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技巧实践研究

2024-10-09吕国瑶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4年9期

摘 要:提问作为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对话形式,不仅是教师在科学活动中使用的师幼互动方式,还是教师及时捕捉幼儿兴趣与需求的行为工具,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文章探究了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遵循的原则及提问技巧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探寻适合幼儿思维与认知发展的互动型教学方式,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提问技巧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提问方式及提问类型使用得当,不仅可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帮助幼儿有效积累科学知识与经验,还可以助力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做到相互理解,触发幼儿的情感。为此,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提问类型与提问技巧的研究,以开放性、挑战性、拓展性、评价性问题为线索,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敢想、善问、爱探究的科学素养。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分析

1. 提问目的不明确

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关于如何有效提出问题,使幼儿听得懂、能回答,部分教师存在“为了‘问’而‘问’,使幼儿在提问互动中处于被动状态”这一共性问题。提问的目的逐渐笼统,缺乏细化的提问指向。相较于主动提出问题,幼儿更习惯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解答、互动。如此一来,提问的积极作用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几乎等同于教师使用的一种环节过渡工具,以至于教师设计的科学问题逐渐失去其实际价值,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不相符,提问只能浅层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不利于引导幼儿进入探究性学习活动。

2. 提问缺乏层次性

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专业的教育者,幼儿是被教育者。即便幼儿产生好奇与疑惑,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多却不具备科学性与持续探究性。因此,教师会无形间忽视幼儿的提问,使用认为正确的、具有切实教育意义的提问方式设计问题,由此导致过分在意提问流程,而实际的提问层次却被忽略。这样一来,教师难以作好科学提问的铺垫,对于一些关联性问题的提问“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利于合理调整提问的难易度与适用性。最终,教师的提问表现出一定的失序、不恰当等问题。

3. 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在向幼儿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且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当幼儿回答出多种多样的答案时,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对幼儿想象力的肯定,将重点放在鼓励其回答出正确答案上。在此过程中,那些思维活跃、给不出“正确答案”的幼儿无形中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信,思维拓展将难以得到正确引导。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营造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经历“想象—推理—实验—观察”等环节,这是幼儿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此认知,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有效提问。

1. 以幼儿为主体

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幼儿学习发展水平的科学主题与活动,提出符合幼儿学习发展规律与所具备能力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意愿,唤醒幼儿的内在学习动力,为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打好基础。这体现的就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以幼儿为主体。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等,尊重幼儿的感受,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则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并以幼儿的疑惑为契机,开展适合幼儿实验探究的科学活动,使幼儿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过程中,合理发展创新思维。

2. 以问题为导向

如上文所言,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主要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提出,问题有可能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不利于开阔幼儿的科学视野,激励幼儿自主探究。为了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类型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幼儿实验求证。这是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应该遵循的另一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在科学实验或活动中,幼儿自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无须等待教师的说教与灌输,便根据实践思考得出科学实验结论,体会科学的魅力。

3. 以过程为重点

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与科学精神培养,教师在科学活动中优化提问技巧应该遵循第三项原则——以过程为重点。首先,提问需要体现基础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从预期教学目标反推教学设计,革新提问、假设、实验开展、数据整理、分析等细化步骤,确保所提出的问题与科学探究的过程环环相扣。其次,提问需要符合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教师以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与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为前提,针对性提出相关联问题,着眼幼儿的策略选择与思维发展。最后,提问需要实现促进幼儿自我反思与评价的终极目标。教师根据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提问,帮助幼儿总结经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

三、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技巧的有效应用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教师秉持“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科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有利于为幼儿创新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建立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1. 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针对的是所谓的正确答案或唯一答案。开放性问题,即可以让幼儿有许多解释的可能性与多元方向思考的问题。这意味着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越符合幼儿的好奇与想象,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推理与研究越能真正从自身视角出发,不设限地深层探索,从而学习、内化科学知识。

例如,幼儿虽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白天与黑夜的更替,但是对白天与黑夜的特征却有模糊的认知与了解。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你们知道每天天黑以后,太阳去哪里了吗?”“太阳和月亮是不是不能同时出现?”“月亮有星星做伴,你们认为太阳有吗?”通过提问,促使幼儿根据生活观察与大胆想象回答上述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将生活经验与想象相结合,给出“太阳回家了!”“太阳和月亮‘换班’,所以它们不能同时出现”“太阳也有星星做伴,只是太阳太亮了,我们看不见”等答案,还能通过不同答案的相互分享与讨论,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思维与视野。更重要的是,教师提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对问题的答案有不同解释,无形间运用联想、设想、推想等多种思维方式,加上充足的讨论、表达时间,对于白天与黑夜的科学知识学习可以升华。无须教师过多的讲解与说明,幼儿自觉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沉浸式思考,达成对科学知识的开放性、趣味性学习。

