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4-10-12陈飞
摘要:进入数字时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已成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助力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时代课题。本文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点。我国在政策制度、设施条件、经验积累、培训研修方面已经形成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良好基础。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仍需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改革,通过完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搭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分类推进教师培训研修、优化教师考核管理评价机制等举措,强化教师数字素养持续提升。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教师数字素养;数字技术;数字资源;数字化培训研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9-0104-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刻改变着教育形态和人才需求,对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提升提出了新定位、新挑战和新要求。广大教师需要主动适应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变革,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角色定位,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成为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型教师。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3]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仍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应从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创新教师考评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全面持续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赋能增效,助力教育强国建成的目标实现。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优势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全面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从政策举措、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发展环境等方面为打造数字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坚实保障。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4]现阶段,加快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已然有必要、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
1.健全的政策制度保障基础
数字素养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必备的关键素养。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事业,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巩固构建了加快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四梁八柱”的政策体系,教师数字素养明显提升,已经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2023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旨在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5]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的发展目标,并围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强调“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这些政策制度成为教育服务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大部署,也是面向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举措,为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加快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营造了制度环境。
2.良好的设施条件建设基础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校园网络接入率达到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校占比达99.5%,大规模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6]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持续实施,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7]“三通两平台”建设已经圆满完成,资源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启动运行。平台汇聚全国最优质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涵盖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4.4万条资源,让远在边疆、身处农村的学生和大城市的学生“同上一堂课”。[8]总体上,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条件、技术、设施等基础。数字技术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更为有力。这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基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线下教学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我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起中国近2亿中小学生线上学习,确保“停课不停学”。在这次空前的全线、全员的居家在线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变革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主动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确保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有序展开,形成了“停课不停学”的有效经验,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4.全员的教师培训实践基础
2013年以来,国家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由此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和有关课程资源体系。2019年,国家启动提升工程2.0,强调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到2020年12月,我国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启动实施了提升工程2.0,累计培训1000多万名教师。[9]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超过86%的教师数字素养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我国数字化相关学科毕业生占比超过40%,数字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处于国际较高水平。[10]
这为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队伍数字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数字化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也为加强数字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队伍中数字化专业人才力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和人力资源储备。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1.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中职教育、特殊教育等不同阶段和类型,其中又有学段、年段、学科、内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对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的针对性、适切性、匹配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数字教育资源存在供给不足、匹配性不强、精准度不够、使用率不高等问题。
2.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不完备
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侧、需求侧和共享服务平台是支撑教育数字化、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三者的关系结构影响着教育数字化和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效益。其中,最关键的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要具备为教师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功能,是“中介枢纽”。现阶段,教育领域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呈现出自主开发、多头管理、功能交叉、资源重复、标准不一、随意无序等特点,公益性不够,服务性不强,系统性不足,不利于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质高效、共建共享发展,也不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服务保障。
3.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差异无甄别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和数字时代,教师不能局限于常规的信息技术使用,还要进一步融合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创新学科教学。然而,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充分胜任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教学要求。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观念认知和意识态度仍然滞后;大部分教师具备基础信息技术能力,但无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先进数字技术;不同学段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差异显著;不同教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和老教师之间数字化教学能力差异明显;城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乡镇、村屯教师水平整体低于城市教师。
4.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提升不精准
