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学生六十二岁

2024-10-14应小青

莫愁·小作家 2024年10期

小城新开了一家图书馆,每周要为全市的听障读者群体举办一场手语知识讲座。当馆长找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想聘请一位手语老师时,校长把这个锻炼的机会交给了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

每周六下午两点,图书馆一楼的文化活动室总是座无虚席。

慕名而来的二三十位听障读者安静地坐在课桌后面,像小学生一样,眼神中带着对手语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求,时而眉飞色舞,十指翻飞,交头接耳;时而全神贯注,一字一句,从最简单的日常礼貌用语学起,一遍遍地重复着标准手语的用法: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很快,我注意到那对坐在角落里的母子俩,他们每次必到。满头银丝的母亲脸上带着一抹慈祥的笑容,坐在一旁的儿子看起来精瘦,他听不到亦无法言语,东张西望着,乐呵呵地咧嘴笑着。

“阿姨,您是来陪孩子学手语的吗?我教的手语您能看懂不?”课间休息时,我关切地上前询问。阿姨连忙点头,一个劲地感谢图书馆组织的手语讲座活动真是太好了,不然他们想学都找不到地方。

断断续续的交流中,我得知了这对母子的故事。

今年六十二岁的阿姨,二十多岁时嫁为人妇。婚后,随着儿子的出生,那间简陋的小屋充满了奶瓶尿布的气息和欢声笑语。周岁生日宴刚结束不久,夫妇俩却惊慌地发现儿子对外界的动静充耳不闻,先天性耳聋这个诊断结果就像一片阴云,笼罩在这个小家的上空。阿姨的丈夫是汽车修理工,从那以后,他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努力赚钱。阿姨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儿子,因为听力障碍的他面临的危险和意外比一般的孩子多……

那个年头,小城还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他们的再三恳求下,总算有一家普通学校勉强接受了这个特殊的学生。磕磕绊绊地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儿子实在跟不上学习进度,辍学了。后来,他跟随父亲学习修车技术。如今,三十五岁的他是店里修车技术最好的修理工,可是因为跟同事、客户交流时不太方便,所以性格比较孤僻,常常神情落寞。

几年前,劳累成疾的老伴儿病逝了。阿姨做过很多份工作,她当过保姆,端过盘子,摆过地摊,扫过马路……如今,年迈的她得知图书馆要举办手语讲座,她兴冲冲地用笔在纸上写着告诉儿子:“如果学会手语,你会认识很多跟你一样的朋友,就不会孤单了。”

说到这里,阿姨眼眶泛红,有些感慨地对我说:“这些年,我忙得停不下来,平时只能用纸笔跟儿子交流。如今日子好多哩,我也有空闲了,他学手语,我也想学!应老师,您说我从现在开始学,来得及吗?”

一股热浪冲击着我的胸腔,继而又冲进我的眼眶——当年,报考特殊教育专业时,我曾想过要为那些身处无声世界的孩子们带去希望和力量。没想到走上三尺讲台后,我会遇见这样一群年龄、身份、背景各异的学生,尤其是眼前这对加起来将近一百岁的母子,更是让我莫名动容。

我握着她的手,笑着点头:“当然来得及。只要肯学,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阿姨,能教您手语是我的荣幸。”

12期的手语讲座活动快要结束了,很多人已经掌握了标准手语的用法,彼此之间也用手语说笑着,渐渐熟悉起来。课间休息时,我站在讲台上,看到角落里的阿姨笑眯眯地用手语慢慢比画着,问身边的儿子:“你好,你吃饭了吗?你今天心情怎么样?……”

那一刻,我觉得分明是这对母子为我上了一课。手语讲座活动结束那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应老师,看到很多听障朋友们学会手语后,交流方便了许多,请问,您觉得沟通是什么?”

面对摄像机讲述完这对母子的故事,我几乎哽咽,用手语说了这段话:沟通就是我从六十二岁开始学手语,我想以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你。茫茫人海,我想牵住你的手。因为你听不到,我担心车来车往,你不安全。为了你,我想活得更久一些。不管我是六十岁还是七十岁,不管你是健康的还是残缺的,只要妈妈在,你永远都是我掌心里的宝……

应小青: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