2. 提出挑战性问题,驱动幼儿大胆推想

挑战性问题,顾名思义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对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进行思考,并与实验相结合进行探究,再给出解释的问题。若是幼儿缺乏实验探究步骤,有可能无法对挑战性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因此,为了能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实践探索欲,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技巧,在科学活动中合理提出挑战性问题,助推幼儿自主探究。首先,教师在正式提问前观察幼儿的状态与需求,与幼儿进行简单对话,根据对话的信息反馈,筛选适合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科学主题,设计难易适中的挑战性问题。其次,教师在提问后关注幼儿的思维与问题解决策略,而非问题的结果与正确性。这样,教师的提问与幼儿的疑惑与不解通过问题完成互动,有助于幼儿厘清思路,掌握方法。看似简单的提问,却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分享自己的思想与感受,驱动幼儿大胆推想。

例如,幼儿喜欢参与种植活动,教师先与幼儿一起回顾往期活动,并有意识地询问幼儿:“为什么天气晴朗的日子,将植物放在阳光下可以长得更好?”“为了让植物生长得更好,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巧妙导出以“比较”为主题的、幼儿感兴趣地观察植物生长的延伸活动,即在阳光普照的一角与阴冷潮湿的一角同时种下一粒种子,观察种子一周的生长情况。幼儿从原本的“选种—种植—观察—记录”过渡到新的“选种—种植—设置不同观察环境—记录—比较”活动,不仅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活动组织与幼儿的实践体验需求也相匹配。结合活动实践,幼儿能更好地解答上述问题,从幼儿已有活动经验出发,以具体问题为线索,通过设想、推理、实验对上述问题一一解答。

3. 提出评价性问题,发展幼儿分析能力

评价性问题在现阶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较少出现。其主要指教师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角色,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不直接将科学知识与科学理论灌输给幼儿,而是让其对科学现象和问题进行自主评价与判断的相关问题。可见,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有序提出评价性问题,真正将提问的目的明确,并深化提问的层次,有利于幼儿发展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科学思维与自我评价意识,教师不妨在科学活动中采用以下技巧提出评价性问题,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首先,在提问前先确定提出评价性问题的目标,确保提出的问题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尽可能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并且不对幼儿的答案进行正确或者错误的定义。

例如,在探究“水”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不直接为幼儿进行实验示范,而是让他们奇思妙想,思考、设计、演示自己的实验计划。待幼儿完成实验探究后,教师追问幼儿:“你们认为自己的实验做得怎么样?与其他同伴相比呢?”“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将这个实验做得更好吗?”不批评、不训斥,对所有幼儿一视同仁,挖掘每名幼儿的闪光点。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与支持,不仅能深度投入实验,完善过程,还能将自我驱动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验探究与理解,自信表达、判断及评价。

4. 提出拓展性问题,开阔幼儿学习视野

以提问为支架,促进幼儿科学思维发展的目的是驱动幼儿学以致用,使幼儿将自身吸收、消化的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会解决问题。拓展性问题是教师让幼儿在解释科学现象或回答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科学眼界、掌握科学方法,并将科学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之中的延伸性问题。教师提出延伸性问题,启发幼儿自由探索科学世界,需要注意以下提问细节。首先,以幼儿积累的生活阅历与经验为前提,教师创设与科学相关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提出拓展性问题,可以使幼儿正确认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以幼儿的感官发育与科学需求为重点,教师设计有利于幼儿多元思考的拓展性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多样的自我见解表达方法。

例如,开展以“比较”为主题的观察植物生长活动,幼儿自发选择阳光照射充足的种植地方与没有阳光照射的阴冷角落,教师不需要将比较种植的结果提前告诉幼儿,而是提出问题:“假设你是一粒种子,你更想被种在哪里?”通过提问激活幼儿的想象力与共情力,将幼儿带入情境之中,身临其境式地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样,幼儿发散科学思维,从延伸性、拓展性的角度思考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等一系列问题,并进行探究式解决,不仅让幼儿的科学眼界无限开阔,还能塑造人性化的科学观。

综上所述,提问是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要想合理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欲,引导幼儿正确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与学习策略,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当前阶段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随后,以问题为桥梁,将解答问题的可能性、创造性赋予幼儿,启发幼儿实践探究、自主表达,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师科学活动中研“问”提“质”的根本,为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爱玲,李淑婷.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幼儿教师提问研究:以科学教育活动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2022(11):78-83.

[2]吴鹏举.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12):60-61.

[3]吴佩佩,余雅洋. 新手教师有效提问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幼儿园小班科学集体活动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6):123-125.

[4]白静.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实践探索[J]. 天津教育,2020(2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