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脏六腑调和耳鸣耳聋

2024-10-14刘畅

家庭医药 2024年10期

耳疾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肾与耳鸣 中老年人的耳鸣耳聋,往往与肾脏功能的衰退有关。肾脏失司,精气亏损,无法濡养耳窍,就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因此,补肾填精是治疗肾虚型耳鸣耳聋的重要方法。方药可选六味地黄丸及左归丸。肾精亏虚型患者常表现为耳鸣如蝉、鸣声细弱,常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夜尿频繁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反映出肾脏精气亏损,无法固护濡养耳窍。

肝与耳鸣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阳上亢或肝气郁结都会导致耳鸣。比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人,容易出现肝火旺盛,进而引发耳鸣。此时,清肝泻火、疏肝解郁是治疗的关键,方药可选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肝火旺盛型患者常表现为耳鸣如潮,鸣声较大,常伴口苦咽干、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显示肝火炽盛,扰动心神,影响耳窍功能。

脾与耳鸣 脾脏就像我们身体的“营养师”,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并清除废物。如果脾胃虚弱了,就像营养师罢工,营养供应不上,耳朵这个“小精灵”就会因为“饿肚子”而发出耳鸣的抗议。所以,要想让耳朵恢复宁静,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脾胃虚弱型患者耳鸣时作时止,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等脾胃虚弱表现。舌淡苔白、脉弱无力,表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耳窍失养。

心与耳鸣 心脏不仅是生命的引擎,它还掌管着血液的流动。当心气不足,就像水流缓慢甚至堵塞,耳朵的“血液河流”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耳鸣声起。这时,养心安神就像给心灵充电,而活血化淤则像疏通河道,两者结合,能有效缓解这种因心血不足导致的耳鸣。心血不足型患者耳鸣常伴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等症状。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提示心血不足,无法滋养心神及耳窍。

肺与耳鸣 肺不仅是呼吸的门户,还影响着全身的气机运行。如果肺气不顺畅,就像呼吸受阻,身体的“气”就不能正常升降,耳窍也就容易闭塞,从而产生耳鸣。因此,在治疗耳鸣时,别忘了给肺来个“深呼吸”的调理,让它重新恢复顺畅的呼吸节奏,这样耳朵才能更加清亮,远离耳鸣的困扰。肺气不利型患者耳鸣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肺气不利症状,或耳内感觉堵塞不适。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显示肺气失宣,痰浊阻滞耳窍。

中医治疗耳鸣耳聋方法多

针灸疗法 以其自然、无创的方式,避免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耳鸣症状的逐渐缓解。针对肾精亏虚型患者,需要选取肾经和膀胱经的穴位进行针灸,如肾腧穴、太溪、关元、命门等,以补肾益精、温阳固肾。针灸时采用补法,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以增强补肾效果。肝火旺盛型应选取肝经和胆经的穴位进行针灸,如太冲、行间、风池、百会等,以清泻肝火、平肝潜阳。针灸时采用泻法,刺激强度可稍大,以引导肝火下行。脾胃虚弱型要选取脾经和胃经的穴位进行针灸,如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气海等,以健脾和胃、益气升清。针灸时采用平补平泻法,注重调理脾胃气机。心血不足型患者要选取心经和心包经的穴位进行针灸,如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等,以补养心血、安神定志。针灸时采用补法,注重调节心脏功能。肺气不利型患者要选取肺经和大肠经的穴位进行针灸,如列缺、合谷、肺俞、风门等,以宣肺理气、化痰通窍。针灸时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根据病情灵活运用。

穴位贴敷 中医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精选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中药材,经过精心炮制与配比,制成易于贴敷的剂型。使用时,患者只需将中药贴轻轻贴敷于耳部及身体其他与耳鸣相关的穴位上,如耳门、听会等。随着贴敷时间的推移,中药里的有效成分会逐渐渗透皮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达病灶部位。肾精亏虚型患者可选用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功效的中药,如肉苁蓉、杜仲、巴戟天等,研末后调和适量蜂蜜或醋,贴敷于肾俞、命门等穴位上,通过药物渗透作用,达到补肾养耳的目的。肝火旺盛型患者需要选用具有清肝泻火、解郁安神作用的中药,如夏枯草、菊花、决明子等,研末后调和清水或薄荷油,贴敷于太冲、行间等穴位上,帮助缓解肝火旺盛的症状。脾胃虚弱型患者需要选用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作用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研末后调和适量姜汁或蜂蜜,贴敷于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上,增强脾胃功能。心血不足型患者需要选用具有补血安神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红枣、龙眼肉等,研末后调和适量蜂蜜或米酒,贴敷于内关、神门等穴位上,帮助改善心血不足的症状。肺气不利型患者选用具有宣肺化痰、通窍利气作用的中药,如桔梗、杏仁、紫苏子等,研末后调和适量姜汁或清水,贴敷于列缺、肺俞等穴位上,促进肺气的宣发和痰浊的排出。

功法锻炼 气功、八段锦、站桩等锻炼方式,可促进体内气血的和谐流动,有助于改善耳部微循环,减少耳鸣的发生。比如,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不仅拉伸脊柱,还促进全身气血的畅通,对改善耳部供血、缓解耳鸣有着积极作用。站桩则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求静的锻炼方式,通过保持特定的站姿,可以放松身心,让气血自然下沉,滋养五脏六腑。肾精亏虚型患者推荐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气功,这些功法有助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肾固本。特别是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能够活动腰部,促进肾气的流通。肝火旺盛型推荐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以及瑜伽中的冥想和呼吸练习,有助于平息肝火、舒缓情绪。同时,练习太极拳中的“金鸡独立”等动作,能够引气下行,减轻肝火上升的压力。脾胃虚弱型推荐进行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作,以及太极拳中的“单鞭”等动作,这些动作能够活动脾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心血不足型推荐进行深呼吸、静坐冥想等静养方式,以及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等动作,这些练习能够静心安神、调和气血,有助于心血的滋养和循环。肺气不利型推荐进行呼吸操、扩胸运动等锻炼方式,这些练习能够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活量,促进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练习太极拳中的“揽雀尾”等动作,能够活动上肢和胸廓,有助于肺气的流通和痰浊的排出。

耳鸣耳聋虽为生活小困扰,却不容忽视。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从五脏六腑调和入手的解决方案。通过补肾填精、清肝泻火、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及宣肺理气等方法,不仅治疗了耳鸣耳聋的症状,更从根本上调理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注重预防与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远离噪音环境,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积极心态。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实则是对我们听力健康的最好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