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爱计划”5岁生日快乐
2024-10-09张慧娟
5年来,从“出生”到成长、从个人到群体、从关爱到心愿、从捐赠到创造,感谢一路有你们同行。
当你陪伴和见证过一个小生命的出生、成长,对于其间所经历的一切一定印象深刻。虽然辛苦,可看着小生命一点点长大,看他慢慢学会走路、慢慢说出有趣的话,心里便全是幸福。2024年9月,“种爱计划”5岁了。在它生日的时候,想写写这5年的故事,既是总结,也是展望。
从第一个“种爱信箱”落地到越来越多
5年前,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中原农民出版社面向留守儿童,开展主题为“给母亲的一封信”的征文活动。征文中的许多来信深深打动了我们,孩子们倾诉着他们对于父母陪伴的渴望,对于交流的渴望,对于有人能够分享他们生活中点滴快乐和悲伤的渴望。
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方式,在精神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可不可以找一种方式,让他们说出内心最想说的话?
可不可以联合更多的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把关爱真正落实到他们身上?
最终,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种爱计划”公益项目,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校设立“种爱信箱”,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书信往来,在精神陪伴的基础上,提供孩子们所需要的心理健康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
2019年9月,第一个“种爱信箱”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板桥镇初级中学安家,“种爱计划”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在去学校走访时,有一件事触动人心—几个被采访的孩子都提到同一个愿望:希望能被爸爸妈妈抱一抱。
“爸爸妈妈从来没有主动抱过我,也许他们觉得太矫情了吧。”
“好羡慕那些能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
这是多么平常的愿望,却成了孩子们内心最深的渴望。父母外出打工的事实已经在物理距离上减弱了和孩子的连结,父母的连结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期待所有回家跟孩子相聚的父母,都能给孩子一个拥抱。
首个“种爱信箱”落地两个月后,“种爱计划”从河南走进湖南,相继在湖南省岳阳地区设立多个“种爱信箱”。
“种爱计划”成立之后,凝聚了不少志愿者。除了献爱心,志愿者也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素养。2020年年初,“种爱计划”在北京举办第一期志愿者培训活动。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儿童研究领域专家韩茹博士,为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如何跟孩子们建立信任?如何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基本需求?如何帮助孩子寻找自身的优势和环境中的资源?如何在沟通过程中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抗逆力?
时任婚姻与家庭杂志社总编刘萍在培训会上说:“做志愿者一定要摆正心态,我们不是拯救者也不是施舍爱的人,而要做一个陪伴者。每个人心里都有爱的土壤,做公益的过程不仅是把爱的种子种到孩子心里的过程,也是种到我们自己心里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去抚育、去滋养,让这颗爱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202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一本面向留守儿童的成长励志图书—《孩子,做你人生的主角—34道特别家书》正式出版。这是我们从1000多封“给母亲的一封信”的征文中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34封来信,同时邀请公众人物、作家学者、心理专家、儿童教育专家给孩子们回信,最终将这些信件编辑成书。这本书告诉孩子们要相信父母无私又深沉的爱,更要明白他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论父母是否在身边,都要自立自强。
2022年,在湖北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种爱计划”公益项目在湖北落地,设立“种爱计划”湖北工作站,在武汉市、襄阳市两地城乡地区设立20所“种爱信箱”联络学校。
2023年年初,“种爱计划”与云南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达成合作,“种爱计划”云南站成立。
2024年年初,“种爱信箱”正式在浙江慈溪落地,随后又在河北邢台落地。
那么多值得被记住的面孔
5年来,许多人为“种爱计划”默默付出。
作为“种爱计划”岳阳站站长,闫玉兰从2019年就参与到项目中来。她一直对书信的形式情有独钟。作为女儿,她给父母写过太多的信;作为母亲,她也给儿女写过太多的信。当得知“种爱计划”设立“种爱信箱”,仿佛是一件等了许久的事,她第一时间申请加入。
5年间,她先后发展了二十几所“种爱信箱”联络学校,率领团队为留守儿童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图书馆、走进消防队、走进交警支队;组织孩子们读古诗、写福字、做灯笼……许多孩子因此受益。
2021年9月,“种爱计划”有了自己的主题曲—《种爱》,词曲作者是“种爱计划”爱心大使勇赫大叔。
勇赫大叔也曾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下海创业,他在上初中之前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那时候,父母都很忙,一两周才能见一次面。无数个日子里,年幼的勇赫都会站在丁字路口不停地向远处眺望,希望能在地平线上看到那两辆熟悉的自行车……后来,勇赫大叔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经常陪在孩子身边的爸爸,这也成了他从事亲子教育事业的原动力。
2023年的六一儿童节,有人为“种爱计划”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节日大礼—慷慨解囊支持“种爱信箱”软件系统开发,提高信件来往与管理效率。她叫鲜丽,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这是她一夜辗转所做的决定。毕竟身负债务又要拿出一笔数目不小的款项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那一晚,鲜丽脑海里闪现出来的全是六一儿童节走访时,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多希望每次都能早早收到叔叔阿姨们的回信呀!”那种掰着指头算日子的期待,鲜丽比任何人都了解。曾是留守儿童的她有过两个笔友,她太理解一个孩子在孤单时对于书信陪伴和交流的渴望。这让鲜丽对于书信陪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也让她对于“种爱计划”有着一份坚定的支持。
其实,还有很多人、很多面孔都值得我们记住。从“种爱计划”各个站点的站长,到“种爱信箱”联络学校的校长、老师,到负责志愿者信件收发的各小组组长以及志愿者,再到每年99公益日,为孩子们进行爱心接力的明星大咖、公益召集人、爱心团队,以及社会各界捐款的爱心人士!感谢一路有你们同行。
愿孩子们的生活里有爱,还有五光十色
5年间,不少孩子在“种爱计划”的陪伴下变得越来越好。
曾经的筱筱沉默寡言,老师入户开展工作时,她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爷爷说她一直都很害羞,不爱说话。在筱筱多次与“种爱计划”的志愿者通信后,爷爷特意来到学校跟老师说:“孩子改变了不少,以前她的话很少,但现在愿意主动跟我们沟通了。”
露露曾经在学校里很少跟同学交流,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参加“种爱计划”后,她有了经常交流的朋友,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六年级下半学期,她成功竞选上大队委,并担任广播站站长,主持了校运会和主题升旗活动。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韩茹博士说过,书信沟通建立起来的一对一沟通模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建立稳定的内部客体,这有益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5年来,“种爱计划”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书信往来近6000封,志愿者团队近600人,帮扶留守儿童近1500人,参与学校达39所,举办各类校园活动近70场。
5年了,祝“种爱计划”生日快乐,也祝孩子们被陪伴的时光里有星星的调皮、有晨露的晶莹剔透,还有阳光下的五光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