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庥:万木葱茏树丰碑
2024-10-14吴章科
驱车走过苏北大地,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大片大片的杨树林。一排排高耸挺拔、枝繁叶茂的杨树,不仅锁住了风沙、美化了环境,还给苏北地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当地农民亲切地称它们为“摇钱树”。
给“三天无雨沙满天”的苏北平原带来这一变化的功臣,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黑杨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明庥。
出生在植树节的林学家
王明庥1932 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也许他命里同树有缘,3 月12 日植树节就是他的生日。
1954 年,王明庥从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毕业后,在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 世纪60 年代,王明庥被下放到大丰、东台务农,他看到当地“冬天风起,飞沙遮天,春天雨后,碱花连片”的恶劣环境,深感要改变苏北地区的落后面貌,首先就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他在林业界老前辈叶培忠教授的指导下,运用当时国内才起步的森林遗传学和林木遗传改良技术,开始了对杨树良种的选育研究。
自古杨树成片林只能生长在黄河之北,世称“北杨”。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王明庥就带领课题组对国内优质杨树种质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1972 年,中国林业代表团从意大利带回美洲黑杨的几个无性系品种,分给南京、北京、武汉的科研部门培育。王明庥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类型的黑杨很可能适合在江淮平原生长。他立刻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通过一次次的科学实验,王明庥测定了杨树的抗寒机理并改良了抗寒性,改良了杨树的木材品质,选择出一批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和适应各种自然条件的杨树新品种。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以及多个地点的比较实验,王明庥选育出适合在黄淮海地区种植的4 个杨树品种。1979 年,这4 个新品种通过了林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随后,林业部决定在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面积推广。
在此基础上,王明庥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先后引进数以千计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进行更优良树种的杂交育种工作。最终,他带领课题组一共成功选育出14 个美洲黑杨新品种,并主持建立了亚洲规模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
教学路上的实践智者
20 世纪60 年代初,中国的林木遗传育种处于起步阶段,既没有现成教材,又没有专业教师。王明庥一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面编写教材、讲义。他编写的《树木育种学》《树木遗传育种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概论》,被多所高等林业院校采用。
在几十年教学工作中,王明庥辛勤耕耘、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虽然他教课常常是用自己编的讲义、教材,讲自己的研究结果,而且他已教了几十年的课,但是每次上课前,他都要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认真备课,不断查阅国内外资料,不断补充新内容。王明庥认为,理论本来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理论就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在研究中少走弯路。
20 世纪60 年代,王明庥首先致力于油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20 世纪70 年代,他把研究方向转向了杨树,发表了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他还积极支持研究室老师从事杉木、马尾松遗传改良的研究。杉木、马尾松、杨树是中国东南部的重要造林用材树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他对上述3 个重要树种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学科的特色。
成为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后,王明庥把重点学科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科研课题时,他总是积极争取那些对经济发展以及学科理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在王明庥的带动下,学校各学科间互相合作,共同攻关、推广成果,为苏北地区脱贫致富开辟了广阔前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南京林业大学的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已成为国内外林学界有重要影响和较高声望的学科。
执着推广新品种黑杨
多年前的黄淮海平原,土地多盐碱,人穷树也少。即使有树,也是刺槐、柳树、桑树、榆树等乡土树种,大多遗传品质不好,生长慢、病虫多、经济价值不高。由于毁林开荒等原因,黄淮海平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王明庥培育出的新品种黑杨,生长快、抗病性强、材质好、经济价值高, 12~15 年即可成材,树高超过30 米、胸径达四五十厘米,创造了中国杨树人工林生长的最高纪录。
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王明庥和课题组又开始了艰苦的推广工作。那时,试验点分布在泗阳、睢宁等地,交通不便。一根扁担、一担行李,伴随他走在苏北的田野上。试验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营地,仓库、草棚就是他的栖身之所。
王明庥为推广黑杨吃尽苦头,他走遍了苏北平原的每一个县,不知疲倦地宣传推广黑杨,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编印通俗易懂的科技资料,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长期劳累和多方奔走,导致王明庥的双脚关节严重变形,晚年走路都是蹒跚而行,这都是当年推广黑杨留下的病根儿。
如今,王明庥选育成功的新品种黑杨已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浙江、四川等地广泛种植,且规模不断扩大。郁郁葱葱的黑杨已经成为苏北平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使这一地区的农田免遭台风、龙卷风、干热风、暴雨的侵害,也逐步改善了盐碱土质。
黑杨的引种和推广,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国际著名杨树专家法门教授在美国杂志上撰文,高度评价了此项成就。王明庥主持的科研成果,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
令人痛惜的是,2023 年11 月18 日,91 岁的王明庥在南京逝世。那大片大片的绿叶葱茏的杨树林,已经成为这位林木遗传育种学家的活的纪念碑。
(责任编辑: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