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不是护身符:揭露脑卒中的真相
2024-10-14汤定中罗国君
误区1:年轻人不会得脑卒中
许多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与之无关。事实上,虽然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此外,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身体肥胖、承受过大的压力以及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同样与脑卒中风险有关。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中青年人群(18~45岁)发生脑卒中的比例正在上升,大约占临床全部脑卒中的5%~10%。这一趋势正与现代生活中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此外,家族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曾患有脑卒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那么后代可能存在遗传风险。临床观察发现,青年卒中人群中能够常见那些罕见发生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合并皮质下梗死的白质脑病、线粒体脑病伴发高乳酸血症和具有遗传性内皮细胞病伴有视网膜病变等。这也提示,遗传相关的脑血管疾病和卒中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为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体检查。比如,成年人应该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血糖、血脂,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有这些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频繁地监测。50岁以上人群,则应该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误区2:忽视脑卒中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会忽视一些轻微的症状,如短暂的视力模糊、轻微的面部下垂或言语不清等。然而,这些症状实际上是脑卒中的早期迹象。有些人可能会将突然的头痛误认为是普通的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脑卒中隐患。此外,有些人可能会将肢体无力归因于疲劳或压力,但这也是脑卒中的一个常见症状。
当出现面部一侧下垂或微笑时不对称;双臂平举时,无力的一侧会下降;言语含糊不清,无法流利说话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判断是否出现了脑卒中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和女性在脑卒中的表现上有所不同,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这种差异,从而耽误了治疗时间。因此,对于任何疑似脑卒中的症状,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误区3:对治疗时间窗口认识不足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MmZOld61MS3Z7XZzx5hk9/e/f4vojro3pGjuBQbclmg=在面对脑卒中发作时,有“在家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现在不太稳定,等好一点再去”等想法。很多人并不了解,脑卒中发生后抓住治疗的时间窗口至关重要,因为“时间就是大脑”,不及时救治的话,每分钟就有190多万个神经细胞死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后的前几小时内,特别是使用溶栓药物。如果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对于一些患者,如果在6~24小时内通过机械取栓手术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治疗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现在,很多医院不仅开设神经内科急诊,还建立了卒中中心,打通急诊、放射、检验、神经内科等科室壁垒,为脑卒中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因此,发生脑卒中后要立即拨打120,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及时得到溶栓、取栓等急救,减少卒中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误区4: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许多患者可能过分依赖药物来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却忽视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长期用药可能带来副作用,例如抗凝血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同时,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也可能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影响疗效并可能引发更多身体不良反应。还有部分患者在服药后忽视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胆固醇等指标,缺乏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导致疾病管理不当。
因此,将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联合起来,才是更为理想的管理和预防脑卒中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确保饮食中包含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优质蛋白,并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和鱼油;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内,减少加工食品和快餐的摄入;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黏稠度也非常重要。
除了合理的饮食,日常的身体活动同样不可忽视。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身体健康。在工作日,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如步行上下班、爬楼梯等,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最后,戒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吸烟和过量饮酒。男性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杯标准饮品,女性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1杯标准饮品(1杯标准饮品相当于约14克纯酒精)。
误区5:忽视康复治疗
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可能认为,一旦过了急性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然而,实际上,即使在发病数月、数年后,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仍有可能改善功能障碍。因此,患者在手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一定要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1)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理疗等,旨在改善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2)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卒中后遗留语言障碍者进行言语训练,帮助其恢复语言沟通能力。(3)职业治疗,即通过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4)心理治疗,是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有一定的规律性。间断或不规律的训练不仅效果有限,有时还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的二次伤害。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坚持下去,以期获得最佳的恢复效果。此外,有些患者可能只接受单一类型的康复训练,而忽略了多种方法结合的重要性。而事实上,综合性的康复方案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