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患者术后最关心的8大问题

2024-10-14罗鲜樟罗振华李德卫

家庭医药 2024年10期

1.患者术后能否吃中药?

中药有全面、整体的调节作用,可扶助正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帮助患者改善“癌状态”。中医治疗肝癌的好处包括:(1)提高免疫力。中医学是整体观念,通过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整,可达到自身机体的平衡,建立免疫系统,对抗肿瘤;(2)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中药可帮助患者调理身体状态,最大限度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痛苦症状,减轻放化疗、靶向药物等导致的副反应,增强治疗效果;(3)延长生存期。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减少癌症晚期并发症的痛苦。癌症晚期由于肿瘤细胞侵袭身体各个组织部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最典型的就是疼痛,中医药可通过针灸、膏药、内服等多种手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2.患者术后引流管多久才能拔掉?

由于肝切除术创面大、易出血、胆漏发生率较高等原因,术后仍普遍采用腹腔引流进行引流和监测。专家建议在妥善处理肝断面后,应在胆肠吻合口后方及肝断面放置引流管,以预防术后胆瘘发生,但并未对留置时间予以明确。一项混合型肝癌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研究认为,术后2~5天拔除引流管并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一项关于右肝切除术的单中心研究显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26天、4.83天,且均安全出院。原发性肝癌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通常为3~5天,可见肝癌术后的引流管放置时间基本在此区间。因此,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的,若无并发症,一般术后3~5天拔出引流管;若有并发症,需局部引流,根据并发症恢复时间决定具体拔管时间。

3.消融术后出现针道出血怎么办?

针道出血,尤其腹腔内大量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导致死亡。针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穿刺过程中损伤沿途较粗血管。另外,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多存在凝血机制障碍,长期使用贝伐珠单抗等靶向药也有凝血功能不全的潜在风险。除了提高操作技术,肝癌消融前后还必须重点注意:(1)改善凝血状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降至正常对照值3秒以内,血小板过低者可通过脾动脉栓塞、药物或输用血小板等将血小板提高到4万以上。(2)位于包膜下,尤其突出于包膜以外(外生性生长)的肝癌,必须选择合理的穿刺路线。尽量不采取透过腹壁直接肿瘤穿刺,到达肿瘤前最好经历一段正常的非瘤性组织,依靠组织固有弹性压迫76c3eb3abef161f512fa2fc62148c127针道。(3)对于伴有严重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消融后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高度怀疑发生针道出血,应急查血常规和腹部B超;如腹腔出现积液,应立即腹腔穿刺,同步进行血交叉试验、备血。确诊腹腔出血后,应快速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如内科处理后生命体征仍然不稳,应当机立断行肝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封堵止血。较粗静脉出血而保守无效时,应尽快开腹缝扎止血或病灶切除。

4.术后出现消融灶或腹腔感染怎么办?

消融灶感染(或并发腹腔感染)是肝癌消融后最常发生的又一严重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术后2~7天,发生率一般为0.3%~3.6%,主要见于转移性肝癌,尤其有过胆肠吻合术、胆道支架置入术、反复胆道感染以及存在长期胆管扩张者。另外,长期营养不良、长期接受化疗或激素治疗、重度糖尿病等也可能降低患者的自我抗感染能力。对于接受过胃肠、胆肠吻合术或胆道放置支架处理者,消融前可预防性应用针对胆道菌群的抗生素。重视肝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如患者射频消融后出现不明原因畏寒、发热,尤其伴有寒战时,应高度怀疑消融灶发生感染。在经验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超声和CT予以明确诊断。如果未形成肝脓肿,可通过使用敏感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极为重要)等加以控制;如形成了肝脓肿,可给予穿刺脓液引流、抗生素冲洗脓腔,并结合血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5.患者术后生活上需注意哪些?

一般来说,若行传统开腹手术,术后第一天可以进食,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术后7~9天拆线,大多数患者出院前恢复到术前水平。若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快。

肝癌患者术后生活上需注意:(1)作息时间规律,少熬夜,多休息;(2)加强营养,特别是术后早期患者,尽量做到体重不下降,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若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需温冷软食;(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肝脏损伤药物及保健品;(4)加强锻炼,有条件者可做游泳等运动;(5)学会自我健康监测,每日观察大便及小便颜色,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6.介入治疗后肝癌会复发吗?

手术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肝癌的手段。虽然肝细胞肝癌大多数经动脉供血,但仍有部分为门静脉供血,且动脉供血存在侧支及交通支,若仅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可能存在栓塞不彻底,导致肿瘤残留,从而影响远期效果;若行消融治疗,且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肝癌,行射频消融治疗,5年患者存活率和手术切除相当,但无病存活时间较手术切除短。因此早期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有复发可能,建议患者在肝功能及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手术切除。

7.早期肝癌切除后的生存期限是多少年?

肝癌患者异质性强,即使均为早期患者,预后也可能不一样。与患者肿瘤部位、肝硬化程度、有无微血管受侵犯等多因素有关。早期肝癌行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约60%~70%。术后需密切随访。

恶性肿瘤的特点是复发转移潜能,手术切除病灶后,在剩余肝脏仍有可能出现新发病灶。根据不同时间点,可分为早期转移和晚期转移。早期转移即术后2年内剩余肝脏出现新发病灶,一般来说,考虑原来肿瘤转移所致,治疗以介入、靶向及免疫治疗为主,病灶越小,效果越好。晚期转移即术后2年后肝脏新发病灶,一般来说,与原病灶不一样,若病灶局限,可考虑手术切除,若病灶多发,可考虑介入、靶向及免疫治疗。能否治愈取决于病灶大小、数目、有无血管侵犯等,因此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

8.患者术后多长时间随访复查?

一般情况下,建议肝癌患者术后的前3个月内应每月复查1次,如结果提示肿瘤无复发及新发灶,之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此复查频率应一直持续下去,不得擅自拖延复查时间。如果术后2年均无复发转移,复查间隔时间可延长,每3~6个月1次。若超过5年无复发转移,可认为是临床意义上的治愈,肝癌再复发的概率降低,复查时间可延长为每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