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后疼痛,切不可一忍了之

2024-10-14刘慧

家庭医药 2024年10期

手术后疼痛是急性疼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身体在手术刺激后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通常情况下,疼痛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的24~48小时内,这主要是由于手术刺激导致体内环氧酶2水平上升,进而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增强了外周和中枢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

许多患者认为手术后的疼痛是正常现象,并期望通过忍耐来克服。然而,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持续的疼痛不仅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首先,疼痛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和心律不齐;还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积累。再者,持续的疼痛会降低身体对病菌的抵抗力,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它还可以导致血小板黏附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使身体处于高凝状态。疼痛还可能引起血糖升高、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代谢增强,从而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在消化系统方面,疼痛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对于泌尿系统,它可能导致尿道和膀胱肌肉运动力减弱,引发尿潴留。此外,疼痛还可能导致恐惧、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还需注意的是,急性疼痛有可能转变为慢性疼痛,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伴随患者的一生,严重影响身体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当出现疼痛时,患者应该积极地采取科学的镇痛方法。首先,患者可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推拿、针灸、按摩或热敷、冷敷等治疗来缓解疼痛。其中,使用冰袋或冰毛巾对局部进行冷敷的方法,能够达到镇静皮肤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局部水肿或疼痛;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对局部进行热敷的方法,则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改善不适症状。

其次,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来控制疼痛。有些人担心使用镇痛药会带来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合理地使用止痛药,可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通过听音乐、读书看报、想一些有趣的事情等来转移注意力。同时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诊,以确保恢复正常,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如果您经历剧烈的疼痛、发烧、红肿或伤口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

曾有人说:“疼痛是老天送给人类的礼物,因为有了疼痛,人类可以及时躲避伤害性刺激,从而避免更大的伤害。”然而,除此之外,疼痛并没有值得称许的地方,因为它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应激反应。因此,我们要敢于和疼痛说“再见”,战胜疼痛最重要的方法是直面疼痛,积极科学地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