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信息科技课程资源创新设计
2024-10-12夏正仁
摘要:本文在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理论指导下,设计了由项目统领自然单元教学的课程资源体例,并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其中,同时划分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维度的体验、实验、实践与问题讨论这四种学科活动。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资源;编写体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9-0041-04
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要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围绕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开发配套资源”的任务。熊璋教授提出“提升教师对数字教材的创造力,在发挥数字化教材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融入教师的教学特色,创造性丰富教材内容、情境案例和教学方式”的期待。
为落实大单元教学的课改要求,一线教师需要跳出原有的知识点碎片化教学的舒适区。因此,笔者基于大单元教学基本理念,设计并统一了课程资源体例,该体例不仅可以引领区域内学科教师实现在线协同开发、落实共建共享任务,还可以成为课程资源二次开发与应用的脚手架,进而落实课程方案提出的深化课改要求。
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本文特指为开展大单元教学而补充的各种教学材料。
相关研究现状
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并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或大项目)等,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过程。该理论提及的单元,可以分为自然单元与重组单元两种形式。自然单元是以教材的自然章节作为学习单位,而重组单元则不按照教材的自然章节来进行划分。由于自然单元可以兼顾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因此它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
项目式学习是由教师设计具有真实性、驱动性与挑战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围绕该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性的知识探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从而深化对核心知识理解并形成关键技能与迁移能力。该理论提及的项目,是指为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项临时性工作。笔者将项目式学习的分类及其实施特点进行了简单汇总(如下页表),由于学科或跨学科的边做边学类单元项目既符合项目驱动理念,也方便学校教学管理,因此它也成为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主题化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方案在原有分学科设置课程背景下,为实现课程综合化与实践化而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它立足于本学科,并利用主题来整合其他学科知识,从而生成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再让学生围绕主题任务来开展合作实践的学习活动。该理论提及的主题,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有情境的复杂问题。它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在于双方都重视真实复杂问题情境的设计;区别之处在于前者偏向对知识的学习设计,而后者更倾向于对问题的实践解决。因此,可以通过整合双方价值取向的方式来实现将前者融入到后者当中,以达到简化体例要求,提高友好性的目的。
基于大单元视角的课程资源体例设计
根据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与教材数字化转型等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需求,结合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相关理论的指导,并基于在线协同开发的实践检验,笔者展开了具体研究。
1.项目统领自然单元教学的资源开发需求架构
首先,设计一个边做边学类的学科或跨学科项目,并由它来统领整个自然单元的教学活动。其次,按照项目实施顺序,将该单元教学划分为项目筹备、知识探究与综合整理三种课型。每种课型所在的单元位置、课时安排、对应项目活动环节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需求等如图1所示。
项目筹备课是为了确认项目主题与探究方案,因此对相关资源开发建议如下:项目情境描述既要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又要隐含驱动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参与研究解决;项目方案由范例与个性化规划(空白)两部分组成,范例以表格形式呈现解决该项目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实施步骤与预期成果;项目分工由范例与个性化分工(空白)两部分组成,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作分工。
知识探究课是根据项目方案要求开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探究。因此,教师除了要设置引领学生自主开展知识探究的导学单、习题、评价量规等传统资源外,还可以开发支持课后项目实践的项目实施记录与展示交流建议。项目实施记录用来记录使用本节课知识解决项目子问题的情况;展示交流建议用来提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开展交流的重要性与基本要求。
综合整理课是根据项目方案要求,完整、规范地完成余下项目探究任务,对相关资源的开发建议如下:项目整理建议提示学生按照项目分工要求,完成余下任务,如整理相关材料、撰写项目报告、对外推广交流与评价等;项目报告模板以范例形式概述项目实施的基本过程与学习心得,进而体现项目的探究规范性与完整性;推广与评价建议提出项目成果推广与评价活动的方式和要求;项目评价量规为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提供给分标准。
2.把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到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
由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都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如果再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单独设计一套课程资源体例,会增加阅读理解方面的困难,且容易产生在线协同开发的混乱,因此,可将跨学科主题学习整合到跨学科项目的探究活动中。
具体做法是,将其融入到项目方案的知识学习、实施步骤与预期成果三部分中。在知识学习部分,可结构化地列出解决单元项目问题所需知识的内容要求、获取途径与学习方法等,这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偏向学习设计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所需知识又可分为本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两部分,其他学科知识获取可通过网络或供给拓展阅读材料。在实施步骤部分,可描述解决整个项目问题所需的基本步骤,以及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项目子问题的一些建议,以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性。
3.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维度的学科活动
推动大单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完整的学科活动,除了安排学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进行配套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应用实践,以及各种社会交往与评价反思等活动(如图2)。
基于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将学科活动划分为体验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与问题讨论四种,并根据实际需求编写在传统的导学单中。体验活动是通过完成对信息科技工具的操作体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专业技能;实验活动是通过对信息科技原理、过程或结构等进行验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活动则是通过解决真实复杂的微小问题,来帮助学生累积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经验,进而促进关键能力的形成;问题讨论是引领学生就某个学科问题或合作过程展开讨论交流,进而在观点碰撞或协同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必备品格,或者对学科工具、方法与作品等进行是非观与重要性的评价反思,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在编写这四种学科活动时,要结构化地列出相应的学习任务与基本步骤。
课程资源体例的应用成效与问题反思
由于笔者所在地区不是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试用地区,因此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配套资源开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区域内教师通过在线协同方式,开发并免费分享了必修1、必修2与选必修1资源。
1.应用成效分析
通过对区域内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近两年的优质课评比、示范课展示、教学设计与论文评比等活动的观察与分析,笔者认为在设计统一的课程资源体例并推广应用后,主要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效。
一是普遍提升了一线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认知。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从原先对微项目的认可,逐渐转向对单元项目的关注。具体表现为将解决项目子问题作为教学导入,已经成为优质课或展示课的一种教学设计常态。
二是激发了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的意愿。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被e2bced9ae88b2be95f96fbd6f2d3d77bfeabf4a5fea7a7cfb449317a869f2218广泛地二次开发使用上,从而顺便带动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这是因为课程资源体例这个脚手架,降低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门槛,帮助教师逐渐出走原有的教学舒适区。
2.存在问题与反思
在使用课程资源体例指导一线学科教师在线协同开发配套资源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适用性问题。即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统一的编写体例,有些内容还需要参与者自主灵活地把握。例如“项目实施记录”,可能不一定适用于每节课。因为课文内容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来规划的,所以较难保证每节课都会有可用来解决项目子问题的知识。
二是需求差异问题。即同样的学科活动,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有编写体例需求方面的差异。以“实验活动”为例,有些实验需要记录实验数据,而有些则只需观察现象即可;有些实验需要描述控制变量,而有些则无需对此进行表述。因此,教师还要继续深入地研究编写体例的具体需求,并进一步细分类别。
三是可行性问题。即有些按照规定编写的活动或任务,不一定都能得到真正实施。例如“推广与评价建议”,就存在此类问题:学生的大部分项目成果,难以做到真正的推广交流,因此需要一线教师自主取舍。
结语
探讨课程资源编写体例创新,是为了响应课程方案的大单元教学倡议,以及课程标准针对配套课程资源开发所提的“倡导共建共享”“资源应满足场景分析、原理探索、应用迁移等教学需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但难免会有不完善之处,笔者后续会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11-15.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5]王志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3(35):1-4.
[6]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01):4-11.
[7]熊璋.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是时代要求和趋势[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4/2024_zl04/202403/t20240314_112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