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VS浓度依赖性

2024-10-14

家庭医药 2024年10期

服用抗菌药物时,有的说明书要求一天服用1次即可,有的一天要服用多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主要与半衰期,有无抗菌后效应(PAE)以及是否时间依赖性或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关系。

其中,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长的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可以减少给药频次。反之,半衰期短的药物需要更频繁地给药以维持有效浓度。抗菌后效应(PAE)是指停止给药后,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仍然持续存在的时间。因此如果药物具有较长的后效应,可以减少给药频次。例如,尽管万古霉素的半衰期仅为0.5小时,但由于具有较长的PAE,给药间隔可延长至每12小时1次,仍能保持良好的临床疗效。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抗菌效应主要与药物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浓度升高关系不密切。此类药物半衰期和PAE较短,用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最好每6~8小时1次。代表药物有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和部分大环内酯类。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其药物浓度成正比,且有较显著的PAE效应,半衰期较长。使用这类药物时,应该尽量提高血药浓度,延长给药时间间隔,通常采用每日一次的给药方案。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多粘菌素等。

还有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类,即属于时间依赖性,但是具有长PAE效应的一类药物。如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糖肽类化合物,一般推荐日剂量分2次给药方案。

正确的给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以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