为完成培训学时要求,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培训活动,但教师自主学习、教学反思等自我教育方式被忽视,导致能力发展方式单一化。在培训中,数字化教学能力不同、素质状况不同、学段学科不同,以及来自不同数字化环境的教师被混同对待,导致培训低效和浪费。一些培训机构经常同时承担多项教师培训项目,但很难根据项目差异、对象差异及时更新、开发培训内容和培训资源,造成培训内容趋同、陈旧,导致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提升难以实现“精准适需”。
5.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管理不完善
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不可逆的历史进程,教师个体置身其中要通过提升数字素养来增强职业胜任力,教师队伍建设要顺势而为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除硬件、资源、平台、培训以外,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扭转教师观念、激励教师主动提升数字素养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但目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经常是强制性评价考核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主要依据,导致培训与考核过度捆绑,测评工作机械化、形式化,考核评价行政化。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构建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师学习的基本保障条件。数字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爆ftubdXrtH9Kk+M6ce+dN9dQyLQGsfW543OZkXWai8e8=炸性、无序性增长态势,要在国家层面制订标准,加强数字教育资源标准化建设,改变数字教育资源分散、重复、陈旧、质量不高、匹配性不强等问题,提高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质量。适应基础教育在城乡、阶段、类型以及学科、学段等方面的差异性,应通过顶层主导加大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优质便捷、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精准供需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满足不同教育需求、不同素质能力状况的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差异性需求,确保数字教育资源能用好用。要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共建共管”模式,突出教育部门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归属权、监管权、应用权,赋予企业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权、维护权、开发权,形成互补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社会各界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凝聚集体智慧,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的众筹共建,为解决配套性数字教育资源不足这一关键问题提供支持。
2.打造国家统一、系统集成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的综合优势,将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考核管理、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等功能模块进行系统集成,以“国家级大平台”一站式服务教师的教书育人和专业发展,使其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满足教师数字素养发展需要。注重加强共享服务平台在数字资源承载能力、容纳用户数量、资源共享技术手段、综合服务功能模块、运行管理标准和机制,以及配套的移动端等方面的系统性、协调性、公益性建设,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核心效益,保障教师随时随地无障碍学习和使用,促进广大教师在资源选择和平台使用上走向高水平的优质、公平、高效,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泛在化。
3.建立数据分析、需求导向的数字素养诊断体系
应依托大数据采集工具、泛在采集处理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技术及时获取、快速处理多样化海量数据的优势,获取和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数据和状况。具体可运用网络采集各类教师基础信息数据,依托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每位教师建立的数字档案,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三通两平台”等环境,收集教师的知识能力的背景数据、学习成长的过程数据、能力发展需求的预测数据,据此设计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分类方案。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全面收集和精准分析,生成不同维度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状况分类结果,据此对教师精准“画像”,并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字素养提升活动,为每位教师提供、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内容和服务,增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发展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4.创新教研一体、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
依托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一体化网络教研资源建设和应用体系,鼓励和引导教师及时将疑难问题、专业困惑、教学反思等上传分享到互联互通的“网络学习空间”,为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搭建交流研讨平台,促进问题解决,激发教师反思,进一步生成鲜活生动的研修资源。创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数字素养提升模式,组织教师积极建设和应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研讨+现场培训”“校本研修+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网络研讨”等多元提升模式,供教师依据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提升方式。
5.推进源头提升、注重质量的动态调整培训机制
在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培训师专业水平和培训内容的质量是影响教师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也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教师培训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对培训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数字技术素质能力的追踪考核机制,确保选择的培训师具有高强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注重选出培训师先进典型,让培训师学有榜样。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与极具活力、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密切相关,在培训内容方面要快速应对数字技术变革,与时俱进创新创造培训内容资源,实现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内容精准相统一。
6.形成教师本位、服务发展的考核评价管理机制
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等在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责,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育科研部门为主体、数字技术部门为支撑的组织架构,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突出对教师发展的激励、调控、保障、服务作用。建立科学的考试认证制度,解除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考试认证与培训的捆绑关系,改变无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水TjZMlpxfFQv0GvrDajW1UPuqLuzjBzOeOsxOignns3M=平如何,都必须选择一定数量课程进行被动学习的状况,把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还给教师。在学校层面健全和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管理,制订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数字化教学纳入教师评价、奖励激励、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聘期考核管理范围,促进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增强教师提升数字素养、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EB/OL].(2024-03-01)[2024-09-18].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4/55831/mtbd/202403/t20240301_1117755.html.
[4]习近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2024-09-11(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发布[EB/OL].(2023-02-21)[2024-09-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302/t20230221_1046295.html.
[6][8]怀进鹏.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2023-02-13)[2024-09-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302/t20230213_1044377.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EB/OL].(2022-01-12)[2024-09-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01/t20220112_593906.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52个贫困县已实现学校网络全覆盖[EB/OL].(2020-12-01)[2024-09-18].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692/mtbd/202012/t20201201_502754.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我国智慧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环境基本建成[EB/OL].(2023-02-13)[2024-09-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mtbd/202302/t20230214_1044643.html.
作者简介:陈飞,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发展战略、宏观教育政策、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数字化赋能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GYJ20240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