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鼓了个包,怎么办
2024-10-14俞慈敏
但若造口管理不当,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比如,有些患者发现其造口隆起部位变成个大包,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这就是一种造口周围并发症——造口旁疝。那么,什么是造口旁疝?出现造口旁疝该怎么办?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什么?下面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科普,助造口患者远离并发症,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1.什么是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PH),是一种特殊的腹壁切口疝,是指腹腔内容物通过肠造口周围的环形腹壁缺损形成的异常突起,是最常见的几种肠造口周围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随着患者生存周期的延长而上升,造口术后1年发生率>30%,2年发生率>40%,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率会>50%。
造口旁疝的发生原因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1)疾病因素,包括肥胖引起的肌张力下降、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其他腹壁疝、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伤口感染、激素的应用以及某些恶性疾病。(2)患者因素,包括年龄、吸烟、营养不良、腹部肌肉薄弱、多次手术史、持续性腹压增高(抬举重物、慢性咳嗽、尿路梗阻)等。(3)技术因素,包括肠造口位置(位于腹直肌外)、类型、大小(腹壁筋膜有较大开口)、肠造口肠管拉出途径、是否预防性留置补片,以及造口肠段与腹膜、腹壁筋膜固定或愈合不良等。
2.发生造口旁疝时,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造口旁疝可以根据大小进行分类:0~3cm以下为小型疝;3~6cm为中型疝;6~10cm 为大型疝;10cm以上为巨大型疝。造口旁疝临床表现与其大小及是否出并发症有关。轻度造口旁疝表现不明显或仅在造口旁有轻微的膨胀,临床查体难以发现, 容易发生漏诊;通过影像学技术的检查,可大大提高诊断率。重度造口旁疝者,肠造口周围腹壁明显膨出,站立位或腹压增高时最明显。除腹部外观的改变,患者还常伴有腹痛及腹部坠胀牵拉感。当突入疝环的肠管发生嵌顿时,患者将出现肠管堵塞、坏死,会危及生命。
根据造口旁疝的解剖性特点,还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真性造口旁疝,即腹膜囊经腹壁缺损突出,此类型临床最为常见,在所有患者中占比约为90%;(2)造口间疝,即造口肠管和疝内容物一起脱出,造口肠管一周均为缺损;(3)造口皮下脱垂,即造口周围没有缺损,造口肠袢突出于皮下或经造口肠袢腔内脱出;(4)假性疝,在临床较为少见,主要发生原因是腹壁相对薄弱,且支配腹直肌的神经有过多损伤,主要症状是肠造口侧方有弥漫性突出,且这种突出不会因为患者体位的变化而改变,和其他造口旁疝的“卧隐立现”特征有明显区别。
3.发生造口旁疝时该如何护理呢?
(1)造口底盘的选择和应用:建议造口旁疝患者选择一件式造口袋,尽量避免使用两件式造口产品,尤其不要使用凸面底盘,同时还要避免频繁更换造口底盘。
(2)根据造口旁疝的特点,作出护理决策:早期或症状轻微者,尤其是造口旁疝<10cm且平卧时肿块完全还纳的患者,或者全身情况差、年老体弱的造口旁疝患者,可以使用造口专用腹带进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疝囊巨大的造口旁疝患者,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术后早期需要至少佩戴3个月的造口腹带,之后是否继续使用要听从医师的建议。同时要注意术后避免身体用力,以免引起腹内压增高;在不得已进行用力活动时,可以通过用手按压造口旁皮肤的方式来降低腹壁张力,减轻腹内压。
(3)保持大便通畅:造口旁疝患者需要坚持高纤维膳食饮食,以维持大便通畅;同时规律饮食,坚持少食多餐原则,避免腹泻和便秘;重视腹肌锻炼,避免因为身型过度肥胖或消瘦导致病情加重;日常尽量穿宽松的衣服,避免造口受到压迫;养成定期观察造口排便、排气情况的习惯,了解肠梗阻的表现,保持警惕。
4.怎么治疗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作为肠造口术后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即不可逆,手术干预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发现造口颜色变暗,腹部疼痛明显、严重水肿,患者伴有明显食欲不振和恶心呕吐感时,就需要紧急就医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造口疝的术式众多,有缝合修补、造口移位、开放或腹腔镜补片修补以及Lap-re-Do修补手术。其中,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目前应用得较多,其只需要在患者腹部打上几个小孔,就可以在腹腔镜的比对下完成造口修补,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不易感染的优势。
5.造口患者该如何预防发生造口旁疝呢?
(1)避免腹内压增高:肥胖的患者,术前应适当控制体重。术后明确并及时解除可能会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比如提重物、频繁咳嗽、用力打喷嚏、便秘。科学使用造口腹带是有效的预防方法,注意在平卧下床前佩戴,并且先垫于腰部,再从造口圈中拉出造口袋,腹带的佩戴松紧度以不影响呼吸最为适宜,遵循先松后紧的原则进行调整。佩戴期间,如果腹部感觉到明显的压迫感,可以在进食或餐后1小时将腹带去除。当腹带松紧弹力较差时,需要及时更换。
(2)增加腹壁强度:术前加强腹部肌肉锻炼,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以免影响术后腹部伤口的愈合。术后加强支持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及愈合不良。
通过针对性的腹部锻炼,可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概率。患者在造口手术后的第8周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关锻炼。一是卷腹锻炼:仰卧在垫子上,双手交叉环抱在胸前,双腿屈曲且双脚在垫子上平放,脊柱和背部保持放松,收缩腹直肌后再将上背从垫子上抬离,期间下背不能离开垫子,保持该动作几秒钟后再恢复原位,连续进行20~40次,每天进行1~2组。二是臀桥锻炼:采取仰卧姿势,保持双膝的屈曲并拢,之后将臀部抬起,头部和肩部则不离开垫子,整个身姿类似于“拱桥”,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40个,每个动作维持5秒钟左右。三是深呼吸收腹:取坐位,挺直背部,深吸气,以使腹部保持最大程度的回缩,并尽可能维持较长的时间,然后呼气放松腹部那,重复进行。需要注意,腹部锻炼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如果是已经出现造口旁疝的患者,腹部锻炼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小贴士
造口旁疝预防小口诀
旁疝预防要记牢,便秘咳嗽要治疗,
腹带预防要绑好,提重久站不能要,
腹部锻炼不能少,尽量使用一件式,
柔软透明好观察,腹痛梗阻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