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肝炎,保护你的“小心肝”

2024-10-14吴秀萍丁丽娟

家庭医药 2024年10期

临床常分5类型

一是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5种亚型,此类肝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严重的危害,是临床最常见类型,且以乙型最为常见。不同亚型传播方式也有区别,如乙肝主要是通过体液、血液或性传播感染,甲肝通常是在卫生条件整体较差的环境里通过食物和水传播。二是酒精性肝炎,发病原因是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细胞损伤,会出现各种炎症和肝功能下降。三是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是指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组织引起肝炎。四是药物诱导性肝炎,一些患者服用的抗生素或镇痛药物毒量超过肝脏承受范围,如果长期或过量使用就会导致肝炎。五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此类肝炎通常和肥胖、代谢综合征有关,肝脏中积累脂肪过多引起,但脂肪形成不是因为消耗酒精导致的。

根据持续时间临床还可以将肝炎分为慢性、急性。急性肝炎时间短暂,既能自行消失也有可能进展严重,慢性持续时间长且容易迁延难治。

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各异

不同类型肝炎治疗方法也不同,如甲肝作为短期疾病,一般不需要治疗,针对严重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如腹泻呕吐需要补充水分营养。丙肝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通常会根据患者情况尝试多种药物组合,由慢性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或肝脏疾病有可能是肝移植的候选人,该类型肝炎尚无接种疫苗,需引起重视。戊型肝炎治疗也没有特定药物,此类肝炎患者建议保持充分休息且喝大量液体,在摄食上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避免接触酒精,针对发生该种类型感染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乙型肝炎上,急性不需要采取其他特殊治疗,慢性则需要利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且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持续接受医学监测和指标评估,检测病毒对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是否有反应。

预防肝炎从细节做起

肝脏是人体“沉默器官”,由于肝脏无痛感神经,肝脏疾病在早期不会有过多症状表现,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因此如果要想有效预防肝炎,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肝脏就尤为关键。首先是要规范自身卫生行为,甲肝和戊肝感染和粪便污染水源、食物形成感染有关,要做到私人卫生物品不和他人混用,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外购肉类熟食要进行充分加热后才能食用。其次要及时接种疫苗,全面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明显降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正常情况下乙肝疫苗是在半年内完成三针接种,接种后机体内的抗体水平和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下降。另外,当前尚有甲肝疫苗和戊肝疫苗可供接种,建议部分有基础肝疾病以及肝炎高危人群及时接种以预防肝炎。三是严格戒酒,酒精是酒精性肝炎唯一引起原因,也是促使其他类型肝炎产生进展的重要因素,临床将长期饮酒史作为诊断酒精性肝炎的基础标准。临床实践表明,当酒精性肝炎患者戒酒达到4~6周后,患者肝内沉积的脂肪肝会极大程度得到缓解。四是保持合理膳食,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是减轻肝脏压力、提高身体抵抗力的关键,要做到饮食中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控制油炸食品、高糖食物以及碳酸饮料的摄入,日常烹饪方式尽量选择煮、清蒸、炖、拌等,多摄入一些优质蛋白和纤维。五是避免肝损害药物的应用,药物性肝损害由于早期症状轻微经常被忽视,因此在部分药物应用时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停药改药。最后要定期体检了解身体情况,健康人群可每年1次全面体检,有慢性肝病的人群需要每3~6月到专科医院接受肝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