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品质课堂”
2024-10-15何永锦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品质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是对当前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与积极应对。在认识到教师专业素质待提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后,我们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科学探究为主线”的“品质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实现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小学科学;“品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22 031-033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实施新课标形势下,为全面落实打造“品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深入推进“品质课堂”行动,促进学科课堂教学变革,构建富有东莞特色的小学科学课堂新样态。小学科学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一种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从“品质课堂”的概念出发,我们来深入探讨小学科学“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小学科学“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品质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教学环节,实现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旨在构建一种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科学课堂。
二、小学科学“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讲授《设计与制作风帆小车》一课时,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播放帆船比赛视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了解风力为帆船提供了动力,引导学生思考:给小车装上风帆,借助风力也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吗?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标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品质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例如,在设计风帆小车方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风帆小车的制作做好准备。通过设计风帆小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在“品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例如,“探究风帆小车的运动距离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如图1所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可以共同探究科学问题,学会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彼此分享观点和发现。这种合作交流,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思维碰撞。在探究与实践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注重展示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心
在“品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展示评价环节。例如,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帆小车(如图2所示)。学生创造自己的风帆小车,分享自己的制作想法,大胆假设自己风帆小车的运动距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同时也为下面实验验证和分析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探究心得等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得以及时了解,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种展示评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和表达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反思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在课堂实验探究中,学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展示交流。例如,探究风帆小车的运动距离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反思探究过程和分析结果的能力,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六)教学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考
科学,作为一种探索、理解和改变世界的工具,起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让学生观看帆船在不同方向的风力作用下是如何前行的视频,这是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因此,可以说科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七)设计评价表,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在实施“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设计制作风帆小车评价表,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提高小学科学“品质课堂”教学能力
(一)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科学课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是实施“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参加教学研修、观摩优质课堂等方式,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深化教学内容研究
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理念,坚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和激励全体科学教师切实执行新课程标准,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及教育理念。推动教师摒弃旧有的思维模式与教学习惯,深化科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关注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提出简单问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建构解释、交流研究成果等科学探究技能。加强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和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组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实地考察、科学制作、科学实验等,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与M2JBz8kzYDz0ZwtNKizdqQ==创新探索能力。聚焦科学思维模式的塑造与发展,着重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批判审视及创新构想等能力,鼓励学生从多元化视角审视问题,激发问题意识并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与巨大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三)创新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各种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采用“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观看教学视频、深入查阅资料等自主学习手段,进行预习。课堂则转化为深化理解的场所,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等互动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
探究实验教学法:强化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使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构建历程,从而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完善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的教育概念。它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评价策略首先要解决如何在学业评价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问题。
多维度评价体系:融合学生自我反思、同伴相互评价及教师综合评判等多种途径,以全面透视学生的学习进展与成效,从而为教育教学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过程性评估: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时反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旨在激发其学习热情与内在动力。
成效评估: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实施一种客观且公平的评价方式,旨在认可学生的成长与成绩,并以此激励学生保持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教学质量
实施“品质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学校应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品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采用“品质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科学“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冷秀英.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上),2016(11):186.
[3]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