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沧桑600年
2024-10-14宗禾
朱自清在《南京》一文中这样描述南京城,“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城墙则堪称是南京这个古董铺子中熠熠生辉的金色项链。
南京城墙与南京城相伴了数百年,曾是古都的坚实防线。如今,不仅成为“山水城林”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也筑成了南京独具一格的文化魅力和古朴厚重的城市底色。
天地融合,大明之都
南京,自古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称。这里冈峦起伏,河湖相连,气候宜人,具备都城选址的自然条件。南京城墙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 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在南京地区先后营建了楚国棠邑城(位于江北六合区)、吴国濑渚邑(位于高淳区固城街道)、越国越城和楚国金陵邑。这些军事防御城池成为吴、楚、越称霸的重要基石,也是南京目前已知最早的城墙。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南京城墙的规划建造,深受中国传统象天法地思想的影响,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作屏障;西纳山丘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与众不同的奇数城门,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1366年,在攻占南京后的第十年,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开始修筑城墙。朱元璋及其谋臣对天象、自然地理、原有城市布局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礼法制度和风水堪舆,规划城墙的形态,皇宫和官署的位置,形成了明代南京城的基本格局。
“城墙千万砖,块块有深情”。明城墙的城砖用量巨大,每块城砖上面都印了造砖人和负责人名号,这是为了确保明城墙高质量建造,强化管理,实名监督,落实责任的有效手段。明应天府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形成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在建筑方式选择、城墙地基处理、城砖烧制工艺、墙体砌筑技术上,南京城墙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墙建造技术的最高水准,堪称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南京城墙是一座展现着大明国都辉煌气象的城墙。它在历代城池的基础上,顺山川形势建成,形成了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环套的完整格局。宫城位于南京城墙四重城垣的最内一层,是明初皇帝处理政务及其家族成员生活起居的地方。以宫城为中心,外面环绕一圈皇城,为皇家服务的内官系统集中于皇城之内。宫城、皇城合称“皇宫”,后世常称为“明故宫”。外郭又称外城、罗城、郭垣,是南京城墙四重城垣中最外的一重城墙。外郭的修建,扩大了南京城墙的军事防御范围,也影响了后世的都城营建。
南京地处江南,城内外水系纵横交错,组成了城河一体的城墙防御体系,同时也带来了便利的交通和繁荣的商业交流。在城墙和城市建设中,人们也对水系进行利用和改造。城墙上的水关涵闸发挥着防洪排涝的功能,将南京打造为城与水相依相生的面貌。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江南的统一王朝的都城,南京的城墙内,是壮丽恢宏的皇家宫殿,规划有序的城市布局和欣欣向荣的市井生活。这座秀丽又雄壮的城墙,规定着城市的边界,象征着城市的威严,凝聚着大明王朝的辉煌,也在后世一代代的改建之中,传承着我们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
战火洗礼,城垣沧桑
军事防御是一座城墙最重要的功能。南京城墙是一座经历了战火洗礼,依旧傲然挺立的城墙。四重城垣形成的纵深防御体系,城墙上的瓮城、雉堞、藏兵洞等,都使南京城墙成为抵御入侵者的重要屏障,也使它成为14-20世纪东亚地区城防军事体系的代表。
南京明城墙利用高大坚固的墙体、复杂的结构、完善的守备系统,组成了南京城的坚固屏障,守护着城内百姓的安宁。它经历了明清的易代、郑成功的围困、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事,仍然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墙的军事防御价值。随着火器的发展,人们不断为城墙增筑炮台、机枪掩体,使南京城墙成为冷兵器向火器时代转变的记录者。民国时期,南京城墙在炮火中见证了封建王朝的结束、中国社会的变革,也见证了外敌入侵下中国守军的奋勇作战。在一场场战争中,南京城墙见证了65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
南京城墙是一座记录着百年来人与城故事的城墙。随着时代发展,南京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也随之凸显。清末以来,伴随着城市和交通发展,南京城墙不断进行修缮和城门开辟。到20世纪,在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城墙的命运更是几经沉浮。从民国时期的城门增筑与更名,到解放后门型通道的修筑,南京城墙深受城市化浪潮的影响,其命运亦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
遗产传承,城墙正青春
如今,这座旷世城垣仍遗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都市城墙。由城墙串联起的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成为南京城市景观中最夺目的链条。2006年,南京城墙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走上了申遗之路。2012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南京城墙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者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南京城墙博物馆建成开放,进一步推进南京城墙申遗工作。
城墙是南京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活在历史中,也和当下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晨曦黄昏,南京城墙上从来不乏挥汗如雨的奔跑者、闲庭信步的漫游者和喜欢用镜头记录当下的拍摄者。今年上半年,南京城墙博物馆参观人数同比增长65.88%,整个城墙景区参观人数达356万人次、同比增长22.3%。进入暑假以来,南京城墙博物馆热度不断攀高。
时光荏苒,城墙斑驳,有着650多年历史的南京城墙,不仅没有颓然衰败,反而成为南京重要文化地标,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精细化监测保护、多元展览展示和亲民近民的利用思路,让这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成为现代都市中生生不息的文脉所在。
留存至今的古城墙成了现代城市形态的参照物,是古代城市遗存与现代都市文明有机融合、传承发展的突出典范。它寄托着南京人浓浓的乡愁与珍贵的记忆,也是南京独具价值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综合自《南京城墙》(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城墙史话》(南京出版社)、新华日报、“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