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整本书视野下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4-10-09赵明跃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4年9期

摘 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着重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入手,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阅读技巧,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拓宽思维、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的工具。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还需要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因此,整本书阅读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将围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指导。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压力

1. 考试导向的压力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考试,以应对高考为主要目标,导致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目标存在认知偏差。学生可能更关心分数和考试,而忽略了真正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潜在益处,导致整本书阅读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在这种情况下,整本书阅读可能只是一个扩大阅读知识库的应试工具,而不是渗透人文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殊不知,整本书阅读恰恰是对课内单篇阅读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而脱离整本书阅读的单篇阅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 传统文本与现代多媒体不平衡的压力

尽管传统文本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方式,这导致学生对传统文本的阅读兴趣减弱,阅读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成果。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更好地融入现代多媒体教育元素,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理解文本与多媒体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素养。

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存在以练代读、以点带面、以写代读等不恰当的做法,这些应对策略或导致整本书阅读局限于泛读和浅读,而无法真正让学生沉浸到书籍的深处,更难以用思辨性思维审视一本书,这显然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初衷相悖。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推进整本书阅读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其意义重大且深远。其一,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接触足够丰富的语言,有机会发现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作品,会对其语言表达带来积极影响,这种影响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其二,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开阔的空间。阅读中,对情节的预测、对人物命运的揣摩等,都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开阔的思维空间。对不同作家相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对相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对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批判。因此,整本书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2. 正确且多样的阅读方法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教师不妨尝试以任务为指引,聚焦核心素养;以活动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必修下册《鸿门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背景材料创设情境,辅之以播放“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视频,带给学生直观的体验,让他们产生深读和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设置任务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项羽设“鸿门宴”杀刘邦?事件背后有哪些复杂的政治和情感因素?为了获知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史记》中的其他文章,深刻了解楚汉之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的。采取“导读”推动整本书阅读、用“专题”研究推动阅读的策略展开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还契合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生还需要学会借助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对于《史记》这样的历史文献,学生既可以按照时序分析,通过时间线索厘清事件的发展顺序,又可以运用比较分析,将“鸿门宴”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其影响和重要性。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研究司马迁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了解他的文化和政治立场,以更好地理解他在书中的叙述方式。这种文本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不同观点和立场的辨析能力。

3. 组织读写融合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综合能力

在引导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读写融合活动。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引入整本书阅读,设计和布置任务:研读《大卫·科波菲尔》,深度挖掘狄更斯的生活背景、生平经历,参照小说的选材范围、叙事角度、语言风格等撰写一则不少于400字的短评,并在课堂上交流。基于《大卫·科波菲尔》的“自传”色彩,扣住学生“成长”的需要随机写作,学生不仅能够在整本书阅读中产生共鸣,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还能够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

由此看来,整本书阅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实现由课内到课外有目的的拓展,实现课前导读、课中推进和课后交流的有效融合,以便让学生在持续的阅读中逐渐提高阅读质量。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辨是走向深度阅读的重要路径。不同学者对于思辨性阅读的解读并不完全一致。余党绪认为,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即以理性和开放为核心的理智美德和思维能力的融合,是一种谨慎而合理的分析、构建和完善的逻辑链条的推展过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我思考和进步的关键因素,旨在质疑反思和合理构建,它针对的是思维的惰性。正是因为有了质疑和反躬自问,才能避免与同学“雷同”,超越结论先行体验式的“共鸣”,实现学生自我理解的完善。

思辨探讨,能够拓展鉴赏的深度。例如,在教学教材必修下册《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考虑将单篇文学作品放入民国思想激荡的大时代中,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辩证思考和批判分析。

其一,《雷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发点,可以把它作为撬动学生思维的关键点。以赏析“蘩漪”这一角色为例,为了强化学生的思辨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蘩漪”名字蕴含的深意——暗示着涤荡一切的“雷雨”。她的愤激之语,便是破题之处。通过讨论总结,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剧中人物不只是扮演一个光秃的角色,还代表着那个时代一群新式的人,寄寓着这一类人思想的激荡和作者对时代的深切感悟。可以说,每个角色都是作者用心设计的。教师还可以补充曹禺的《〈雷雨〉序》让学生参读,佐证这样理解的准确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分析剧中的不同角色,了解他们代表的不同社会阶层和思想观念。各类角色的互动呈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文化冲突。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辩证思考,探讨不同角色的立场和动机,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辩证思考离不开分析、论证的过程。赏析人物,可以借助图表的形式加以梳理、引导,表1中的“√”表示给定的内容,“?”表示需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表1的基本脉络就是要求学生结合提供的信息,通过细读文本对话,推断其他相关的内容。此过程旨在弥补整体感知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其二,学生还可以关注《雷雨》中所反映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故事中涉及婚姻、家庭、道德选择等议题,这些都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批判性分析,讨论不同角色的道德选择是否正确,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社会价值观,思考这些问题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解放。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试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为题,写一段不少于400字的文字,并在组内交流。这样的随文写作和交流,对于学习理解《雷雨》的主题及思考怎样以爱和沟通来消除隔阂、增进理解具有现实意义。

思辨探讨,引导学生在细读中寻找证据,于讨论中品味文本之美,强化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取得了拓展鉴赏深度的效果。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分析和讨论就不会有合理、辩证的解读和认知。当然,以上探讨的过程还需要后续的评估来检验其有效性。在深读的基础上,自然地融入“说”和“写”等活动,以加深整体思考,便于让学生的思维走向理性和明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为迫切的是教师要自觉完善思维品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它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还是一种深入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文本鉴赏离不开解析,教师应该合理、机智地搭建支架,让学生自然地沉浸到文本语境中,探寻多元的赏析视角。

在鉴赏中,以文本中典型的语言现象为主,为学生搭建鉴赏的支架,帮助学生寻找鉴赏的视角。例如,在教学教材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习作者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神庙的景象,以及林教头在风雪中的孤独英勇。学生可以挖掘其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观字观句,揣摩语言,能够发现语言中蕴含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必备知识”,以便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中运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是在反复的语言实践运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也是其他素养的培养基础。

除了深入分析单一文学作品,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整体阅读。其一,巧设疑问,深入探究。通过梳理林冲的故事,不难发现林冲如同被捆缚的虎,他的拳头往往只是悬在半空中,并没有落下来。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思考:林冲害怕的是什么?缚住林冲的绳索是什么?通过对文本的精细研读和各种观点的碰撞,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了深入的认知和判断,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感。其二,解读文学元素的象征意义。以“风”“雪”意象为例,大风不来,差拨等人是不会放火的,没有大风草料场就不会被烧光,他们就不能将林冲置于死地。如果理解了这些象征元素,就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三,要以符合作者所处时代的心态阅读鉴赏。这就启示学生要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贴着文本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价值。另外,还可以与不同文学风格的作品《红楼梦》进行横向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多样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当然,文学鉴赏不应该局限于本国文学,还应该包括外国文学。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悟到多样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节选)》和《百年孤独(节选)》两篇课文时,学生可以运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深入探讨作者的文学风格和小说主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这一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文学表达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文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通过阅读文化名人的作品,了解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及其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以点及面,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立足教材,合理践行整本书阅读理念,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文本解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都是教师亟待提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葛晓丹. 让学生真正闻到名著的“馨香”:谈如何将高中语文名著阅读落到实处[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70-72.

[2]李军成.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剖析[J]. 学周刊,2020(3):125.