展教学评价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进展和教学效果的宝贵信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全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量感发展水平。除了传统的笔试测试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口头测试、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量感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口头解释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或者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其次,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不同的学生在量感发展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最后,教师还可以091cac80fb8664d5f46213e0e561ea95f861a14794d5cc528cbd4c23ef2452c0利用评价结果反馈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教师在评价中,应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思,了解自己在量感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逐步优化教学评价活动,能提高教学指导效果,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元化探究,从而使量感培养效果全面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不同视角探索量感培养措施,探索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能引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思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量感培养作为前提和基础,从不同视角针对培养学生量感的措施进行深度探究,凸显量感培养特色,全面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量感,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体验式教学下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JKZX22﹣514】

参考文献

[1]张金娣.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3(35):29-31.

[2]郑春华.练习真可视量感赋内涵: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3(12):74-76.

[3]周婷.用“结构”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量感[J].四川教育,2023(24):42-43,45.

[4]潘锦秀.小学数学量感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索[J].数学之友,2023(23):78-79,81.

[5]相平平.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量感”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3(3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